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想要GDP: 359. 第 359 章 救命,我身边所有人都……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朕只想要GDP》 359. 第 359 章 救命,我身边所有人都……(第2/4页)

:“大明宝钞,谁用了谁说好!”

    在李世民之后,嬴政迟疑着要不要竖起大拇指,想了想自己的节操比前两个人宝贵得多,遂作罢。

    闷声不语。

    李元达笑了两声,没接这茬儿,见到许景亨之后,倒是思忖着开了口:“我想对外征收商税,较之现在的商税标准,略微提高一点。”

    许景亨先是下意识想要规劝。

    要想将南都通宝流传出去,那些走南行北的商人们要发挥的作用可不算小,赶在这时机提高商税,虽然以当下的政局乃至于商业局面来看,他们还是会如先前一般往来南都,但是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些抵触。

    因为这很像是软刀子割肉,偏他们还没有反抗的能力。

    当然会给,但同样也会生怨。

    如今南都的经济局面还很乐观,库里钱帛充盈,若是为了创收下达这样一道命令,便稍显不明智了。

    可是他很快又想,节度使不是那种会乱来的人(?),此举一定另有深意。

    短暂考虑一会儿,许景亨眼前一亮:“如果你是打算借机清理一部分胥吏的话,我这儿倒是有个法子,同你的计策不谋而合!”

    李元达欣慰颔首:“我正是这个意思!”

    如今南都对外征收的商税其实并不高——李衡小地主家庭出身,也有着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通病,没那么看重商业。

    至于所谓的商税,也就是天下各地的平均水准,不算少,但也不多。

    而许景亨早年不济的时候甚至于卖过枣,他是知道商人的狡诈和难处的,所以在主政之后,也没有提高商税,以此增收。

    因为他知道,商人的利润大概就是售出价减去成本,可实际上,商人拿不到那么多。

    因为还要应对胥吏和官员们的层层盘剥。

    甚至于手中的利润,要吐出去将近一半,剩下的那一半,才能落到自己手里。

    节度使提高商税的内中深意,他已经心知肚明,这不是要给商人加压,相反,是要给他们减负。

    南都制定出统一的商税征收标准,较之从前更高一筹,政府可以创收,而与此同时,也会明确的下达命令——南都只有一个政府可以对外征收商税,有且只有我们!

    除了这个统一的部门之外,别的向你们伸手的,都不必理,有敢纠缠为难的,禀报上来,自然有人处置!

    如此一来,便宜的是商人,创收的是衙门,可世间之事有缺就有多,这两边都赚了,是谁亏了?

    当然是胥吏们了!

    若是寻常的地方衙门,主官敢下这么一道绝掉胥吏创收的命令,被架空甚至于被自杀都不稀奇,但这是寻常地方吗?

    这可是南都!

    如今南都最多的就是人,你不想干,那就趁早滚蛋,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许景亨借机将李方妍拟就的章程递了上去:“有些地方稍显稚嫩,但也算是言之有据了,借着这个时机,往外筛一部分人,也是好事。”

    人口普查是好事吗?

    对南都衙门来说,当然是啊。

    既能摸底,又能掌握人口流动情况。

    就是要废人力。

    你是一个胥吏,成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茶,间接性的敲诈几个外来的客商,这日子过得可真是美滋滋!

    这会儿上边下了一道命令,叫你跟同僚顶着风出去挨家挨户的查人,问一间房子里住几个人,人都是从哪儿来的——南都这会儿可有几十万人呢!

    你就说你要是摊上这差事,生气不生气吧!

    尤其听说这所谓的公用茅房建起来之后,大粪的征收也要被官府统一把控,那之前自家扶持上去的几个粪把手,岂不就无用武之地了?

    这怎么能行呢!

    一来不想干活,二来不想影响收入!

    不想干,想摸鱼,想磨洋工。

    李方妍的计划书里其实有备注上,对于这些外出核查的人,可以适当的加一部分补贴,许景亨一看就笑了——这位六小姐的想法是好的,体贴下属,可是这笔钱他是不会叫户房出的。

    即便是六小姐想自己出也不行!

    胥吏是有俸禄的。

    他们不止有俸禄,还有大笔的灰色收入!

    领工资还对外盘剥,叫他们上班还要再给一分钱——干脆你来给我做上司吧!

    不给钱,一文钱都不给。

    还是那句话,不想干就滚!

    别得了便宜还要便宜!

    “且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重考虑。”

    许景亨眉头皱起,有些忧虑的样子:“如今城中涌入的流民太多了,济贫署虽然尽心竭力,但仍旧力有未逮,城中大户趁机蓄奴,不可不谨慎处置。如今借着人口普查的功夫摸摸底,也是件好事。”

    李元达翻了翻许景亨递上来的那份章程,上边字迹稍显粗陋,是李方妍的手笔。

    有部分被红色墨笔划去,或者另有删改,字迹隽永端正,那是许景亨的手笔。

    他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继而将其合上,递还回去:“很妥当,就这么办!”

    ……

    李方妍拟定的那份章程经了南都最高军政机关的同意,紧接着就被加盖印章,发到了底下去。

    这才有了第二日大清早就轰轰烈烈展开的南都第一次人口普查活动。

    节度使下令,要在南都广修茅房的事情一经传出,便在底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因为这事儿真的能惠及到他们。

    如钱永年所说,这是善政。

    可是有人喜,当然也就有人忧。

    譬如说户房的胥吏彭武,短短一日之间,便接到了好几个坏消息。

    他的表弟赵十一,因为领了差事却背地里磨洋工,带着手下人出去喝茶嗑瓜子被抓了个正着,直接被撵出了户房。

    他的几个铁杆心腹出去干了一天,下午下值的时候各个都到他面前诉苦,说是走了一整日,油水儿是一点都没占到,倒是把自己累得腰酸背痛,到这会儿鼻子里都是大粪味儿。

    还有与他相熟的粪把手悄悄送了厚礼过来,说老哥哥你得帮帮忙啊,这贵人们想一出是一出的,这不是断了我们的财路吗?

    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以后你老兄也跟着少吃一口肉不是?

    别的都可以暂且拖延一二,倒是赵十一这事儿……

    彭武专门寻了户房的副掌案——如同朝廷六部有尚书掌管一样,六房自然也有专门负责的最高长官。

    这个人被称为房首,也被称为掌案,因着南都如今人口众多,诸事繁杂,是以每房在掌案之外,又格外设置了两个副掌案。

    这回彭武去找的,便是他相熟的那一位副掌案。

    带足了礼物,兼一张笑脸,天黑之后,他悄悄的登了副掌案的门。

    “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