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吴峥嵘: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130-140(第17/27页)

笑出声来。

    “这是我哥给你写的啊?”

    “嗯,这几个朋友跟他关系都挺好的,你有事找人帮忙,他们能帮肯定会帮的。”

    吴岫岚哈哈笑道:“我哥居然会帮你写这种信,对媳妇就是不一样。这个刘志峰我早就认识了,当初我二哥可没有这份耐心,他没帮我写介绍信,只给了一个地址和一个单位电话就把我打发了。”

    叶满枝被调侃得不好意思,故作正经道:“你哥当了爸爸以后,性情大变,现在内心可柔软了。”

    这话不知又戳中了吴岫岚的哪个笑点,刚夹起的涮肉掉回锅里,她又呵呵笑了起来。

    她二哥当了爹以后,每年来北京出差时都会与她见面。

    她咋没感觉出他内心柔软呢,明明还是以前那副不可一世的死样子。

    叶满枝转移话题,说起了此行的正事,“岫岚,你认识报社的记者吗?”

    “认识,我有个朋友在《北京晚报》当编辑。嫂子,你找记者干嘛?”

    叶满枝大致介绍了她们面临的情况。

    “除了这个同学,你还认识其他大报的记者不?就是《人民日报》和《青年报》那种大报社的。”

    “那种的不认识。”吴岫岚想了想说,“要不我帮你问问我老师吧?她认识的人多。”

    “也行,你帮我问问吧。”

    叶满枝没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小姑子身上,吃完涮肉,又一起夜游了中山公园以后,她回到驻京办好好规划了一下,准备明天上午去拜访一下吴峥嵘的朋友,请人家帮帮忙。

    然而,次日一早,她刚送夏竹筠和贺处长出门,便有个《光明日报》的记者将电话打到驻京办找她。

    对方在电话里说,十点之前有空,可以跟她聊聊新闻线索。

    叶满枝没什么新闻线索,但还是大胆答应下来,问清楚对方所在的方位后,与她约定在大地西餐厅碰面。

    那边环境安静,她可以请记者朋友喝咖啡遭洋罪。

    ……

    小姑子帮她引荐的这位记者叫祁俪,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进入西餐厅以后,打量着内里的环境问:“叶同志,您经常来西餐厅吗?怎么约在这里?”

    她当记者的时间不短了,很多人更习惯将谈话地点约在茶馆里。

    来西餐厅的可不多见。

    叶满枝没要菜单,很洋气地直接点了两杯咖啡,笑着说:“我第一次来北京,待了还不到一周呢,怎么可能经常来西餐厅!说起来也真是巧了,我寻思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京,无论如何得下一次馆子吧,当时正好走到这家西餐厅门口,我就误打误撞走进来了!”

    祁俪笑笑说:“嗯,这里环境不错。”

    “呵呵,我请您来可不只是因为环境清幽,”叶满枝伸手向窗外指了指,“距离这边不远,有个长安大戏院,您知道吧?”

    “嗯。”

    祁俪是老北京,对这一带很熟悉。

    “我上次来吃饭的时候,偶遇了戏院的两名京剧演员,无意间听说他们排了一出名叫《一厘钱》的现代戏。出于好奇,我打听了一下戏剧的内容,这才听说了北京墨水厂,以节省一厘钱的精神,实现了扭亏为盈。”

    “后来我找到报纸,翻阅了近期的相关报道,深入学习了‘一厘钱’的精神以后,不得不感叹首都不愧是首善之都,北京墨水厂的做法很好,首都媒体记者的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好。像我这样初来乍到的人,只靠一篇报道,一出现代戏,就学习了一厘钱的精神。”

    祁俪在本子上简单记了几笔,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

    听到现在,她其实还没搞懂这位叶同志,想给她提供什么新闻线索。

    不过……

    她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这杯咖啡还是值得花费时间等待的。

    叶满枝感叹了一番首都的繁华和首都人民思想作风上的进步,终于切入了正题。

    “祁记者,我是跟随我们省工业厅的夏副厅长,来北京开会的。我们夏厅长听了首都这边‘一厘钱’精神的事迹后,也很受触动。很想把首都的先进精神带回我们滨江去。”

    “其实,我们省里正准备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展开轻工系统的同产品竞赛。”

    祁俪放下咖啡杯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四个省市搞产品竞赛,算是个大新闻了,要是真有这样的决定,她不可能听不到风声。

    “目前还在筹备阶段,”叶满枝笑道,“各省市搞社会主义生产竞赛,组织比学赶帮超活动,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本省内部几乎常年在搞竞赛。但是大家以前的侧重点是什么呢?是看比赛结果,也看哪个厂提前完成生产计划了,看的是比、赶、超。”

    “主席同志教导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这次活动的侧重点准备放在‘学’和‘帮’上,深入开展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运动。”

    “向北京、天津、上海等优秀城市的先进企业学习,不但要学习生产技术上的单项经验,大搞技术改革和技术革命,还应该学习人家的思想作风和管理经验。”

    见到对方开始动笔记录了,叶满枝露出一个微笑。

    “就像这次北京发起的学习‘一厘钱’精神的活动,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工业厅的夏副厅长已经说了,在这次竞赛中,要学习北京的先进经验,将‘一厘钱’精神,带回到我们滨江去。如此一来,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精神财富,就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财富了。”

    祁俪颔首,搞省际竞赛还算有看点,尤其他们提出了新的观点——学习先进的思想作风。

    “一厘钱”精神是北京近期的热点,而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运动,也属于中央一直在提倡的。

    只看这些内容的话,勉强也算有些新闻要点。

    这位叶同志是陈教授介绍的关系,这种新闻虽然中规中矩,但是看在陈教授的面子上,她还是可以帮忙润色一下,找个机会发表的。

    听到这里,祁俪一直以为叶满枝只是想找个国字头大报,帮他们宣传近期的工作成绩。

    她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接着问:“你们这次的活动准备什么时候正式开始?有竞赛签约仪式吗?大概要竞赛多长时间?”

    这是常规问题,她随口一问,对方如实作答就可以了。

    岂料,小叶秘书却叹了一口气,一脸愁容地问:“祁记者,只听我刚才的那番介绍,您觉得我们这次活动怎么样?”

    祁俪能说啥,只能客气地说:“挺不错的,旧瓶装新酒,这样的工作能搞出新意不容易。”

    “对呀,我们都觉得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也是我们向首都人民学习的一个机会。”叶满枝凑近她,小声说,“北京这边没有直说不参加社会主义竞赛,但是工业局不会出面组织大规模的竞赛……”

    祁俪经常跑新闻,对这种事情门儿清。

    很快便听出弦外之音,这边的工业局可能不想参与这次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