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来自未来: 251. 当皇帝的那些事儿(3) 《茕独食谱》……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夫君来自未来》 251. 当皇帝的那些事儿(3) 《茕独食谱》……(第2/3页)



    “这是一种粮食,茕独散人甚至在书里写了将它长时间门保存的方法。”

    “若是红薯能推广开,大齐的百姓就不会再饿死了!”

    “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红薯,多亏了茕独散人这书,才让我知道世间门还有这样的东西。”

    “他写这本食谱,定然是为了将红薯推广开,想让所有的百姓,都去种红薯!”

    “以前在京城,无人知道红薯的存在,但现在却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都是茕独散人的功劳!”

    “等京城那些权贵都开始种红薯,老百姓肯定也会去种。”

    “红薯叶子可以当菜吃,可以喂猪,真的浑身是宝。”

    “书里说家中富裕的,用红薯代替米饭面食,对身体有好处……茕独散人这么写,多半是为了让那些权贵去种红薯。”

    ……

    张姓书生没想到还有这事儿,目瞪口呆。

    那些书生这时候,却已经聊起了别的:“南方的水稻竟然能一年三熟,真是不可思议!”

    “这说是食谱,里面还写了一些种植方法……不过写得不多就是了,毕竟《茕独游记》里写过。”

    “那玉米我不曾吃过,也想尝尝。”

    ……

    《茕独食谱》在京城传播开的时候,已经是年底了。

    而等到来年年初,其他地方的人,便也都看到了《茕独食谱》。

    江安省,张巡抚拿着这本书,认认真真看了好几遍。

    这红薯,必须推广,让人多种!

    他要多育苗,多扦插,让江安省的百姓,尽快开始种红薯!

    说起来,黎青执真的是心系百姓,发现这样一种农作物之后,他立刻就写了书,将之推广开。

    而除了红薯,书里写的别的东西,也都很惊人,张巡抚看过之后,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黎青执做的都是小事,但一件件的小事放到一起……张巡抚觉得等很久很久以后,大齐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么想着,张巡抚去找了沈家家主,让他帮忙印刷《茕独食谱》。

    不过红薯虽然重要,但如果底层百姓没有土地,那就算有产量极高的红薯,他们依然会饿肚子……

    在这世间门,活得最不容易的,就是那些底层百姓。

    张巡抚看到《茕独食谱》之后没多久,江安省的读书人就也看到了这书。

    而所有看过书的人,他们在对着红薯流口水的同时,也被红薯的产量给惊呆了。

    要是多种点这红薯,是不是就没人饿肚子了?

    这个冬天,大齐有很多很多人知道了红薯。

    就连那些普通老百姓,都听说了这么一种东西,心心念念起来。

    不过就算大家都想种红薯,红薯肯定也要过几年,才能在大齐各个地方扎根。

    在古代,不管做什么都慢。

    红薯的产量太惊人了,人们一直关注它,以至于忽略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黎青执建码头这事儿。

    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发现建码头不用朝廷出钱之后,那些知道的人还都不管了。

    黎青执建码头这事儿被忽略了,但在权贵和有钱人圈子里,镜子却是成了最受追捧的奢侈品。

    这镜子是皇家出品的,是太子妃卖的,它还能将人照得那么清楚!

    哪个有钱人不想买?

    就算镜子很贵很贵,依然有无数人扛着金子银子想要买。

    然而镜子的产量不高,所以就算他们想买,也不一定能买到。

    说起镜子……黎青执在得到第二批镜子之后,就让常瞻给张巡抚送了一面镜子。

    钱富贵把所有的镜子都送去了京城,当时江南这边已经有了镜子的传说,但并没有镜子出售……

    张巡抚转手就以两万两的价格,将镜子卖了,然后将这银子补贴给了那些服徭役的民夫。

    黎青执知道这件事之后,让常瞻再给张巡抚送了五面镜子,然后张巡抚,就又到手了十万两银子。

    他送给张巡抚的镜子,在京城只卖一万两,张巡抚卖两万两银子一面,真的是暴利。

    这也说明,江南的有钱人是真的多!

    黎青执一开始还觉得不可思议,但想到后世上千万的车子照样有人买,两万两的镜子,好像也没什么?

    这镜子可是很稀奇的,最重要的是,这还是皇室用的东西,是最顶尖的!

    谁不想跟皇上用一样的东西?

    这镜子买了回去,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黎青执打算以后金小叶卖的镜子,都打上皇宫的标记,就当个奢侈品。

    这种镜子一直卖高价,也可以拿来赏赐有功之人。

    等将来玻璃的产量上来了,可以另外弄个品牌,卖平价的镜子,跟前面卖的镜子区分开。

    如此一来……那些买了昂贵镜子的人,也就不会不满意。

    黎青执靠着卖镜子,是真的赚了不少钱,然后他就在京城附近办了几所学校,招收学生,还给大齐那些收留孤儿和无家可归的老人的机构捐钱,让他们可以收留更多的人。

    时间门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秋天。

    京城这边,一直处在红薯长大一点,就被掐走叶子拿去别处扦插的状态,也因此,有很多庄子上,都种了红薯。

    虽然红薯产量很高,但毕竟是第一年,产量再高也有限,因此今年收获的红薯,并没有出现在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而是成了有钱人的特供。

    生的熟的,京城的有钱人变着法子吃红薯,与此同时,还有人按照《茕独食谱》,做出了红薯粉丝。

    最先吃到红薯粉的,是黎青执和齐钧。

    吕庆喜去年冬天,就在温泉庄子上种红薯了,今年春天,他更是在皇庄上种了大片红薯。

    等红薯长成,他立刻就让人去做红薯粉。

    粉丝的做法,那可就太多了!

    可以用鸡蛋肉末来炒,也可能做成酸辣粉粉丝汤,还可以放在火锅里煮,甚至于拿来当馅料包饺子。

    黎青执又一次亲手下厨,简单做了几种,而齐钧吃得赞不绝口。

    而他们吃到红薯粉不久,青云楼就开始出售粉丝。

    各种口味的粉丝青云楼都卖,用鸡汤煮的粉丝里放了鸡肉和蘑菇,味道无比鲜美。

    用牛骨熬制的汤煮的粉丝里放了牛肉片,这更是难得一见的美食。

    这年头能吃的牛可不多!

    此外,酸辣粉更是让很多人尝过之后,就念念不忘。

    红薯非常受欢迎,住在京城,家里并不富裕但有点小钱的人家,还会买一个红薯回家,蒸熟之后,全家一起品尝。

    红薯粉很好吃,红薯干也是美味。

    这时候的红薯本身其实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