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60-70(第12/14页)


    小猪崽正在拱槽吃东西,槽里摆着细糠、玉米与绿叶混合的‘精细大餐’。

    它们你挤我我挤你,尾巴一甩一甩,吃得欢快至极,看得农事官们一脸欣慰,很好,作为小爷看重的猪崽,喂得精细些也无妨,这样下去,它们定能茁壮成长,担得起宠物的大任。

    欣慰过后便是慈爱,他们微笑着想,本官对你们好不好?

    弘晏左瞧右瞧,最后望向食槽,慢慢皱起一张圆脸。

    身边无人开口,可耳边的声音不是错觉。

    是……猪崽在说话??

    声音稚嫩,却是嘎啦着一口东北大嗓。原本细细密密的,随着距离的靠近,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化为一声怒吼:

    “这什么玩意儿,猪都不吃!!”

    69.  合伙   二更

    四只小黑猪崽, 自从来了玉泉山皇庄,被管事洗刷,被农事官喂食, 被照顾得妥妥贴贴, 看着皮毛细致、油光华亮。

    食槽里的豪华套餐,那是外头没有的待遇,最后落得个“猪都不吃”的评价!

    嘎啦着的东北大嗓, 虽然稚嫩,直叫人震耳欲聋, 切身体会到猪崽的愤怒。

    反应过来之后,弘晏灵魂出窍了一瞬:“……”

    【养猪大户】,便是聆听动物,不,猪的心声?

    系统,真有你的。

    畜棚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没有半分异味, 就差喷点儿香水, 展现什么叫做“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推开护栏,弘晏一马当先走了进去, 四只猪崽立马停下进食, 警惕抬头, 拱着鼻子叫了一声。

    “这就是丧良心的饲主?”

    “他不配吃我们。”

    “这小身板儿忒地瘦弱, 要我长壮了,一个能打十个!”

    不屑地发表完言论,猪崽们一甩尾巴,在众人慈爱的眼神下继续进食。

    弘晏脚步一顿, 在心里安慰自己,我不和小猪崽子计较。随即皱起圆脸问农事官:“它们所食饲料,是如何配置的?”

    提起这个,农事官很有话说。与皇长孙相处多时,他们发现殿下亲切又和善,渐渐褪去紧张,一人一句侃侃而谈,“根据下臣多年的经验,加上前辈教导,饲料需混合多样,满足生长所须……”

    简而言之,靠直觉。

    弘晏想了想:“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吗?按着定例喂食,不必劳心劳力,也不必多么精细,定时打扫一回畜棚,百姓照着学便是。”

    农事官叹了一声,也不怕说实话:“小爷问的标准,朝廷不是没人提起,最好的办法便是编纂农书。就如耕种一样,大伙习惯春耕秋收,若是推广下去,将有数不尽的好处!可一来,穷苦人家吃糠咽菜,睡也睡不安稳,哪来的精力顾猪?二来,谁能笃定推广下去的,就是最优配置?”

    要知道,南方土生土长的猪,与北方相比,习性偏好也有微妙不同。

    另一位农事官跟着摇头:“若猪本身肥壮,按照朝廷的标准喂食,反而变得消瘦无膘,我们就成千古罪人了。”

    弘晏听得仔细,他们中肯的言论,确实是要命的制约因素。

    气氛蓦然有些低落,农事官不期然地回忆起往年奏报。把养猪当做生计,却因缺少经验等种种原因,难以养出肥膘,亏得血本无归的百姓,太多太多了!

    他们看在眼里,心痛不已,又有什么办法?

    不想了,不想了。他们人微言轻,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替小爷照料猪崽,以求得到小爷的赏识;若能给皇上留下好印象,真真是人生圆满,死而无憾了!

    “既如此——”弘晏忽然开了口。

    他语气郑重:“从今天起,组织皇庄人手,开始研制成本极低,普适性极高的饲料配方,编入《养猪手册》,从而造福猪崽,造福百姓。”

    说罢扫过众人,弘晏叹息道:“你们,也将是天下铭记的功臣。”

    话音落下,四周一片寂静。

    农事官:“……”

    农事官:“???”.

    五爷打马来到玉泉山下,问身边的贴身太监:“汗阿玛赠给弘晏的皇庄,就在此处?”

    贴身太监回忆片刻,确定道:“爷,福晋是这么说的。”

    自前些日子,艰难完成了肃清国库的差事,还被皇上埋汰一通,五爷成了一个闲人。

    不像三爷泡在礼部,四爷泡在户部,前些日子还去刑部串了门,五爷不过在宗人府挂了个名,平日里无事一身轻。

    上有堪称医学奇迹的宗令简亲王,大事用不着他烦恼;下有处理繁杂琐事的宗人府官吏,小事更用不着他出马。

    不过是熬资历,等到五爷四十了,宗令一职定然落到他头上。毕竟是皇上的儿子,下任新皇的兄弟,这点牌面怎能没有?

    事实上,五爷对于现状满意,又不满意。

    上回掺和吏治,指不定还得罪了人,他实在怕了!如若皇上指名道姓,让众阿哥再来一回,胤祺承受不住。

    可人一旦闲过了头,便觉得不是滋味。比他小的八弟得了秘密差事,一母同胞的九弟更是风生水起,不仅成了大侄子的知己,还做什么蒙古的大生意。他由衷为九弟高兴,继而叹了口气,做哥哥的,不能为弟弟塑造榜样,高兴的同时顿觉惭愧。

    罢,就这么着吧。

    今儿去宗人府逛了一圈,五爷左想右想,准备打马听戏。不日便要出宫开府,若能寻个好点的戏班子,请来逗福晋一笑,指不定就能宿到正院,不用下河捉王八了!

    谁知刚出衙门,碰上气喘吁吁的传信人,正是前院的管事,说福晋恰从毓庆宫回来,遣他给爷捎句口信。

    五福晋的原话是这么说的:“爷要闲得无所事事,不如去皇庄一趟,替我瞧瞧弘晏侄儿。瞧瞧他在做什么?我也好同二嫂邀功。”

    什么叫‘无所事事’,什么叫‘同二嫂邀功’?五爷气得半死,感情他就成了跑腿的,还随叫随到!

    拒绝之言咽在嗓子里,五爷不情不愿答应了。感慨弘晏受宠的同时,他也有些好奇,瞧瞧侄儿也好,反正回程还能听一出戏,顺路。

    打马来到皇庄前,五爷只觉身心松快,太久没有欣赏自然风景,当下倒也十分难得。

    让人前去禀报一声,不到片刻,弘晏身边的三喜迎了出来,让人牵了马,笑容满面地道:“五爷!您来了。小爷正忙呢,您随奴才过去便是。”

    五爷认得三喜,记得他是侄儿的贴身太监,听言点点头,一边走一边道:“今儿前来皇庄,也是顺路,顺道瞧瞧爷的侄儿。弘晏在忙什么?”

    “……”三喜卡壳了。

    三喜沉默得太久,五爷不禁冒出满脑袋问号,不到片刻,一个光鉴明亮的畜棚映入眼帘,还有一道熟悉的小身影。

    除了此起彼伏的猪叫,除了亲自捋起衣袖,下场喂猪的弘晏侄儿,整个场景和谐万分,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弘晏搬来一个小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