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80-190(第19/31页)

问:“那对于这部分困难职工,厂里是如何打算的?暂时拿不出钱,就不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了?”

    众人:“……”

    “咱们厂的住房矛盾一直存在,即使这次真的成功盖起了集资房,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矛盾不单单是住房矛盾,还有长久以来的不公平产生的矛盾。其实咱们厂的大部分职工都有房可住,只是房租价格不同而已。住家属院的人,每月交个五六块钱即可。同样的面积,在街道租住公租房却要交8-10块。如果大家都是这个价格,那也就罢了,关键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陈谦说:“所以大家才要求厂里盖新的家属院嘛。”

    “但是,可不可以有另一种办法呢?”叶满枝说,“对于那些实在无房的职工,仍然可以参与集资。而居住条件还可以,手头也不宽裕的职工,这次就不要参与了。咱们可以让后勤统计一下,大家现有的房租与家属院的房租,每平米相差多少钱。实在不行,咱们就按月给职工发点住房补贴吧。”

    “比如有的职工应该分一套16平米的福利房,每平米的租金是3毛,但人家正在租住的房子是每平米5毛的,那咱就每月给职工补贴三块二。每月往外掏一点,总好过一次性掏出几十万吧?”

    第187章

    刚洞悉老牛厂长的算计时, 叶满枝其实非常生气。

    牛恩久赚了好名声,却会给领导班子留下一个大窟窿,不知多少年才能填平。

    但是, 周如意委婉问她是否要反对集资建房时,叶满枝选择了沉默。

    按照食品厂的惯例, 每年能搞一栋楼, 解决几十个职工的住房问题就算是表现不错了。

    而全厂有几百上千套房的需求。

    如果不用点非常手段, 有些职工可能十年八年也等不到房子。

    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十年呢?

    叶满枝不想让大家将时间蹉跎在等待里, 反正住房问题早晚要解决,早解决就能让大家早享受。

    不破不立, 既然老牛已经把戏台子搭好了, 那他们就顺势站上去吧。

    “各家的情况不同, 一口气拿出四五百、六七百盖房, 大多数人都会有压力。”叶满枝笑道,“在集资盖房这件事上, 我建议不要一刀切, 最好能多给大家几种选择。”

    听了她的办法, 陈谦第一个赞同道:“给职工发补贴这个主意不错, 其实咱们每月能从老家属院收上来三四千的房租, 留足维修经费以后, 剩余的租金可以覆盖一部分职工的住房补贴, 厂里的资金压力能减轻不少。”

    朱可海放下茶杯说:“但是职工租住公租房的地段、面积差异很大, 每平米的价格也不同,这个补贴恐怕不好发, 后勤和财务科的工作量太大了。”

    “这个好办啊,”陈谦笑道,“每人的住房面积是固定的, 超出的部分不给予补贴,每平米补贴也要设定最高上限。要是有人在好地段租了大房子,那就只能由他个人负担了。”

    几人围绕补贴的话题讨论了将近一个小时。

    叶满枝给自己的茶杯添了三次水以后,提议道:“咱们几个不要关着门开会了,厂里推行了《鞍钢宪法》,职工们对参与工厂管理都挺积极的,住房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不如从各车间召集职工代表一起开个座谈会。”

    “行,”蒋文明很有一把手气势地拍板说,“咱们就给职工两个选择——集资和住房补贴,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至于集资建房的钱要从哪里筹措,那都是后话了。

    厂里得先看看愿意集资的人数有多少,如果在300人以内,他可以想想办法。

    蒋文明是代厂长,由他出面召集各车间的职工代表开了座谈会。

    职工们在会上发言非常踊跃,大家集思广益,着实想出了不少好办法。

    叶满枝觉得讨论效果很好,如果按照大家的办法落实,解决福利分房的问题指日可待。

    然而,召集了一次座谈会后,蒋文明却没了别的动静,再没主动提过房子的话题。

    叶满枝刚开始还偷偷嘀咕,蒋厂长做事虎头蛇尾,难怪这么多年一直被老牛压制着。

    隔了两天,她渐渐回过味来,怀疑蒋文明可能是从上面听到了什么风声。

    如果上级中意的接班人选不是他,那他确实没必要帮新厂长填窟窿了。

    果然,在十一月的最后一个礼拜,滨江第一食品厂接到了上级通知。

    新任党委书记、厂长,于之江同志,即将到任。

    对于这个结果,虽然让人意外,但也算合理。

    叶满枝只能说,老牛厂长那个坑没白挖,他心里对厂领导班子的情况还是有数的。

    这几个副厂长,没人适合当厂长。

    叶满枝自己就不用说了,升正科还不到两年,又不是党委副书记,上级不可能让她在短时间内升任副处级的党委书记、厂长。

    朱可海闹得挺欢,却是新来的,又没有特别拿的出手的成绩,要是再等上一两年,他也许有机会当厂长,但老牛搞了《鞍钢宪法》,进步得太早了,导致朱可海衔接不上。

    蒋文明算是最有可能转正当厂长的人,资历够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不少成绩。《鞍钢宪法》能快速在全厂落地,他这个副书记其实功不可没。

    老牛忙得分身乏术时,都是由蒋文明出面监督《鞍钢宪法》的执行情况。

    叶满枝觉得蒋厂长吃亏在不会宣传自己,明明干了不少活,接受采访的却是牛恩久,功劳大部分算在了牛恩久头上。

    她还知道往报社投稿,暗戳戳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呢,蒋厂长却啥行动也没有。

    叶满枝为蒋文明遗憾了一下下,便跟着大部队一起去迎接食品厂的新任一把手了。

    于之江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在门口与几人挨个握了手,轮到叶满枝时,他热情地晃了晃说:“叶厂长,以后咱们又要一起并肩战斗了!”

    叶满枝也热情地回了一番客套话。

    他俩都是从省工业厅出来的,算是半生不熟的熟人。

    于之江曾是省厅化轻工业处综合四科的科长,综合四科是主管烟酒的,叶满枝当小喽啰时,与对方交流不多。

    后来给夏厅当了秘书,才跟人家有了几分面子情。

    严格来说,他俩算不上并肩战斗过。

    她对于之江仅有的印象是为人比较圆滑,在单位里很吃得开,就是不知道工作能力咋样。

    ……

    新厂长到任以后,很快就正式投入了工作。

    由于初来乍到,不了解厂里的情况,又面临一个集资盖房的大窟窿,于之江并没有冒然调整领导班子的分工,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也迟迟没有烧起来。

    按理说,新领导到任,又正值年末,厂里应该有点新人新气象才是。

    可是,厂领导班子里一片死气沉沉,连朱可海那样的积极分子,都不怎么给人讲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