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成为富一代[年代]》 120-140(第18/35页)
这一切都与大疆完全不同,一下就爱上了这里。
“旭哥,这里的环境真好,看着都让人心旷神怡。你们家的条件真好,还有单独的卫生间和睡房。生明也住三楼吗?你给我介绍一下格局,我好好认认路。”
大毛就带着她从三楼开始介绍,到二楼的活动室,书房,爸妈睡房,到一楼的大房间厨房储藏室转了一遍。
“三楼房间多,玉琳怎么选了一楼?”贺玉兰好奇地问,看玉琳的房间是锁门的。
“玉琳喜欢大房子,不喜欢爬楼梯。”大毛也不知道玉琳为什么不住三楼或者二楼去。
“哦。”贺玉兰自己非常喜欢三楼的开阔视野。
孩子饿了,两口子来抱娃,换范亚娟去楼上洗漱,三毛厨房里准备晚饭。
王东林见老大两口子换着哄娃,也来厨房帮忙摘菜。
三毛做了一锅的肉臊子鸡蛋手工挂面。
范亚娟炒了一个肉丝青菜给贺玉兰吃,又从腌菜缸抓了一把酸萝卜。
“东林,你和三毛抽空把咱家的地翻开,我们种大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多种点。青菜也多种点。”
贺玉兰给大毛一胳膊肘,爸爸居然还要种地吗?
“妈妈,我休假7天,明天我和贺玉兰去挖地。”大毛一边给妻子夹菜,一边笑着说:“我种的菜长得一定好。”
“行,明天中午我休息,我们都去挖地。让牛牛和卷卷也去地里看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种地的样子。”王东林笑着说。
休息了一夜,范亚娟缓过气,早上起来,王东林食堂打的包子馒头,提前熬的小米粥。
吃过早饭,等太阳出来,范亚娟抱着牛牛带着贺玉兰来粮店,她请的李三妹给代班,王春花也在。
王春花见着两个可爱的小家伙,笑着来抱,贺玉兰下意识打量着粮店的货架。
东西不多,十几个种类,除了米面油,再没有其他货,货都是明码标价,看一眼就能记住价格。
这工作对她来说会很轻松。
现在,先不急着接班,孩子最起码要养到6个月,能填点辅食,不会饿着了。
“哎呀,范亚娟,你最有福气了,你年纪轻轻就抱上孙子,一抱还是双生龙凤胎,我们可羡慕了。”
王春花看着乖乖睡觉的卷卷,再看了大眼睛黑溜溜的牛牛。
“这兄妹两个乖的很。这位就是你儿媳妇,玉兰吧,连名字都像是一家人!”
范亚娟给贺玉兰介绍了王春花,两个人互相算是认识,又和李三妹说还要麻烦她再干几个月。
李三妹听了很高兴,忙说,范亚娟上班的时候给她说一声就行了。
回来,婆媳和刘穗玲一群老太太说了一会儿话,换了2次尿布,吃了一顿奶,就已经是午饭时间了。
“兰兰,你看,大家都挺和蔼的,你爸爸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大家都是熟人,你别害怕。”范亚娟抱着牛牛对贺玉兰说。
“谁说什么你也别往心里去,不喜欢的,不爱的,你和我说,我来想办法。
玉琳的婆家徐慧他们也住这个院子里,等明后天我带你们到他们那边转一转,孩子早上出去晒晒太阳也好。等天气冷了,一天到晚在家,他们也烦。”
“妈妈,我知道了。我觉得这里挺好的,没有风沙黄土,我跟你回来是对的,对牛牛和卷卷成长有帮助。”
等两个孩子睡着了,贺玉兰看着孩子,范亚娟进厨房做午饭。
傍晚,大毛从村里回来,给两个孩子一人做了两张小床,两张可以推着走的竹椅,四个小床一楼放两个,三楼放两个,算是解放了范亚娟婆媳的双手。
玉琳星期天给家里打电话,才知道两个卷卷回C省了,这样也好,有爸爸在,妈妈不会太累。
玉琳和家里人挨个儿通了电话,一路走回去都很兴奋,和严斐说:“牛毛卷儿和羊毛卷也不知道长什么样。等会儿给买几个拨浪鼓寄回去。”
“好。”
“小自行车也得安排上,这样我妈妈和嫂子就可以推着他们去外面晒太阳。”
“自行车也不能太小,孩子长得快。”
最后玉琳给买了两个大轮子四个辅助小轮子的自行车寄回去,吓了贺玉兰一跳,这东西太贵了,跟成人自行车一个价还买不到。
范亚娟打电话把玉琳一顿数落。
“妈妈,孩子是慢慢长大的,这两个自行车他们能骑到十一二岁,这样算一算,是不是很划算。”
玉琳良心发现,回头给严斐也买了一辆自行车。
10月,今年的新大米下来,玉琳先给自己家存了三百斤,给外公家送了一百斤。
剩下的三百斤全部卖给了郭大运,一斤大米粮店4毛,玉琳卖1块2,除去运输成本玉琳一斤能赚5毛。
玉琳把家里的大米给陈爱丽杜小芳一人给了一斤,村里亲戚带过来的。
等两个人吃出味道来买,玉琳说亲戚卖1块2一斤已经卖完了,再要等明年了。
“玉琳,你这亲戚哪里的,大米怎么分外好吃?”陈爱丽被杜小芳拉了一把,笑着说:“玉琳,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米饭香。”
“等过段时间,老店可能有卖的米饭。”玉琳把章超的联系电话给了郭大运,单位出面采购,也算是帮村里忙了。
卖的上价,明年肯定会扩大种植,稻子种出来越多,才能进普通人家。
老店?那都有人脉,陈爱丽杜小芳看玉琳的眼神立刻变了,这个女娃不简单!
“玉琳,以后你手里有好东西,陈婶拿钱买能行吗?”陈爱丽笑着说。
第131章 第 131 章
◎出彩……◎
11月, 玉琳接到章超电话,郭大运的单位把三个村八千多斤稻谷都收购了,每斤7毛, 比市场价高3毛, 接着县里将这三个村划成香米种植示范区,干部开始动员周边的几个村开年也种这种水稻。
“玉琳,等香肠下来我给你送二斤,你回来一定通知我, 我请你下馆子。”章超在电话里志得意满的承诺。
“行。听章主任的。”
章超挂完电话回到办公室,一边抽烟一边得意的笑。
谁都没想到,他能把东西卖进北城,还卖进了最好的北城老饭店,给整个县都争了光,相应的农业局研究所农科院均受到市长的点名表扬和嘉奖,村里人也拿到了实惠。
这让他一下成了市里挂上号的名人。
章超享受荣誉的时候。
玉琳正死记硬背专业知识,数学一懈怠,感觉什么课都跟不上了, 赶紧收心,天天去图书馆背书查资料。
“玉琳,有一队外商找我们谈话,张老师让我叫你和我去回答问题。”
班委陶宇突然跑过来着急的和玉琳说:“他们现在刚刚参观完学校, 有人提出要专门找我们经济专业的学生, 讨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