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面馆: 23-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汴京小面馆》 23-30(第13/23页)

能想些旁的?叫你读书习字你倒不学,否则我去书院时不就能带你去了?”谢祁端起盘里的春卷,抬脚便走,“走了,去太婆院子里问安。”

    砚书两三口扒拉完碗里的面,赶忙跟上。

    他擦了擦嘴,冲着谢祁的背影做了个鬼脸,读书习字有什么好玩的,他才不要去书院里受苦呢!秋毫每回跟九哥儿去书院读书回来都能瘦上个五六斤呢!他都说了,书院里的饭菜全是蒸菜,从早蒸到晚,极难吃。

    他心里已经在期盼明日。

    砚书打算好了,他要算好时辰,偷摸着来寻沈娘子。

    沈娘子脾性好,他届时便请沈娘子额外做些好吃的,他便独自留在灶房里吃光光。

    就不告诉九哥儿!

    第27章 羊肉刀削

    吃过那一顿荠菜春卷, 谢祁腹中饱暖妥帖,竟连夜里都睡得好,一夜黑甜无梦。

    隔日一早, 他竟是被外头下得愈发紧的雨声才吵醒的。他支起窗子一瞧, 雨势颇大,檐声淅沥不绝,他的两个书童:砚书与秋毫,及其他僮仆一块儿坐在廊下看雨,相互伸出手去接雨水, 你泼我,我泼你, 玩闹不休。

    他便这样隔着半开的耕读镂雕支摘窗,静静看了会儿嬉笑的僮仆与雨。

    这雨下到午后还没停, 四下皆是湿漉漉,风也凉了起来。谢祁读了半日的书,又练了数十张大字,顺手将博士们留下的诗文、策论皆做完了, 望着这无休无止的雨,竟十分无所事事起来了。

    他披上一件白绫衫子信步走到廊下,举目望去。

    远处, 母亲已命仆人将芦棚四周围上雨布,又烧了好大一锅姜丝蜜茶,供那坐在芦棚里念经的和尚吃用, 经声隔着雨声, 檀香沾了凡尘,竟显般缥缈而有仙气了起来。

    近处,他院子里专司洒扫的粗使仆从们, 也披上了蓑衣斗笠,换了木屐,正手持长长的竹钩,一下一下,努力清扫那被落叶堵塞而满溢出来的廊下雨渠。

    谢祁拢了拢衣襟,忽而想起了沈娘子。

    昨儿她跟着门子出去时,谢祁便站在石亭里,默默地目送她远去。等出了谢家的门,她那削瘦的肩头便要挑起扁担,身后还跟着她两个弟妹,他们便要这般全凭借双腿,一路走回金梁桥。

    今儿又下了雨,来路泥泞,只怕更难走了。

    谢氏几乎历代都出大儒,是文风极为鼎盛的家族,甚至还留有魏晋遗风,喜好清谈与佛事。谢祁十岁上下便跟着谢家几个学痴叔父外出,去游历天下风光;去学天下的学问;去悟世上的道理。因此他年纪不大,却见过不少人世间的疾苦,既没有那些士族子弟高高在上、不辨五谷的毛病。也更比别旁人能体谅那种为一餐一饭而奔波的辛劳。

    虽说因他自小霉运缠身,极容易将好好的旅途变成亡命天涯的生死历险,每一回出远门都为谢家几个叔父平添了许多意料不到的考验与坎坷。但谢祁身上也有母亲郗氏的豁达乐观,寻常人家的母亲若是知晓小儿屡经艰险,只怕早已拘着不许出门了。

    唯独母亲郗氏坐在烛火下缝制衣物,低头笑道:“九哥儿别怕,你虽然回回都逢凶,但不也回回都化吉了?这些奇险旁人一辈子也不会有,独独你有呢。何况,人生哪有十全人呐?憾事八-九才是寻常。人生在世,自然人人都期望事事顺意,但若是不如意,难不成便不活了么?千万不要因此而颓唐,阿娘始终相信,福祸相依。你只要但行好事、问心无愧,总有一日也会交上好运,顺顺遂遂的。”

