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 280-2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草原牧医[六零]》 280-290(第8/18页)

可没有人恼它,大家齐声欢呼,不躲不跑,全站在雨中大叫蹦跳,奔跑着口口相传:

    “下雨了,下雨了,下雨了啊——”

    秦大队长仰头对着天,万千雨滴落下,湿润了他的头发和眼睛,他抹一下脸低下头,却发现眼睛没有雨水却仍湿润着。

    林雪君脸上露出笑容,同行的姑娘和妇女忽然都朝她拥过来,大家哈哈大笑,又在雨中放声哭泣。

    终于下雨了,他们一起扛过了这一年的春天。

    只一夜雨,空气中飞卷、漂浮的沙便被拍落了大半。植物在雨露的滋润中疯长,只一夜,灰蒙蒙的世界就忽然有了绿意。

    阿木古楞清晨推开窗看到的总算不是一片闷人的黄,草野中的绿色精灵都冒了头,嫩嫩的新芽上托着露水,湿润而可爱。

    连黄土房窗檐下也钻出了一只无名小草,迎着朝阳伸展轻薄而有力的芽叶,于细小的风中悄然舞蹈。

    希望也许会晚到,但不会不到。

    绿色总会长出来,早长晚长,都一样的娇艳蓬勃。

    在这个绿色的下午,林雪君作为最后一个治蝗小组的负责人接收了来自呼和浩特草原局的感谢和慰问电话。

    局长秘书语气非常兴奋,声音充满了遮掩不住的喜悦,他不住口地道‘辛苦’,一直不停地关心治蝗小组的工作是否遇到困难,成员们的身体如何。

    又真诚地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尽请提出来,每一位治蝗小组的成员都是功臣,草原局一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今天会有一辆车从呼市出发,装满您提出的胡杨树苗,送至后套公社,如果林同志还有什么别的需求,您现在提出来,我立即给您准备上。”秘书的话语诚恳,等待话筒另一边的林雪君提要求。

    话筒中不时传出平稳的呼吸声,显然对面的人正在思考。

    足足过了一分钟,秘书才听到林同志的回答:

    “那请帮我买一袋糖吧,我想要五十粒,最普通的小圆粒糖就行。得请你帮我垫付金额了,等我回到呼市会将钱还给你。”

    “……”局长秘书无论如何没想到林雪君同志提的要求会是糖。

    他静了一会儿,才忍不住摇头轻笑,果然还是个才19岁的年轻人啊,做着如此重要的任务,心里惦记的居然是糖。

    拢了下头发,他语气中带了些纵容,柔和地道:

    “没关系,不需要给我钱,这次任务有预算,买糖是绰绰有余的。50粒可够多的,怕会吃坏牙齿呢。”

    话筒对面顿了下才传出林雪君的道谢:

    “多谢你了,沈同志,后套公社第一生产队的孩子一直在帮忙捉活蝗虫做寄主传染源,跟着帮了很多忙。

    “他们出生起,从来没有吃过糖。”

    285  ?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总要有人脚下有泥,“心中有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送胡杨树苗的几辆马车抵达第一生产队, 全生产队社员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来耕土、种树苗、浇灌、施肥。

    林雪君召集起全生产队所有孩子,挨个发糖。

    孩子们看着林雪君手伸进裤兜,抽出来时掌心便变魔术一般多一颗糖, 真是神奇。

    拆开糖纸, 将糖放在嘴里,像林雪君说的那样,不要吞咽,不要嚼,把糖放在舌头上, 细细地嗦。

    那是什么味道啊, 天啊!那是什么幸福快活的感觉!

    这就是糖嘛?!

    这一天的快乐, 和很长一段时间记忆里鲜明的幸福, 都是林同志提供的。

    从吃过糖的时刻开始, 林雪君就征服了全生产队的孩子。以后这帮大小不一的小家伙们就是林雪君指哪打哪的亲亲小弟了,她去哪儿, 大家就跟到哪儿,她要干什么,大家都支持!

    一群快活而充满活力, 绝不会扫兴的可爱生命。

    治蝗成功, 公社很快会得到一部分的配合奖金。

    张社长从场部调了大厨师过来,另外还有一车场部最好的田里种出的蔬菜瓜果, 以及一些珍贵的佐料和猪肉条。

    这天晚上第一生产队的大食堂里炊烟滚滚,香气弥漫了周围整片山野。

    晚饭时林雪君给孩子讲大驼鹿的故事,负责喂鸡的老人家里的2岁小姑娘居然也记住了,话都还学不全, 却已开始整天“驼鹿”“驼鹿”地喊。

    当杜教授他们来到第一生产队与林雪君汇合, 饭后与凑过来好奇提问的孩子聊天时, 杜川生问孩子们对于林雪君的印象,孩子格外认真地回答:

    “林姐姐啊,第一天给了我一个鸡蛋,第二天给我了半个蒸土豆,第三天给了我一把炒黄豆,我跟妈妈一起吃了,第四天给了我…”

    “哈哈哈……”

    “哈哈!”

    满屋子的大人都被逗得发笑,林雪君也忍俊不禁,关于孩子的日历,她愿称之为美食纪年表。

    又是几个月不见了,杜川生教授一行人都对林雪君和阿木古楞表现出了久耐思念后的、超乎寻常的热情。

    大队人马帮着扩渠种树,一边劳作一边有聊不完的话。

    …

    风沙渐小后,内蒙各杂志、报社和机关单位的笔头子人员也陆续赶到了受灾地区。

    林雪君虽然是个好笔杆子,但她忙着组织治蝗,别说写稿子了,忙得觉都睡不好、饭都要抽空吃,来自各单位的笔杆子只得围着他们采访问询,自己完成撰写治蝗文稿的任务。

    虽然没有现成的好文章,笔杆子们却发现了新的惊喜——来自阿木古楞画的治蝗场景写生。

    阿木古楞尚没有时间去细化这些概念稿,但对于报社杂志等需求方来说,这些用简短线条勾勒出治蝗场面的画稿,已足够珍贵了。

    那些艰难的场景、那些恶劣的环境、那些深深弯下去的腰、那些被风沙模糊了面容的身影……都太有情绪了。

    一时间阿木古楞被众多后续赶来的人员包围,一张又一张的稿子卖出去,好多稿子卖到这家报社后,被其他报社杂志预定转载,又多一笔稿费。

    国家规定文稿不直接支付稿费,一些画稿却能钻空子不在其列,阿木古楞拿到了许多现金——来时瘪瘪的钱包,忽然就丰满了起来。

    再加上他之前《中草药野外识别图鉴》再版的稿费,和即将出版的《手术缝针等技术学习图鉴》稿费,一向沉默少言的小伙子才16岁就成了个低调的小富豪。

    …

    迟予教授一路走来捉了近百只不同科属不同品类的虫子,都风干了用酒精泡过,要带回去做标本。

    林雪君在种树时发现了很像蚕的虫子,交给迟予教授时忽然想起一个一直遗忘的细节,忙找到杜川生教授和迟予教授:

    “绿僵菌对虫子的威力如今已经被证实,它们恰巧对大多数害虫有效,其实对许多益虫也是致命的。

    “刚才捉虫子的时候我才想到,农人养的蚕是不是也逃脱不过绿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