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娇宠屠夫小夫郎[种田]》 130-145(第4/21页)
民于不顾,任他们自生自灭,后头被人弹劾了,故而失去了升迁的机会。
宁乘风对这位知府大人也有些了解了,不管是为百姓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他都不会拒绝在湘江府推广种植红薯。
如今给湘江知府的信已经寄出去了,熟悉红薯生长习性,能带队运送种薯过去的人也找到了,宁乘风便打算让他们带上红薯尽早出发了。
屯田司的公田附近建了粮仓,底下的小吏们就在那附近办公,红薯收获后也存入粮仓里头了。
但就在宁乘风带领众人去取红薯的前一晚,公田那里却出了岔子——附近的百姓要放火烧他们的粮仓,差点儿就得逞了。
杨怀一大早便赶回来了,同宁乘风说起这事儿时,他还有些后怕。
“还好金吾卫来得及时,火被及时扑灭了,要不然咱们的红薯都要被烧没了!”杨怀为这批红薯付出了极大的心血,说到这里他心疼得眼睛都红了。
他们挖红薯时都小心翼翼的,就怕弄伤了它,不能拿来做种薯了。如此珍惜的东西却险些被人付之一炬,宁乘风也有些生气,但更多的却是不解。
“百姓为什么要烧咱们的粮仓?”
杨怀抹了把脸,摇了摇头。
“咱也不知道。这几日红薯收获了,大家都高兴得紧,平日里都将粮仓看得极严。前头几日一直没事儿,但今夜我心里老有些发慌,晚上起夜时便绕路去粮仓那里瞅了一眼,这一看便刚巧和那几个放火的人打了个照面。”
“他们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对劲。我过去时,粮仓外头已经燃起来,守夜的人不在,我正要冲过去救火,就见外头出现了几个金吾卫,他们提着水将火扑灭了。那会儿火刚着起来,所以灭起来还算容易。若是等我提水过去救火,只怕红薯都已经烧没了。”
杨怀这会儿还有些惊疑不定。
宁乘风也隐隐有些后怕。这红薯之事儿是由他和殷子晋负责的,红薯放在屯田司的粮仓里头出了岔子,他们两都得承担看护不力的责任。而且这批种薯出了问题,后头的推广红薯的计划也全部得推迟了。
还好金吾卫及时出现。虽然不知道靖元帝的亲卫为何会出现在那里,但宁乘风这会儿由衷地感激他们。
杨怀说公田和粮仓都被金吾卫看守起来了,那几个放火的百姓后来也被抓住了。
当日宁乘风同殷子晋带着人赶过去时,还有纵火之人的家眷拦路求情。
这些百姓与他们无冤无仇,实在没必要纵火烧粮,宁乘风猜测他们应当是被人利用了。但事到如今,他们要被如何处置,也不是他说了算的了。
他怀揣着满腔热血要帮助的人,却放火烧他的红薯,宁乘风心情十分复杂。他没有回应这些百姓,径直去了粮仓那里。
金吾卫校验过他们的身份后,才放他们进去。
见红薯都完好无损,宁乘风松了口气。他没再耽搁,命人担了两百斤红薯出来,给顾行之的手下,和去湘江府的小吏各分了一百斤。
两方人马拿到红薯后便出发了——
宁乘风猜测,既然有金吾卫在场,那粮仓失火的事儿肯定是瞒不住靖元帝的。果然,靖元帝过问之后,这案子很快便被大理寺接管了。
崔主事和负责值夜的人一早便被金吾卫的人带走了。杨怀不知为何,只被询问了几句,没有被带走。
宁乘风和殷子晋下午也被传过去问话了。
那办案的寺正问宁乘风在屯田司可曾与人结怨,红薯之事可有人反对。宁乘风思量了一会儿,还是把邱高的事儿同他交待了。
交代完之后,宁乘风便被放出来了。回去的路上,他一路都在思索,到底是谁指使那些百姓过去放火的?
现在邱高嫌疑最大,但宁乘风觉得这事儿不大可能是他干的。每年一千多两的银子确实诱人,但邱高毕竟已经正四品的朝廷大员了,实在没必要铤而走险。
而且邱高前几日才为这事儿同宁乘风争执过,他挑这时候来捣乱,很容易把自己折进去,宁乘风不相信他会犯这个傻。
但除了邱高,宁乘风又实在想不到还有谁有动机做这事儿了。他和殷子晋讨论了一番,殷子晋也是毫无头绪。
因为屡屡听说翰林院有几个人同他过不去,岳茗便猜测是那几人做的。
但宁乘风还是觉得不大可能。一来翰林院那几个人都是同他一样,今年才入仕的小官,应当没那么大的胆子。二来那些人都站在明面上与自己作对了,再指使百姓烧粮,那动机也明显了。这么做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翰林院的人应当不至于这么蠢。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4章 水落石出
邱高很快便被传到大理寺问话了。同宁乘风他们不一样, 他当日没有被放出来。宁乘风第二日到工部时,才得知他已经被关押起来了。
因为没有证据,宁乘风没有说出邱高暗箱操作, 将屯田司的公田租给自己的家奴, 以此牟利一事儿。
但邱高把持公田, 不给屯田司的人用,还试图阻止自己大面积推广红薯种植的事, 宁乘风都一五一十地同大理寺的人交代了。
宁乘风确实想借此机会, 将邱高这个工部蛀虫拉下马。就是不知道他被关押,到底是哪个原因。
虽然此事尚未盖棺定论,但外头已经有些流言蜚语,说指使百姓纵火烧粮仓的人就是邱高了。
宁乘风隐隐感觉有人在暗中操作舆论, 转移视线,想替邱高坐实这个罪名。被靖元帝叫过去问话时, 宁乘风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后头几日翰林院那些同宁乘风有过节的人, 也纷纷被大理寺传唤了。
靖元帝刚下旨犒赏过宁乘风和殷子晋,屯田司的粮仓就险些被人烧了,这事儿可以说是直接下了靖元帝的面子。靖元帝心里不痛快,下面的人自然是提心吊胆的。
大理寺上上下下的官吏连轴转了几日,各种法子都用上了, 就想赶紧把案子查清楚, 给靖元帝一个交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过十来日, 这案子便水落石出了。
宁乘风万万没想到,岳茗随口一言, 竟然猜对了, 这纵火之事儿还真与翰林院的人有关。
纵火案的指使者, 是翰林院庶吉士徐思齐的堂兄徐思广。徐思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事儿,但此事与他脱不了干系。
除此之外,几年前山云小馆醉汉闹事那个案子,竟然也是这徐思齐兄弟二人的手笔。
宁乘风和岳茗知道这事儿后,都十分讶异。
徐思齐也算是宁乘风的“熟人”了,他在府学时便常与宁乘风作对。这人暗自将宁乘风视为他的竞争对手,无论大考小考,总要同宁乘风比较一番。若是他长了上风,便要找上宁乘风当面奚落他一顿。
宁乘风也不是那能忍辱受气的人,他每次都会寸步不让地嘲讽回去。久而久之,两人的梁子便越结越大了。
但后头徐思齐去了甲班,宁乘风不仅去了乙班,还为了留在那里,每次大考都刻意压分。徐思齐估计是觉得他已经不配当自己的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