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33章 第 133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133章 第 133 章(第1/4页)

    昌盛四十二年十月十五。

    承平国上下要重新科考的名单开始统计。

    在皇上的治理下,买官做到实职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那个户部于广平的名单才会那么单薄。

    但通过举荐做官的并不是少说。

    特别是通过国子监推举的世家子弟很是不少。

    自从朝会结束,国子监祭酒,主簿两人都不敢说自己在家,否则前来“拜会”的人络绎不绝。

    汴京的如此,等外地的听了消息,过来询问情况的人只会更多。

    大多数被牵连要重新考核的人只有一个想法。

    你们惹纪炀做什么?

    他是好相处的吗。

    他之前那些手腕你们都忘了啊。

    不就是给贫寒子弟多几个位置,不就是让下面穷教书的多分点学田。

    能值几个钱啊。

    不对。

    确实值很多钱。

    可就不能用更委婉的方式吗?

    为什么一定要跟纪炀对上。

    他多少阴谋诡计你们不清楚吗。

    这些话或委婉或直接说给国子监祭酒跟主簿听。

    甚至有些明白事情的,还去找了文家为首的几个世家。

    纪炀做事确实过分,但你们就不能想点委婉方法?

    不行我们就去求助金家了,同样是世家,人家就跟纪炀相处得很好。

    虽说金家举荐的人也要重新考试,但人家那边已经在帮举荐的人恶补功课了,你们呢?

    太子都去鼓励了。

    文家脸色并不好看。

    知道纪炀要从你们手里分割利益的时候,你们个个哭着找文家,文家跟国子监帮忙了,你们又觉得我们应对的不好。

    国子监祭酒主簿更是发了脾气。

    墙倒众人推。

    如今墙还没真的倒塌,已经有那么多人在推了。

    还有不长眼地过来问,既然都有结果了,那还要不要继续给百姓让利?

    他们都是猪吗?

    这个时候停止让利,自己这些人只会更被盯上。

    就算停止,也要找个合适的时机,至少现在不行。

    一时间,跟纪炀对立的人户怨声载道。

    从汴京到下面各地,没有一处不在为这个事哀嚎。

    其实紧跟太子的金家也受了牵连,要说举荐人,他们在应天的时候,也没少举荐。

    有才的没才的,其实也不少。

    可他们深知纪炀的想法,更知道金家已经成了外戚,只有帮太子巩固好江山,他们这个外戚才有好日子过。

    说直白了,以前跟其他世家一样,都是被管辖。

    自从成为外戚之后,就变成管辖他们的了。

    当员工跟当领导,自然两个想法。

    所以在朝堂上纪炀提出要一起重新考核的时候,韩潇这个真才实学的人头一个响应。

    金家这个跟太子牢牢站在一起的第二个响应。

    后面声音此起彼伏。

    文家为代表的世家不管点不点头,这事已经定下。

    他们能怎么说?

    反对考核吗。

    那就要给个原因。

    在纪炀面前,纪炀会给他们面子,不直白说出一句:“为什么考核,我是捐官上来的,自愿受罚,毕竟没有科考过所以不好当官,这是你们说的。那被举荐的人呢?谁又能保证,他们胜过我?”

    纵然是跟纪炀一直不对付的国子监也要说一句。

    以你为标准的话。

    那朝中九成官员都可以直接辞职了。

    以你为标准也太苛刻了些。

    但他们同样不能这么说。

    之前把纪炀贬低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

    再看了他的文章之后,众人更明白,这次考核定在十二月十五,只有两个月的复习时间。

    这两个月纪炀便是不看书本,他也肯定能过的。

    被韩潇,今科状元一起夸赞的人,怎么可能没点真本事。

    等于说,他们这次使着曲折蜿蜒,环环相扣的计谋,只害了自己人。

    于纪炀半点伤害都没有。

    说到底谁能想到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竟然在当官的时候还不忘学习?

    他们这些科考的人明明过了科考之后,就不愿意看书了啊。

    纪炀真是个异类。

    从什么地方看,都跟别人不同。

    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十月十五下了朝会,朝廷开始统计捐官实职跟举荐的名单。

    定下十二月十五各地开始考核,考核的官员临时由太子任派,下到全国各地。

    这样的手笔肯定是皇上指点。

    被派到全国各地的官员,既是考核,又能帮太子了解承平国各地的情况。

    因为是临时的任务,所以挑选官员也十分迅速,这次挑选官员也是给太子巩固班底。

    随着考核的消息传到承平国各地。

    几百官员皆是精神一抖。

    平平安安做了那么多年的官,怎么说变就变了?

    等知道是因为党争才牵连到他们,这些官员自然把纪炀连带国子监的人心里暗暗痛骂。

    但骂又有什么用,朝廷派来的考核官员很快就要下来。

    这次考核不成,别说当官了,可能还会押送到汴京审问!

    其中重点关照的,就是于广平名册里的人选,就算他们考核通过,也会被送到汴京审问,但考的成绩好,可能就没那么严格。

    试问,有人告诉你,考得好继续当官,考不好直接入狱。

    这还能没有学习动力吗。

    头悬梁锥刺股跟这一比,那都是不算事。

    这下所有捐官,举荐的官员,基本分为三批。

    一批已经在想怎么入狱的体面一点,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学无术,什么也不会。

    另一批胸有成竹,他们或许因为很多原因不能科考,但真的有本事,这次考核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证明题。

    不过这种还是比较罕见的。

    最后一批,也就是最多的人,都在全力学习,什么名师名家,全都请过来。

    再也不用父母逼着学习了!

    他们自己可以的!

    不学习就入狱,多好的警醒格言。

    其中有几个特殊的人,他们跟纪炀书信来往期间,早就被暗示过要继续读书,特别是科考时的书要多看。

    苏州下面小县的知县裴宸,灌江府宁兴县的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