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30-240(第9/31页)

乎钱,所以,叶满枝并没讲行业配套协作的优势,也没讲这次搬迁并不是普通的搬迁。

    她瞄一眼办公室的环境,确认屋里只有她们二人,便胆儿肥地说:“彭主任,目前最紧要的是处理利华厂的问题,市里可以先将这个食品工业小区批下来,把利华厂搬过去。至于那些不着急的企业,可以徐徐图之,在三至五年内完成搬迁。”

    彭静云望着她,隔了好一会儿才理解这话里的深意。

    她这是什么意思?

    先在郊区规划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由县财政出资安置利华厂,而其他食品厂就算了?

    叶满枝当然不能让其他食品厂算了,真要是那样干,岂不是把人家县里坑了?

    但旧厂改造拆迁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也许只能完成一家工厂的搬迁。

    这样的工作,没有三五年是完不成的。

    叶满枝在报告里狮子大开口做了几百万的预算,其实真正实施起来用不了那么多钱。

    那些工厂的设备是现成的,只需要新建厂房。

    而新建厂房的投资不一定需要财政出钱,工厂在市中心的地皮,可以置换出很多东西。

    不过,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不适合出现在提交给市里的报告中。

    这会儿彭静云明显误会了,以为她想用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的名头,诓骗县里出资安置利华厂。

    叶满枝没解释,就让她那样误会着。

    彭静云皱眉思考许久后,摆摆手说:“你先回去吧,我跟其他同志商量商量。”

    没答应,但也没一口回绝。

    看来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

    食品工业小区的项目还没通过审批,但轻工业局往市里提交三次报告,三次都被打回的消息,渐渐就在各单位传开了。

    有人看笑话,有人瞧热闹,也有人看到了机会。

    安阳县革委会这边,分管工业的副主任徐淼专门打听了项目情况。

    “主任,食品工业小区项目,咱们安阳县其实可以争取一下!”

    董少林说:“项目还没立项,现在去争取为时尚早。”

    他最近也在关注轻工业局搞出的食品工业小区。

    安阳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比较均衡,都能排在八个县的前三名。

    但安阳县的工业发展主要依托曙光厂,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安阳县就像托儿所阿姨,平时没少操心,却不是孩子亲娘。

    每年总结成绩的时候,人家说市里领导有方,说曙光厂自身努力,却很少将成绩算在安阳县头上。

    依托曙光厂,安阳县发展了几家配套工厂。

    可是,安阳县的领导们对此并不满意,抛开曙光厂,他们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工业成就了。

    徐淼说:“叶满枝那人咱都知道,属王八的,咬住就不松口。这是她上任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新官上任三把火总不可能哑火吧?我瞧着这个食品工业小区至少有一半的可能会立项。这种事赶早不赶晚,等到项目正式立项再去争取,那黄花菜都凉了!”

    另一个副主任说:“我看这事有点邪乎,工厂搬迁和工厂新建不同。搬迁进度由人家说了算,要是三五年都不肯搬,那咱这食品工业小区就空置三五年啊?”

    徐淼与董少林交换个眼神,谁都没解释。

    市里那几家企业其实不算啥,来或不来都可以。

    他们看中的不是企业,而是“食品工业小区”这个名号。

    要是立项成功,这就是全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区,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意义。

    滨江是大中型城市,根据中央的要求,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未来在滨江市内就不可能新建食品厂了。

    如果市里有新建需要,那么这个“食品工业小区”就是首选。

    董少林提议:“咱们跟叶满枝也算是老交情了,还是跟她联络联络吧。”

    “行,我喊上曙光厂的康健,一起请叶局吃个饭。”

    ……

    叶满枝接到安阳县的电话时并不意外。

    在此之前,她已经接到三通电话啦!

    全市八个县,四个县都跟她表达了争取食品工业小区的意愿。

    叶满枝在电话里说:“董主任,你是我的老领导,我得跟你交个底。这个项目在市革委那里还没立项,即使立项了,在选址时也是有附加条件的。”

    “什么条件,你先说说嘛。”

    “工业小区所在的县,要出资为利华食品厂新建厂房,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哈哈,盖厂房是小事,曙光厂那边还有空余的家属楼,到时候可以租用那边的。”

    董少林答应得极为爽快。

    用一个厂房换回全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小区”,不亏!

    叶满枝笑说:“那行,我把安阳县记下了,如果成功立项,选址时会着重考察安阳县的!”

    她放下电话,秘书又进来说东阳县的县领导来了。

    叶满枝暗自得意,食品工业小区的吸引力果然非同凡响!

    市里还没审批通过,她这边已经门庭若市了!

    接连好几天接待各县的领导,叶满枝摆了好几天的谱儿。

    等到周末的时候,她还有点意犹未尽,觉得自己这谱儿还没摆够。

    吴玉琢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一进门就说:“妈妈,门口岗哨那里有俩人想找你,手里还提着两个麻袋,被执勤战士拦下了。”

    “你没搭腔吧?”

    “没有,我看他们像是来送礼的。”

    “没搭腔就行。”

    叶满枝可以在单位接待县里的同志,但是不想在家收礼。

    那成什么了!

    她招招手说:“这包裹是出租车寄来的吗?我看看里面都有啥。”

    母女俩一起拆开包裹。

    吴玉琢先将最上面的塑料皮笔记本拿出来,熟练地翻开第一页,果然在里面看到了一张车哥的相片。

    “他怎么每次都给你邮寄相片?”叶满枝在相片上弹了一下。

    “臭美呗,”吴玉琢跟着弹了他一个脑瓜嘣,“他就是想说自己长高啦,变瘦啦,好看啦,在信里不好意思说,就送张相片让咱自行体会。”

    “臭小子好看什么呀!照着你三舅差远了,”叶满枝嘟囔道,“你三舅十几岁的时候,比他精神。”

    两人又继续往下翻,除了一些三线当地特产,还有几个瓶瓶罐罐。

    “这是什么?”叶满枝拿起来一瓶观察,“看颜色,别是臭豆腐吧?”

    “不是,”吴玉琢拿着信摇头,“我车哥在信里说,那是我三舅妈送你的面膜,涂脸上能美容养颜。”

    “……”

    叶满枝打开罐子,看了眼那绿油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