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180-190(第13/25页)
妻子道:“这简直就是强盗行径!我们交给官府的是真正的金银财物,换回来的却是这样的废纸!”
妻子双目垂泪,却没有半点办法,最终只能叹了一声:“他们非要如此无耻,咱们这样的升斗小民能怎么办?这段时间赶紧把这些钱都花出去吧,能换回来些东西也是好的。”
【那些痛骂桑弘羊的人搞搞清楚,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
【从北宋到大明,朝廷发行纸币从来没有过准备金。】
路小柒还特意放了一张图,文字解释了一下准备金的概念。
其实就是现
在的央行在发行货币的时候,发行多少面额一般就要按照比例来准备担保金。
一般为黄金或者是白银。
要允许老百姓用纸币向国家兑换黄金和白银。
【一直到成化年间,才有一位叫做丘濬的官员提出来“物与币两相当值”
的观点,认为该银钞并行,但那时候宝钞已经全无信用,只能在明中期就黯然退市。】
……
北宋。
苏轼又长叹了一声:“仙画说得对!骂得好!”
将他彻底骂清醒了。
让老百姓们手里的钱不再是钱,却掠夺走他们家中的金银财物,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争利!
王朝云见他有些颓唐,安慰性的又给他斟了一杯酒。
明朝。
朱元璋这次倒是没有发脾气,只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上,脸色略有些不好看。
“朕明明下过旨意,即使是旧钞,只要无污损也可以照常使用照常收税!不允许提价!”
可是这条旨意执行起来就是他娘的很困难!
朱元璋开始痛骂起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们,骂到吹胡子瞪眼,口干舌燥,最终咕噜咕噜的灌了两大口水这才作罢。
朱棣这才敢进言:“父皇,儿臣以为或许可以学习后世的准备金。”
他刚刚可是听得很仔细。
想来这准备金定是行之有效,才成为了后世的固定做法。
而且,假若他是百姓,如果知道手中宝钞可换金银,那心中也觉得安稳一些。
朱元璋沉思:“要着人好好商议此事。”
既然明白了大明宝钞的一些弊端,那就要痛定思痛,能改进的改进,不然这仙画白看了?
北宋的赵匡胤同样在琢磨着准备金的问题。
宰相赵普开始犯愁了:
“官家!如今大宋境内白银和铜都紧缺很!”
上哪儿搞那么多白银黄铜什么的来当准备金?
户部的官员也站了出来:“臣听闻在益州等地都已经开始使用铁做钱币了,就是因为缺铜。”
赵匡胤犯难了,立刻想到:“这莫不就是交子从益州先出现的原因?”
因为没铜啊!
这时候,赵德昭眼睛一亮,激动的小声喊了出来:
“父皇!还记得之前的仙画曾经讲过,在海外诸岛,有着大量的金银铜矿!”
据他所知,大宋民间的商船这两年都在往那边跑,而朝廷的船队也快要组建完成了!
大宋君臣上下对望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之情。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有人送枕头啊!
……
【让我们回到纸制货币的开端。】
【北宋出现纸质货币这样的产物并非偶然,一个是它商业发达超出以往任何朝代甚至是之后的朝代,另一个则是因为当时铜钱和贵金属短缺,发生了“钱荒”,根本没办法应对越来越繁华的商贸。】
【明朝其实也是这样的。】
【宝钞退市后,白银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明朝后期因为白银不足而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被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也是促使明朝最终覆灭的主因之一!】!
第186章 一切都与钱有关(九)
朱元璋和朱棣对望一眼,眼中皆有着无奈。
之前仙画谈瘟疫的时候,说道明朝后期的大瘟疫,谈气候的时候,说道明朝小冰河时期频发天灾,谈教育的时候,说道明朝科举制度僵化,这些都是让大明灭亡的主因。
现在,又多了一条!
到底哪条才是最紧要的?
刚被召唤进来,有幸能与皇帝和太子一起观看仙画的户部主事夏原吉却道:“自然是此事更紧要。”
他不紧不慢的说道:“若是国库丰盈、民众富裕,那便可更多的去发展医学、研究消灭瘟疫之道。也可有更多的粮食和物资去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样也能兴建更多的大学,发掘出更多的人才。”
朱棣细想一下,觉得还真是这个理儿L,不禁对夏原吉刮目相看。
“看来,这世间还真是钱最重要!”
朱元璋毕竟是当过几十年的皇帝了,看得更深远一些,不过夏原吉在场,他喜怒不形于色,摆出了威严的模样,只是在心中感慨:
“还有人,人同样重要。”
或者说,吏治同样重要……
【明朝的“银荒”,在历史学界也是一个经常被研究的课题。】
【严格的来说,当时在国内的白银预计达到了八亿两,但民间依然还是出现了银钱不足的情况,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首先,要明确的是,明朝时国内的产银量已经比以往朝代都要高了。】
【明朝廷很重视贵金属矿的开发,位于云南的银矿的开采量甚至可以影响到经济的动荡。但是!这依然远远不够国内的需求。直到明中期的时候,来自于日本和南美的白银开始大量的涌入到华夏,才暂时的缓解了银荒。】
明隆庆帝年间。
朝会上正在激烈的讨论到底要不要开海禁,缘由是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上了一封奏折,请求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朝廷官员们对此持有两派意见。
“片板不许下海,此乃太祖皇帝的旨意,祖宗遗命,岂能违抗?”
“且东南一带倭寇与海盗盛行,若开海禁,情况必然更加复杂,影响的还是我大明百姓。”
另一派则极力支持开海禁。
“朝政之策应当顺应时势变化,岂是一句祖宗遗命就可以钉死的?”
“东洋除了倭国之外,还有吕宋、苏禄诸国,西洋则有交趾、占城、暹罗诸国,如果开通了商路,有利于充盈国库。不能因噎废食。”
两派吵来吵去,最终隆庆帝一锤定音:
“海禁可开,但依然不许与倭国进行任何商贸往来。民间商船要下海贸易需向市舶司申请引票。其余具体事项,你等再议。”
【海禁虽开,但依然禁止合日本通商。】
【这一条其实影响还挺大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银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