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在荒岛种田后我成神了》 140-150(第3/15页)
即便是鬼修,也要在特定的,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来往与两界之间。
否则,两界混淆,对人,对鬼修都不好。
静柔公主点点头,应了一声,记下了子衿的话。
她带回来的残魂们也在梁国小天女们的帮助下成功入道,晋为了鬼修。
她们与静柔公主,卫国太后彼此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后,才稳下心绪,商量起接下来的事情。
鬼修们听闻卫国太后有意真正执掌大权后,纷纷响应,表示自己可以出力。
而子衿也默许了她们的行为。
还是那句话,初期路难,特事特办。
有鬼修们在暗,卫国太后在明,她们齐心协力让卫国换一片天也不难。
卫国太后决意苦学用人之策,兼修治国之道,将来便一不做二不休,效仿梁陈,也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
纵然她现在还不太懂如何治国,但她出身大家,耳濡目染的也懂许多东西,她再勤加学习,不怕学不会。
子衿的话成为了她的支柱:没有人生来就会治国的。
那些男人们不也是经过了各种学习后,才习得的治国之策么?他们可以,那她也可以!大家都是人,谁又比谁更聪慧呢?
况且她还有女儿和其他鬼修们暗中的支持,和自己新晋的修为傍身,她完全可以不动声色的学习起来。
垂帘听政的朝堂,就是她最好的课堂。
卫国太后整理了衣衫,带着一储物袋的赠礼回宫去了。她的身后,还跟着一群凡人看不见的,飘飘忽忽的新晋鬼修。
梁国小将军拒绝了卫国太后的重谢,她们在此停留了一日,也该重新启程了。
与卫国太后一行道别后,梁国的小天女们又整装待发,朝着卫国边境,往楚国去了。
她们走后,卫国的朝臣们才缩着脖子战战兢兢地进宫找卫国太后询问情况。
心境大改的卫国太后几句话就打发走了他们。
朝臣们听闻梁国预备军愿与卫国交好时就松了一口气。
他们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决断英明,把同为女人的卫国太后推出去挡刀真是明智极了!
她若接待得好,与梁军结下了交情,那他们就可以坐享其成,而她若是出了纰漏,他们就可以把黑锅全甩给她,让她去背负千古的骂名。
既然事情已毕,朝臣们就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身后,多了一抹看不见的影子。
卫国太后露出了一丝极浅的冷笑。
来日方长。
另一边,子衿一边跟着大家御剑赶路,一边整理卫国的影册。
她按照国别,将影册分成了好几册。
在《卫记》里,她留了许多空白之处。她与卫国太后交换了传讯玉符的联络方式,拜托她和静柔公主帮忙多录些卫国的变化。
卫国太后自然应下,她也很乐意将这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过程一一转录下来。
所以这些空白的地方,子衿要等卫国太后寄来新的留影石后再补齐。
卫国一行,让梁国的小天女们全都若有所思。
尤其是亲眼看见鬼修们的惨状之后,许多小天女更坚定了自己将来要去地狱道做审判的信念。
转修执法之道后,她们将来的择业可以不限于人间。
地狱道未来会有阎君,判官,城隍,无常,勾魂使,巡察使等等等等职位,这些职位天女皆可报考,并不限制种族。
人修,鬼修,阿修罗道中的妖修灵修,只要通过了考核就可以上岗。
子衿还与她同修执法之道的小天女们一起草拟出了一份未来的地狱道公务员的大致框架。
大天女们也在旁一起协商,最终她们合力把第一版的地狱道管理构架弄了出来。
子衿还在律令法典上又添了一道新的律令:除恶鬼道与畜生道外,其余四道修士皆可发愿前往地狱道。
不管是去就职,还是去短暂的打个零工开阔心境,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修士,都可以去一同建设百端待举的地狱道。
为此,子衿还特意上报兴元帝,请求她帮忙过目地狱道的框架雏形,并将此道消息广而告之,让其他修士们也知道未来可选的道途又多了一个。
兴元帝对此很感兴趣,她拉了神佑帝一起把这份雏形草稿完善了一番,随后又将地狱道正急缺人手的消息层层下发。
梁陈之中,很快又兴起了一股“去地狱道就业”的新风潮,尤其是那些各大院校的小天女们,一个比一个踊跃。
因为兴元帝与神佑帝为了促进地狱道的发展,使阴阳两界之间能够趋于平衡,也为了避免阳间善无善报的事情发生,她们下令大力帮扶地狱道。
第一批自愿前往地狱道的修士,在读的涨学分,已毕业的涨工资。
这下天女们就坐不住了,尤其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小天女们,几乎是整整齐齐的报了名,想去地狱道中大干一场。
并且由于这道诏令,梁陈的各大天女院校还吸引来了一批新的异族学员前来报名。
比如新晋的鬼修,又比如灵气日益充裕后渐渐现世的妖修灵修。它们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齐刷刷的跑来梁陈,眼巴巴的想报名入学。
兴元帝与神佑帝接纳了这些异族修士,还给她们办理了本国户籍,让她们也成为了有归属地的子民。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子衿把求助发给兴元帝后,就收起影册继续赶路去了。她这个兼职的小史官马上就要记录下一本《楚记》了。
来到楚国边境后,梁国小将军只派了一个小队,就把楚国的边军全部拿下了。
她挠了挠头:“奇怪,这楚国的边境防卫怎的如此松懈?”
不怪她疑惑,实在是守边的楚军们太不像话了,试图抵抗她们的没几个,但当场丢盔弃甲求饶的倒不少。
第143章
楚国, 地处中原,毗邻卫国, 在列国之中, 也算得上是个国力强盛的大国。
列国攻打梁陈所集结的联军中,楚军的数量足有二十余万人,是不折不扣的一大股势力。
楚王与越王一样, 亲自率军出征, 为的就是能在伐下梁陈后,楚国能有更大的话语权, 多分上一杯羹。
分战利品,一方面要看自家出力多少, 另一方面,还要看自家将领在联军里说话的分量有几何。
若是别国国君亲自带兵,那么这个国家在战后拍桌子扯皮的底气都比别国的将军王公们更足些,所以楚王衡量一番后,选择了亲征。
左右现在列国的主力都已结成联盟共同攻打梁陈, 也不存在哪家还有多余的兵力偷袭别国, 顶多就是留守一部分兵力看家就罢了。
而未能加入列国联盟的, 多半都是些小国,不足为虑。
综合考虑下来, 国君亲征才能使得此战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