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独宠夫郎》 100-110(第2/24页)
有这样语气,只有黎荞折腾他折腾得狠时他才会这样。
黎荞听得心痒痒,自打踏上入京的路,他和陶竹就只亲亲,不干旁的。
他可真牛逼,心上人与他形影不离,他竟然清心寡欲了两个月。
在心里夸了自己一句,他吻上了陶竹的唇。
陶竹一边回应他一边去扒他的衣服。
今晚是狠狠快乐的一晚。
翌日,两人醒的有些晚,他们起床时黎二山和黎夏已经将早饭做好了。
而且,庄家、孟家、徐瑛沈画、韩宁已经过来了。
黎荞所住的这个宅子,左边是徐瑛和沈画,往北边走个二十米便是庄家和孟家。
徐家人的房子是三进的,离的有点远,但也没超过百米。
今日他们要在韩家人的带领下去购置日常所需的物品,因此一帮人早早就来报道了。
陶竹有些害臊,昨晚闹的太晚了,现在其他人都到齐了,他和黎荞却是刚起床。
黎荞脸皮一向厚,他笑眯眯的招呼众人先坐。
沈画笑嘻嘻的跟着陶竹进了厨房:“竹哥,别急,慢慢吃,今天一天只是买东西,没其他事儿。”
“……嗯。”
陶竹端起碗,用吃饭来掩饰自己的不好意思。
黎荞陶竹黎二山黎夏四人速战速决,不到十分钟就吃完了早饭,这时徐家人也来了,不过只来了徐瑛的两个哥哥一个嫂子,于是一行人在韩宁的带领下前去购物。
城北有两条商业街,他们不必跑远,在附近就能将日常所需买齐。
现在是腊月初,会试在二月初,放榜是二月下旬,所以最起码要在京城待三个月。
当然,如果要参加殿试,那待的就更长了。
要住这么长时间,又不差钱,于是几家人把用惯了的各色物品都安排上了。
不过,书籍是重中之重,必须得买书。
平城,河西府府城,原河省首府,这三个地方的书籍数目加一起也比不上京城的十分之一。
所以黎荞只要看到书铺就会进去扫荡。
凡是他没看过的而且对他科举有用的,他全部买下。
徐瑛和庄文也是如此。
孟月财力不够,他一向是借黎荞、徐瑛、庄文的书籍看,他能干的活是找书,好节省大家伙儿的时间。
韩宁对黎荞佩服极了,这一路走来,黎荞的刻苦他全看在眼里,黎荞其实不用这么刻苦的,圣上的御笔匾额可以保他一世富裕。
但家中富裕还有如此追求,除了五体投地,韩宁真想不出其他的词儿。
他家里有不少书籍,是他读书时一本一本买回来的,去平城时他卖了祖产都没舍得卖掉那些书。
但此时,看黎荞逛街时依旧惦记着买书,他忍不住对黎荞道:“黎弟,我家有一屋子的书,你若是不嫌弃,改日可以登门去瞧瞧。”
“咦?都有哪些书?”黎荞立马问。
“除了科举考试所需的四书五经三史三传,还有不少杂书,都是我搜罗来的。”
韩宁随口说了几本书的名字。
黎荞眸子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他需要杂书啊!
他那些无法对外人明说的种种奇异,他只能推到各种杂书上,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各种杂书了。
“那明日就登门拜访,韩兄,可不要嫌我们叨扰。”他笑着道。
“怎么会,我们一家都盼着你去呢。”韩宁也笑了起来。
因为要去韩家,所以黎荞和陶竹回去之后连夜做了些点心和鸭货,这一路走来,韩家对他们照顾颇多,亲手做的点心鸭货更显心诚。
庄家、徐瑛沈画、孟月、徐家人也都要去韩家做客,以感谢这一路上韩家的照拂。
所以,次日一大早,一帮人又在黎荞这边集合。
韩家距离他们租住的院子不远,一行人步行前往韩家。
韩家是一个三进的院子,不过带东西两个跨院,家底算是不错。
黎荞等人到时,韩家二十多口人,上到韩宁八十岁的老祖母,下到三岁的侄子,全都在门口等着。
黎荞:“……”
罪过罪过,这么冷的天,哪能让老人家和小孩子都站在门口吹风。
太夸张了。
但韩家人不觉得有什么,热情的将黎荞一行人迎到待客的花厅,端茶上点心,唯恐招待不周。
黎荞深感压力大。
好在韩宁明白黎荞的尴尬,很快便扶着他祖母回正院,他爹娘也一并走了,只留下他哥哥嫂嫂招待黎荞一行人。
很快,韩宁回到花厅,然后带黎荞陶竹去他的书房寻书。
这一寻就寻到了傍晚,黎荞找出了八十多本他之前没看过的书籍,他很高兴,今后再有解释不了的地方,他可以往这些杂书上推。
临走时,韩宁让人准备了十八背篓酸梨,其中十背篓是给黎荞的,余下的八背篓是给庄家、徐瑛沈画、孟家、徐家人的。
“中午那道汤圆梨汤我看你挺喜欢,这些梨子你带回去,什么时候想吃了,让竹哥儿做给你吃。”
“……这也太多了,我们吃不完。”
黎荞摇头。
“尽量吃,每日都做梨汤,变着花样做。”
“这是水果,不能当饭吃,韩兄,我和竹哥儿只要三背篓就成了,多了就要坏掉了。”
“搁我家也是坏掉,我家种了一整个山头的梨子,送完亲朋还余下不少,只靠着我家的人根本吃不完,你帮着消耗消耗。”
“吃不完可以拿出去卖呀。”
黎荞提议。
“这不是忙着卖烩菜嘛,没空去卖它们。”韩宁说着叹气。
提起这梨子,那他真的是想抹泪。
这梨子是七年前他大哥买的,据说是南边的新品种,和本地的秋梨比起来,不仅水分足甜度高,还耐储存。
京城这边包括暨北省不少人家都种了秋梨,这种秋梨甜度一般,有些酸,而且储存的时间短,不能放到腊月。
但他家目前种的这些酸梨,按照那南方商人的说法,不仅甜度高,而且耐储存,可以放到过年。
他大哥一听就心动了。
北方冬天时没什么新鲜水果,尤其是过年,这是最缺新鲜水果的时候,若是这种梨子可以放到过年,那他家能挣不少钱哇。
那南方商人为了让他大哥相信,特意拿了梨子出来给他大哥品尝,当时是腊月,那梨子黄澄澄的,而且甜度的确比本地的秋梨高,他大哥尝完之后立马将那南方商人手里的梨树苗全买下来了。
花了足足三千多两银子。
正好他家在京城外承包了一个小小山头,用来栽这批梨树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批梨树苗栽上之后,的确在第三年就结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