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37章 第 137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137章 第 137 章(第1/5页)

    从一粒种子,长出根部,发出嫩芽,需要多久的时间。

    很难想象,所有的生命都是依靠这样的嫩芽生存,即使千百年后也不例外。

    粮食种出来,人吃的,牲畜吃的,靠着它们维持人的生活跟生命。

    所以人们会为这样的嫩芽兴奋,更会为植物的生长着迷。

    观察一片叶子,是再无趣也最有趣的事情。

    不怪人们都爱养花种草,不怪人们爱种菜种田。

    满朝文武在这样的一片嫩芽面前,呼吸都慢了许多。

    总感觉多呼吸两口,就会损伤眼前细嫩的叶子。

    这可是大宝贝,让百姓吃饱的好东西。

    但凡有点想法的,都不会慢待眼前的嫩芽

    等皇庄的人介绍之后,众人看看旁边收获的谷子,那沉甸甸的穗子实在不可思议。

    即使不懂农务的人,也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这次培育的种子抗病害能力很强,只要小心照料,绝对能丰收。”皇庄的农人道,“今年夏收秋收的时候,厉害的地方稻子均产在三百二十斤。”

    如果换了这次的种子,能在三百八十斤左右,不仅如此,一年的时候,绝对可以两熟。

    也就是说,这次的一年两熟的种子已经十分成熟。

    纪炀想要的一年两熟,两年五熟快要达成。

    从纪炀回京稳定之后,带着当初的太子,如今的皇上一起召集农人,到现在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

    集合天下农人之力,终于有了些成果。

    皇上也算看着皇庄一步步开始研究稻子,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自然十分满意。

    试想,以前一年熟一次的庄稼,现在变成熟两次,直接翻倍。

    那天下百姓还愁吃喝吗。

    皇上也没想到,自己登基头一年,就有这样好的消息。

    他这一年算是战战兢兢,总害怕自己做错事情,更怕什么东西说的不对惹来笑话。

    可良种的成功培育,让他再也不担心自己之前做过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有这个东西,那就足够了!

    徐九祥看向纪炀。

    自从他登基之后,无数人围着他转,说什么话的都有。

    只有纪炀不是这样,他还跟父皇没去世之前一样,继续做自己的差事,不邀功,也不献好。

    但等他这边有问题的事,又会站出来帮忙。

    徐九祥从心底感激这样的纪炀。

    他现在隐隐发现,自己当初的惧怕纪炀,更多像是敬畏,不是对上位者的敬畏。

    而是像夫子一般的感觉。

    这话如今肯定不能说,他已经是天子,说这种话,朝堂肯定大乱。

    他之前说了句育苗不错,全天下都开始育苗,若夸了纪炀,谁知道又会让纪炀处于什么位置。

    所以徐九祥努力让自己没有太多表情,不让别人猜出他的心思。

    不过提到育苗,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这个皇帝还是有点用的。

    有了他那句话后,这件事的速度果然提高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纪炀。

    纪炀想的,一直都是最实际的事。

    一直都是让天下安稳的事情。

    徐九祥面上有些兴奋,开口问道:“这次的种子不够多吧。”

    作为试验品自然是够了的。

    但想要下面百姓真正种下了去,这点肯定不够。

    被点名的农人连忙道:“是,这些稻子将会在年后种下,等再种出的稻子合格,便能作为良种发下去。”

    这次种植,就不是在皇庄种了,皇庄容下不那么大面积的种植。

    徐九祥点头:“从官田拨地,不得苛待佃户。”

    农人立刻叩首称谢。

    其他农人跟着兴奋,太好了!

    有了这个先例,以后他们也会有如此待遇。

    皇上亲自过问,还亲自拨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的。

    今后他们要更加努力,培育出更好的种子!

    纪炀还沉迷在饱满的种子里。

    但凡中华儿女,谁会不喜欢粒粒饱满的种子呢。

    这种刻在基因的喜爱谁都阻拦不了。

    等身边人小声提醒,纪炀才看向皇上,拱手道:“多谢皇上。”

    徐九祥自然不在意,又道:“明年播种,夏天收获,年中就能送到江南一带种子第二季。”

    也就是说。

    等明年七八月份,这些稻子就能发芽了。

    一年两熟,第一次成熟时全做种子,第二次拿这些种子送到气候更好的江南一带种第二季。

    而这第二季,就是百姓收获的粮食了。

    如此高产的粮食,明年江南一带定然会大丰收。

    当时的场面,单是想想便激动万分。

    纪炀还道:“对,到时候皇庄的农人也会搬到江南一部分,只要江南全面铺开,全国都可以惠及。”

    到时候的良种会随着四通八达的水路传遍全国各地。

    虽说全国有先后快慢,但只要五年,五年时间,培育出来的良种会让各地开始增产。

    在这五年里,说不定还会有更多高产的稻种。

    徐九祥在内所有大臣,都被这个美好宏愿震惊。

    如果在之前告诉他们这回事,他们肯定觉得异想天开。

    土地就那么多土地,人口也就那么多人口。

    粮食产量看天命,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谁还能逆天改命不成?

    可现在的皇庄育良种告诉他们,努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怪不得纪炀之前那样低调,不做出成果绝对不吭一声。

    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确实要瞒着的。

    不过说起来,皇上都比许多大臣更了解庄稼的情况,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他比下面大臣都要懂。

    估计这些大臣们回家后,全都恶补农业知识。

    否则什么时候皇上问话,他们再什么也答不出来,那怎么办。

    恶补,必须恶补。

    一时间,朝中又兴起学农的风潮。

    聚会的时候谁不说几句种田的事情,仿佛落伍一般。

    更有甚者,还在自己院子里开辟出菜地出来,自己种的菜更好吃!

    这个好消息几乎让整个朝堂振奋,粮食永远牵动百姓,牵动朝廷,只要粮食足,天下就安稳。

    别看朝堂争来斗去,若天下不稳,对他们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

    良种终于有了进展,纪炀可以稍稍松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