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屠夫小夫郎[种田]: 130-145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娇宠屠夫小夫郎[种田]》 130-145(第19/21页)

才是他们屯田司官员应当有的样子嘛!

    自己都不清楚地里那些事儿, 怎么指导地方上的人屯田?

    别说手下这些官吏,就是宁乘风自己, 这一年来也糙了许多。他从前还算白皙的皮肤如今成了小麦色, 身上的肌肉线条也更加明显了。以前还有点儿书生的样子,如今看着是更像个俊朗的武夫了。

    不仅外形有了变化,宁乘风力气也更大了。岳茗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子了,宁乘风却能一只手轻轻松松地将人抱起来。

    岳茗不在意这些,顾行之倒对儿婿的改变喜闻乐见。

    他觉得宁乘风如今这模样, 更有他们武将世家的气度了。顾行之夸宁乘风时, 没忍住将儿子顾凭舟拉出来斥了一顿,说他练武这么多年, 身板还不如人家宁乘风一个文官来得硬实。

    顾凭舟心里委屈,宁乘风也是哭笑不得。

    收红薯这日, 屯田司上上下下的官员都出动了, 大家同被雇来的佃农们一起, 花了三日的时间,将屯田司地里的红薯全收回来了。

    屯田司这二十亩地,一共收获了六万斤红薯。其中最早种的那十亩地里的红薯个头更大一些,后面这一批虽然个头小了点儿,但用来做种薯,也没什么问题。

    早在这批红薯成熟的前一月起,京都周遭那些府城的知府们,便纷纷发了书函过来,请屯田司优先将薯种分配给他们。

    因为有一群伶人朋友,宁乘风前些日子灵机一动,又亲自动手,写了些以红薯为主题的话本子,让京里的伶人在各大酒楼演说。

    这些话本都不复杂,大都都是在宣扬红薯的好处。

    有两国交战时,农户们用红薯帮助我方军士,缓解粮食危机的故事。还有年迈的老母亲胃口不好,吃不下饭,身体日渐消瘦,孝顺的儿子用了三天三夜,做出了酸爽开胃的酸辣粉,让母亲胃口大开,恢复健康的故事……

    这些简单的小故事被两位擅长编话本的伶人润色过后,也变得生动有趣了起来。从说书先生嘴里说出来后,更是精彩绝、引人入胜。演说效果十分不错,在京里颇受欢迎。

    这些日子,京里大街小巷的人,津津乐道的都是这些故事。

    红薯去年年底便在山云小馆风靡过,这些衍生的话本子流传开来后,百姓们对屯田司的红薯是愈发期待了。

    京都一向是大楚的风向标,各地方府城的商人都会来京里进货。宁乘风编的这些话本子,很快便在附近几个城市流传开了。

    因此,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早几个月前,便开始关注着屯田司的红薯了。

    屯田司要推广红薯的事儿他们也有所耳闻,既然这东西这么好,自然要为自己的辖区争取一番,抢在第一批种上。

    原先屯田司的策令许多地方官都是阳奉阴违的,并不怎么当回事儿。但去年的肥田法让大家都吃到了甜头,听说如今的屯田郎中便是肥田法的发明人之后,各地方知府都对屯田司下发的屯田策令重视了起来。

    今年宁乘风为屯田司新招揽了一批人才。其中有擅长制作农具的工匠,有将自家田地打理得异常肥沃的老农,还有种出的水稻穗粒大小远超同类的中年汉子……

    这些能人异士现在都成了屯田司的编外人员,每日在屯田司的公田那边,研究农具改良、农田打理、良种选育等事务。

    其余的还需要些时间,但农具这块,现在已经有了些进展。

    宁乘风将他在现代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在大楚适用的农具都同那位工匠说了一遍。虽然有些印象都已经模糊了,但他们两经过几个月不断的尝试,还真做出了两样好用的新农具。

    这两样农具的图纸,和宁乘风之前做出来的脚踩式脱粒机的图纸一起,被推广到了大楚各地。

    因为这三样农具还有之前的肥田法,现在屯田司在农耕屯田之事上,已经很有威信了。屯田司的屯田策令,各地方莫敢不从——

    因为气候差异,京里的红薯收获时,湘江府和顾家军驻地那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快成熟了。

    顾家军驻地种的第一茬红薯成熟后,留了一小半自己吃,剩余的全部卖给周边的几个府城了。

    顾家军刚开始种红薯时,大楚边境其余几个驻地的守军将领,都以为顾行之这是在给自己儿婿兜底呢。等顾家军用红薯卖了银子,补贴了将士们,红薯的好处也宣扬开后,那些将领才知道,人家顾行之这哪里是兜底呀!这分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听说顾家军不止这第一茬红薯,连还长在地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卖出去了。红薯的产量太惊人了,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们生怕落到后头,都争着抢着加价订购顾家军的第二茬红薯。

    顾家军吃到甜头后,用红薯藤扩种了几十亩田地的红薯。据说已经靠卖红薯挣的银子,给军中添了一批上等武器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其余地方的驻军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这红薯怎么就没让他们第一批种呢?!

    同顾家军那边的情况有些不一样,湘江府城的第一茬红薯种出来后,湘江知府没有将种薯卖给周遭的府城,而是将它们全部发放给了辖区的百姓。

    这也是宁乘风给湘江知府的建议。

    红薯刚出来,价格还比较昂贵,宁乘风想着等产量上来后,由市场调解,所以也没有出手干预。

    湘江知府将第一茬红薯卖出去,固然能赚一些钱,但并不能将利益最大化。

    将红薯发放给辖区的百姓,让百姓们去种。不仅能让湘江府的粮食产量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提升,让地方田税收入大幅增加,让辖区百姓家家户户有余粮,还能让周边府城的百姓也能更快地得到种薯。

    毕竟将第一茬的红薯卖给其余府城后,各地方知府还得再培育扩种一次,再将薯种分发给自己辖区的百姓。

    但扩种不仅需要人手来操作,还需要足够的田地。各地官府还有许多旁的事务,这些红薯若在官府手上,自然不如分到百姓手上扩种得多。

    现在将第一茬的红薯直接发放给湘江百姓,既能节省种薯在路上运输的时间,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薯种,用少量的种薯种出更多的红薯。

    府城内比较近的地方,还可以直接发放红薯藤给百姓种。但其余府城要用湘江府的红薯藤育苗,就不太实际了。

    宁家村离府城也有些远,这次分到到的都是红薯。

    其中宁家分到了二十斤,宁乘风与家里常有书信往来,宁家人都熟知红薯种植的方法。这二十斤红薯,宁成福和宁老汉用长出来的薯藤扩种了好几次,现在已种满了一亩地了,按宁乘风的说法,这一亩地应当能收获两三千斤的红薯。

    这两千多斤红薯交一成的田税,再交四十斤给官府,抵扣当初领取种薯的费用。剩余的,便都归宁家所有了。

    如果其余分到薯种的人家,也能做到这个程度,那这一批红薯的产量便非常可观了。

    再过一个多月,湘江府的第二茬红薯也能收获了。

    湘江知府采纳了宁乘风的建议,心里对这一茬红薯的产量也十分期待。临到红薯快要收获的这两月,他还时不时去百姓地里巡视一番。看到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