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朕皇陵远亿点: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离朕皇陵远亿点》 110-120(第20/21页)



    姬循雅闻言非但不将文书奉上,反而故技重施,将文书往身后一送,只露出一个边角给赵珩看,摇动文书,似在引诱帝王亲自拿来。

    赵珩迅速地看了眼崔抚仙。

    崔大人专注地忙于笔墨,仿佛根本没注意到不远处的君臣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姬循雅不满地扬眉,但微笑道:“陛下。”

    平白无故的看崔抚仙做什么?

    难道与他亲近是一件需要避忌旁人的事吗?

    赵珩给姬循雅一个你收敛些的眼神。

    赵珩于旁的事情上还算好说话,唯独在公事上一丝不苟,不允许有分毫差池。

    姬循雅深知他性情,却微妙地从赵珩半是警示半是提醒的目光中看出了些撒娇,连帝王微垂眼眸的肃静,都像是欲盖弥彰。

    不是求,可远胜于求。

    这想法一出,姬循雅心中那点不快瞬间烟消云散,恭恭敬敬地将文书奉上。

    赵珩只觉一言难尽。

    他真的很好奇,姬循雅到底从始至终都在笑什么。

    但为了避免自己近墨者黑,病入膏肓,皇帝陛下决定不去探究,接过文书,一目十行地看过。

    与其说他手中的玩意是回奏,不如说是檄文。

    讨伐姬氏逆臣贼子的檄文。

    一言蔽之,这篇檄文是在说姬循雅出身卑贱,姬氏全族本来就是余孽逆贼,能侥幸存活全靠太祖垂怜,谁料后人不思报效,还敢作乱。

    乱臣贼子胆敢羞辱君上,囚禁帝王于深宫,威服专权,但凡尚为人,都为之不耻愤恨,定与姬氏势不两立。

    话说得很明白,姬循雅是逆臣贼子,他若起兵,则是顺天应民,讨贼报国。

    赵珩拿余光瞥了眼姬循雅,檄文中的乱臣贼子正在斟茶,自己以掌心试了试杯壁的温度,确认合适后,才无声地送到赵珩手边。

    但……赵珩又看了一遍,依旧没看出姬循雅在高兴什么。

    赵珩心道罢了,他不必知道。

    赵珩本欲将文书给崔抚仙看看,奈何这内容怎么看都些古怪,内里还有诸如妖孽惑主之类的话,虽然是为了将赵珩也骂进去,说他是昏聩君主,但,还是令赵珩品出了些别样滋味。

    用词实在不像在骂臣下,倒像是在骂皇帝后宫的妃妾。

    姬循雅看出了他的打算,姬将军难得殷勤,取来文书,递于崔抚仙,道:“崔相,陛下请你也看看。”

    赵珩:“……”

    朕没有。

    崔抚仙亦意外于姬循雅的“热情”,道了声:“是。”将文书接过。

    他读东西本就比旁人精细,也慢些,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研读,看得姬循雅居然对他露出了一个笑脸。

    崔抚仙只觉惊悚,下意识看向赵珩。

    赵珩更觉无语。

    他好像明白姬循雅在想什么鬼东西了。

    文书里既说了太祖皇帝对姬氏网开一面,又说当今皇帝为姬循雅所蛊惑,姬循雅非但不尽人臣之道,竟敢囚禁皇帝,威服自专,乃至欺辱圣上。

    看姬循雅兴高采烈的模样,赵珩甚至怀疑他不介意亲手写一篇檄文,讨伐自己。

    崔抚仙看完全文,眉心深皱,担忧之色溢于言表,令赵珩感动简直热泪盈眶。

    这才是个正常人啊!

    崔相轻声道:“不可救药。”

    末了觉察自己失言,马上道:“陛下,臣失态。”

    赵珩摆摆手,“卿是关心则乱,人之常情。”

    姬循雅脸上真挚的笑容消失了一半。

    赵珩余光瞥到他,幽幽地叹了口气,又道:“卿……为国分忧,别具一格。”

    姬循雅这才稍稍满意。

    崔抚仙沉吟道:“陛下,英王此举有伤圣誉。”

    对于在外人看来君臣一体的赵珩和姬循雅而言,攻击姬循雅,就等同于攻击皇帝,除非赵珩此刻站出来说,自己从头至尾都是被迫,对一切都一无所知。

    但,赵珩不会这样做。

    他继续道:“英王野心勃勃,居心不良,陛下,请恕臣直言,英王这封回奏是在为起兵寻一理由。”

    赵珩赞同地点头,他眸光一转,看向姬循雅,笑道:“姬卿,英王毁卿清誉,朕实在不忍,朕该为卿做主。”

    姬循雅垂眼,柔声道:“不知陛下,要如何为臣做主?”

    ……

    是日,风轻云净,白日高悬。

    煊赫日光之下,太庙殿宇愈显堂皇宣明,飞檐连云,气势磅礴。

    群臣肃立于玉阶之下,垂首静默,一派端宁。

    这两个月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先是禁军险些烧了靖平军驻地旁的火药库,致使皇帝与姬循雅间关系愈加紧绷,甚至到了封闭宫门,严禁任何人出入的地步,明为保护,实则幽禁,而后几十名官员被抓,原因竟是同英王一道私卖军资,至昨日,英王回奏传遍朝廷,直指姬循雅乃谋权反贼,窃据权柄,囚禁陛下。

    未料及传言中或已遭毒手的皇帝陛下非但没死,且活得甚好,直至亲眼看到皇帝,朝臣心下方定。

    帝王繁丽恢弘的仪仗穿过人群。

    群臣跪迎,有人心惊胆战,待见赵珩,面上血色全无。

    李默垂眸,掩盖了眼中的复杂。

    高台之上,赵珩手持玉圭,朝灵位躬身拜了三拜。

    帝王神色淡漠,看不出喜怒,周身气韵冷沉,岳峙渊渟,给人十分不可测之感。

    冕旒轻晃,堪堪遮住了他的双眼。

    实际上赵珩一言难尽更多。

    毕竟谁都不喜欢拜篆刻着自己尊号的灵位。

    待三次拜完后,帝王放下玉圭,取香供奉,再度躬身拜礼。

    礼官扬声道:“国事紧急,大礼从简——”

    “拜——”

    朱紫衣冠伏地。

    “起——”

    衣冠擦磨摇动,声响簌簌。

    赵珩将香插入香炉中,转向众臣。

    居高临下,于是众人神情变化,自以为藏得隐秘,实则尽收眼底。

    帝王开口道:“朕今日祭祀先君,实为请罪。”

    群臣愕然地面面相觑,不知此言从何而来。

    唯素知赵珩性情的近臣们面色了然。

    陛下欲先请罪,再,引出英王之事。

    果不其然,赵珩道:“先前毓京内有贼臣宵小欲行不轨之事,朕命姬将军封闭宫门本为擒贼,未思及令诸卿惶恐,此皆朕之过。”

    这话说得很明白。

    先前封闭宫门是皇帝故意,而非受姬循雅胁迫。

    封闭宫门的成效他们亦看见了,借着京中局势紧张,有人自以为无有束缚,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