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20-230(第27/31页)
未必能拿到货,那还不如来曙光厂外面等几天呢!
叶满枝无奈道:“同志们,我们厂只负责生产,销售的事由商业部门负责,大家别在厂里堵着了,还是去商业局调货吧!”
“呵呵,叶主任,我早就打听好了,你们每年的生产任务只有28万台,但是报纸上说你们的年产量能达到30至40万台,超出计划的十来万台,可以由你们厂自行寻找销路吧?你别找了,就直接销给我们!”
叶满枝:“……”
早知道她就不说大话啦,说什么30至40万台啊!
其实只有30万台。
哎。
叶主任每天忧愁并快乐着。
望一眼厂门口不间断进出的车队,她在心里默默做着打算。
如果生产线仿制成功,就在交付广州和天津的任务以后,对厂里原有的那条半自动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到时候两条生产线同时开足马力,电视机年产量至少能达到50万台!
*
自打产品销往全国,叶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在单位加班。
唯一能给她慰藉的是,曙光牌电视机的反响还不错,省里准备将“国营滨江曙光机器厂”的名字报送中央。
曙光厂今年将代表全省的企业角逐“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叶满枝在厂里组织人手编写报奖材料,下班回家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
“有言怎么还没回来?”
“开会去了。”
“又开什么会?”叶满枝不满道,“她是学生还得写作业呢,你就不能代表咱家出席一下?”
吴峥嵘无辜道:“我也是下班的时候,在院儿里碰见他们开会的。”
“好吧,”叶满枝问,“又开什么会啊?”
吴峥嵘一字不差地背出居委会主任的原话,“为了用社会主义占领街道文化阵地,咱们家属院要建立社会主义大院了!跟北京的向阳院看齐!”
“……”
公社和居委会每天的花样太多,叶满枝索性不再问了。
她换了衣服,洗了澡,香喷喷地跟吴峥嵘挤在一起看书。
院门突然被推开,代表全家去开会的小吴同学气哼哼地走了进来。
“咋啦,闺女儿?”叶满枝笑着问。
“刚才院儿里开会,咱家被批判啦!”
叶满枝吓了一跳,连忙坐起来问:“怎么回事?不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大院吗,为什么批判咱家?”
“社会主义大院要组织思想政治学习,开展革命大批判!居委会组织大家互相批判,有人就提到咱家了!”
吴峥嵘放下书,蹙眉问:“咱家有什么可批判的?”
“我们同年级的冯峰说你俩都是干部,推崇享乐主义,不勤俭节约。”
叶满枝被气得爆粗口了,“狗屁!咱家哪里享乐了?我每周吃三天的忆苦饭,这叫啥享乐主义?他们有啥证据说我享乐?”
她跳下床,趿拉上鞋子就要出去找人理论。
吴玉琢拉住她说:“大会都散场了,你现在去也没用呀!那个冯峰就是看我不顺眼,说我的衣裳没有补丁!”
夫妻俩这才将目光放到她的衣服上,发现她棉袄袖子上破开两个大口子,还有从中露出的棉花,吴峥嵘沉了脸,厉声问:“他们扯你衣服了?”
“没有,他们不敢!我这边有振芳阿姨,还有周墨、伊伊和陆跃进他们!”吴玉琢哼道,“冯峰说我的衣裳没有补丁,我就把补丁扯开给附近的婶子大娘看看!我棉袄上好几个补丁呢,那是我妈妈手艺好,用了同色的布料,或是绣了花,才补得看不出来!”
叶满枝在她脑门上点了点,“你是不是傻?扯自己衣裳干什么?”
“我要是不解释清楚,以后每次开大会的时候,都得有人批判咱家!”吴玉琢将自己的棉袄脱下来交给妈妈,“我这次堵住那些人的嘴,看他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咱家!”
叶满枝:“……”
这院里大多数是双职工家庭,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实都不算差。
但是有的人家要赡养老人,孩子又多,小孩子捡大孩子的衣服穿,就难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
她家只有有言一个孩子,父母的工资都不低,其实不用给孩子穿补丁衣服。
不过,夫妻俩不想让她在同龄人里搞特殊,所以,她家的吃穿用度只能达到一般水平,大多数衣服都有补丁,唯一特殊的是,她妈妈手工活不错,可以把补丁补得漂亮点。
吴玉琢从小到大都以她衣服上的漂亮补丁为傲呢!
她扭身去帮妈妈拿针线笸箩,被眼尖的亲爹发现她棉裤的屁股上有一大块污渍。
“你裤子上又是怎么回事?摔了?”
提起这个,吴玉琢又被气得够呛,“开完会以后,我去找冯峰算账,踢了他一脚,结果他长了一副大傻个儿,把我绊倒了!”
叶满枝和吴峥嵘:“::::::”
进入青春期以后,院儿里的同龄小子跟韭菜似的噌噌乱长。
有言在小姑娘里只能算中等个头,跟那群臭小子就更不能比了。
讲完自己的遭遇,吴玉琢也觉得有点丢人,她跑去厨房将今天的牛奶煮了。
只要她坚持每天喝牛奶,早晚有一天也能长成一个大高个!
叶满枝说:“以后院儿里再开会,你就别去了,还是让我跟你爸去吧。”
有言毕竟还是孩子,要是又有人批判他们家,她怕把孩子吓着。
“我不怕,批判就批判呗,”吴玉琢从书包里翻出稿纸,“我这就写个稿子,冯峰要是还敢批判咱家,那我也批判他!妈妈,你能不能帮我弄两张电视机票?”
“干嘛?”
“居委会让大家每周二四六去政治夜校进行学习,但我觉得社会主义大院应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多组织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只搞夜校和批判,大家都不愿意参加。咱家这里也有电视信号了,可以让公社买两台电视机,到时候组织大家一起看电视新闻。”
叶满枝与吴峥嵘交换个眼神,点点头说:“那我想办法弄两张电视机票。”
电视机对居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旦大院里像曙光厂家属院一样,有了电视室,那谁还有心思搞什么批判啊,肯定都想看电视了。
……
电视机有多紧俏,那电视机票就有多紧俏。
叶满枝是曙光厂的革委会主任,能帮公社弄来两张电视机票,也算是支持公社工作了。
公社领导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所以,刚过了元旦,军事学院家属院里就安装了两台14寸黑白电视机,将满大院的大人小孩全都吸引了过去。
叶满枝只跟大家一起看了两天电视节目,而后就不得不留在单位编写评奖材料了。
省里要报送曙光厂参加全国先进集体评选的事,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