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独宠夫郎》 80-90(第3/32页)

到比徐瑛更好的。

    此次去府城考试,虽然认识了不少人,但在方方面面都能和徐瑛相比的,一个都没有。

    而以他目前的社交圈来说,至少在明年院试前,他不会认识更多的人。

    因为接下来一年,他要苦读。

    再加上此时没网络不能在网上交友,他去哪儿寻优质青年呢。

    黎荞把陶竹的交代放在心里,白日里还是以读书为主。

    此前他把三史三传对照着注释书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他记的笔记很有用,现在帮了他大忙。

    像是三史,这三本书都是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的优点很明确,但缺点也很明确,它不能记录一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同一件事会出现在多个篇章中,前前后后能出现好几次。

    也不能记录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于是黎荞便自己做笔记,把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都单独整理出来。

    他把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功与过,对后世的影响,一点点从这三本史书中摘出来。

    历史事件也是如此,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当时的意义,对后世的影响等,也都摘出来,单独记到他的笔记本上。

    他将这些进行归纳整理,到目前为止,他整理出的笔记厚度快赶得上三史的厚度了。

    这种法子虽然辛苦些,但对他而言很有效果,想查询某个人物某个事件,他直接翻自己的笔记就行,方方面面,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而且,还能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背诵。

    靠着他自己的笔记,他的苦读颇有成效,再加上他现在是二级异能者,记忆力比一级时更好,所以他每天的苦读都很有效果。

    学习日日有成效,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刺激着他,让他忍不住更努力。

    在黎荞专心苦读时,夏天来了。

    天气炎热了起来。

    今年雨水不如前两年足,麦收时雨水少,这是好事,可等麦子收完了还不下雨,那就是坏事了。

    此时灌溉基本上靠人力,人们用水桶从河里、水井里挑水,然后担到自家的田地里去浇灌干涸的庄稼。

    一整日下来,人们的肩膀被挑担磨的通红,但田地却是没浇灌多少。

    粒粒皆辛苦,这五个字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精疲力竭。

    黎荞的龙骨水车在他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已经做出来了。

    此时他的龙骨水车派上了用场。

    像是朱家村的那些特等田和上等田,靠着龙骨水车,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灌溉。

    但是,没有靠近河边的田地就只能靠水井了。

    这两年三柳村家家户户都挣了不少银子,有银子之后,村人们都买了牛车。

    没办法,冬日里要往红薯作坊运送红薯,只靠着板车速度太慢,影响他们挣钱。

    所以,每家每户都把牛车给安排上了。

    有了牛车,不用再跟从前似的用挑担担着水去灌溉,可以用牛车拉着水桶去灌溉。

    村人对此很满意。

    但黎荞不满意。

    他当即给黎谷安排了新任务:打井。

    在田地里多打几口井,那灌溉的时候就能少走几步路。

    不过,想要更省力一些,还是得挖河。

    像是土坯砖路旁边就可以挖个小河,这样附近的农人就能省些力气了。

    当然,还有他自家的田地。

    但挖河这种事需要知会江知县,于是,挑了个不太炎热的日子,黎荞和陶竹去县城找江知县。

    江知县最近挺忙的,黎荞陶竹去的时候他不在平城,他去隔壁永兴县了。

    随着圣上为粉条写的小作文传开,外地的大商人嗅到了商机,有些腿脚快的已经来了平城,要进行实地考察。

    而且,府城那些把粉条贩去外省的大商人也有了反馈,说粉条虽然贵,但在外省卖的不错。

    普通小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但贵人们富人们吃得起,也舍得吃。

    在这种情况下,明知府想要大干一场。

    之前因为不能给粉条找来销路,所以,在种红薯的时节,明知府没有让其他四县大规模种红薯。

    现在粉条不愁销路了,明知府便让其他四县多种些红薯。

    农人自家的田地如果种上了其他庄稼,那就在家里的菜地里、不属于公家的荒地里种一些。

    此时种还不算晚,多种一些,那冬日就能多挣一些钱。

    红薯种上之后,明知府让其他四县直接照搬平城的经验建红薯作坊,挑选工人。

    所以,江知县得挨个去其他四县进行指导。

    今年过后,粉条不仅仅是平城的特产,还是整个河西府的特产,代表着河西府的脸面,因此,不管是江知县还是明知府,对红薯作坊和工人的要求都很高。

    但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知县都跟江知县这般野心勃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当知县也很好嘛,土皇帝,只要不出大错,虽然不会升官,但也不会往下降。

    因此,江知县在永兴县的指导工作进行的不太顺畅,原本七八日就能完事,结果硬生生拖了十余天还没回平城。

    江知县不在,黎荞陶竹只能回村。

    罢了,反正挖河不是一日能挖出来的,他还是先专注打井吧。

    不仅给自家打,给村子里也打几口,让村人也省省力气。

    当黎荞忙着寻打井队时,刚和黎大山成亲两个月的郑浅浅怀孕了。

    成亲两个月就有了身孕,黎大山和郑浅浅都很高兴,如同郑浅浅在府城时念叨的那般,他要赶紧和黎大山生个宝宝,好沾一沾黎荞的喜气。

    看,果然有宝宝了。

    黎荞对此只能说这俩人就该成为夫夫,成亲之后不仅小日子过的蜜里调油,孩子也出现的这么及时。

    非常圆满。

    但他和陶竹是真的不急,眼下专注打井,若是灌溉的问题不解决,那到了秋日红薯就不能大丰收了。

    红薯不能大丰收,可是要影响他和陶竹的收入的。

    但平城的打井师父实在是少,想到自己的异能,他装着求师的模样向打井师父讨教了相关经验,然后便带着村人开工了。

    在上辈子时,他用水异能干过很多事儿,但用来寻水源打井,他还真是第一次做。

    有异能真好哇。

    村人们不知真相,看黎荞寻起合适的打井地方一寻一个准,对黎荞的佩服更浓了。

    不仅在读书和做点心上有天赋,连打井都这么厉害。

    黎荞如果不飞,那真对不起他的天赋。

    他们得在黎荞还没有飞时,赶紧对黎荞展现一下同村情同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