    谢祁想到此,也不免一笑。

    是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论结果,只求无愧便是了。

    于是他出声将玩得一身雨水的砚书叫来,细细嘱咐:“你去寻管车马的周大,不必理会三婶母人手不足的话,只管让他们将我的车匀出一辆来,再命周大算着时辰驾车去接沈娘子。咱们家虽花费银钱请她来烤制素点,却也不要叫人家挑着重担还一路冒雨而来。为祖父办法事本是祈愿积福之事,只愿人人都能沾了这缘法而平安才是,怎好为此反倒让旁人添了烦难。”

    砚书点头称喏,取了伞撒腿就跑。

    跑到一半又想起了什么,转到自个住的廊房里,取了自个的蓑衣,又与同住的秋毫借了大一些的蓑衣来,一并拿着交给了在马厩给马儿梳毛的周大,还细细嘱咐了好一番。

    谢祁则回转屋内与自个下了会儿棋,不一会儿,砚书又回来了,他将伞放在门边,手里还捏着把从周大那儿顺来的炒豆子吃着:“九哥儿,都安顿好了。”

    他点点头,便也没再放心上。

    之后父亲遣人来,说让他到前厅见客,谢祁便无奈地起身去了。

    父亲什么都好,唯独有些爱慕虚荣。

    砚书又去取了大伞来,出门时还嘀咕道:“定是那些人客套夸奖,又把郎君哄得找不着北了。”

    谢祁淡淡瞥他一眼,砚书便嘿笑着举手在自己嘴上一捏,闭上了。

    但也只是闭上了一小会儿,刚走进雨里没两步,雨声击打在伞面上噼啪作响,砚书又忍不住与谢祁说听来的笑话:“九哥儿,听闻前些时候,咱们还未从陈州归来,又有客提出要见郎君膝下‘麒麟儿’,郎君无法,只好将三哥儿叫了来。谁知三哥儿前一夜在青楼妓馆喝了一夜酒,被仆从急哄哄拽起来,歪歪斜斜刚到客人面前,正要开口见礼,一张嘴便淋淋漓漓呕了人家一身……”

    谢祁动了动唇,联想到那场景,似乎都能浮现出父亲那胡子炸起、惊惶无比的脸来。

    “郎君……郎君都吓得跳到桌案上去了!”砚书止不住想笑。那日谢父为了见客特意穿了件刚裁好的云纱圆领大袖衫,那衣裳上翩然的云鹤是请了两个绣娘绣了大半个月才得的,他见儿子忽然呕了一地,头一个反应竟然不是去解救来客,竟是护着衣裳,下意识便蹿上了桌。

    谢祁哭笑不得地摇头:“怨不得回来时,便听说阿兄被关在院里不许出去呢,原是为了这个受罚。”

    “这哪里困得住三哥儿,隔日便翻墙出去了。”砚书耸耸肩,想起那天的饼,怀念得又吃了一大口炒豆子,“不然怎会凑巧买了沈娘子的饼送来?”

    “一会儿进了外院,可不许再吃了,别叫隔房的瞧见了,回头又去与母亲告状训斥你。”两人说着说着便要迈过内苑二门了,谢祁不由嘱咐道。

    砚书忙把手里的炒豆子全倒进嘴里。

    虽说谢家祖父去了,但太婆还在,宋朝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规矩,因此谢家也一直是堂兄弟三房人聚居,小辈也都从示字辈,因此谢祁虽被人唤作“九哥儿”,其实仅有一个不正经的同胞哥哥——在家族中行三的谢祒。

    这一大家子,人多了,自然也有些小磕绊。

    其他房的两个堂兄年岁较大,有的还出馆去外地做了官,当然也都是些芝麻绿豆的小官。但好歹也是官,外头便有些不好听的话,便说怎么看都比大房两个孩子出息,因此三房的婶母才会总想夺母亲管家的权,也是因此父亲总想以他扬名、铺垫些官场人脉,只等他日后科举高中,名利双收。

    也好为大房争一口气。

    “说起来又有两日未见阿兄了。”谢祁想了想,谢祒先前说要去什么珠帘巷,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