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60-280(第8/34页)
一问,甚至不需要问,被抓住的俘虏就瞪着他们,“等我们寨主回来了,一定给我报仇!”
别说年轻的兵士们愣了,连简骑尉也愣住了。
怎么,他们千里迢迢跑来找人,人却不在?这可怎么办?不应该啊,玄刀寨寨主刚扬名,不该正是应对反扑的时候吗?怎么会离开这里?
神射队伍接连几次观察都失败了,绕着之前踩中陷阱的位置逐步逼进,但前两次都被稀奇古怪的陷阱引来了守卫,第三次起,玄刀寨已经进入了戒备状态,就更难接近了。
他们与对方并不想对立,抓了人也得放回去,眼看玄刀寨寨主迟迟不归,只能先把这个目的搁置下来,从边缘绕道,去探北部边境虚实。
跟在队伍里的薛琅仍是一人一弓,动手时抢眼得很,被询问怎么做到时也愿意教导伙伴,只是闲暇时的夜里,在接近圆月的月色下,怔怔望向西南方。
那是东荆城的方向。
薛琅倒不是唯一一个亲近却没有给薛瑜送来贺礼的人,起码京城几个师长和皇帝都没有什么动静,薛玥请人送来的礼物,正正好是八月十三抵达。
薛瑜虽然被石勒都烈莫名其妙的搞事烦了一下,但看着小姑娘整理出来一笔一划写就的故事集,还是有一股暖流涌过心间。
她这几个月来,自从开始搞普法故事宣传,往京中也是每隔半月随信送过去两个故事。有些案子略微吓人,薛玥的回信里就会一边委屈地表示“阿兄故意吓我”,一边又迫不及待地在询问案件结局。
在悬疑推理法制频道故事上,薛玥绝对是又菜又爱听的那种人。
本就选的是适合教育小朋友的故事,薛瑜只是在下面送来审核故事内容时,顺便从江乐山那里拿些走,费不了什么事,但薛玥不这样想。她为这些故事配了图,也认认真真抄写了相关律法条文,甚至还仿着东荆普法故事的文风,在最后两个薛瑜送去京中的故事后面加了美好结局,又增添了几个小故事。
薛玥还在念书,内容或许是她想的,但文章本身写成这样大概对她来说有点难,被请来捉刀的,除了苏禾远不做他人想。
整理好这些故事,又填补内容,花的心思一点不少。在信里,薛玥写道:
“玥贺阿兄生辰,身无长物,便以此相赠,若能帮上兄长……”
连生辰礼都在认认真真思考着怎么能帮上她的忙。
薛玥如今在信中透露出的宫中环境,自然称不上身无长物,但薛瑜能感觉出来,对她而言,那些都不属于她,或许只有像去年的那支舞,今年的这本书,才是真正属于她的东西。薛瑜没养过孩子,不确定这样的性子会不会不够好,但愿意上进,也是一件好事。
固然她有机会为薛玥做决定,但薛玥的命运,仍在她自己手中。这也是薛瑜鼓励她拥有一技之长的根本原因。
薛瑜读完薛玥为两个故事补上的结局,害人者没有像原本案卷中逍遥多年后才被绳之以法,而是立刻被发现了踪迹,判了刑,告慰亡者在天之灵。小姑娘的期待,并不是天降仙女复活之类的内容,没有超出正常范围,让这个故事不像普法故事,留下了一线温情。
“乐山?”薛瑜踏出书房,去隔壁小楼唤人,“有新的《拍案惊奇》的故事了。”
王府的文臣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与她离得不远,正好也出来散散石勒都烈搞事的不快。
江乐山记忆力不错,很快找到了前后两种故事的不同,薛瑜对他点点头,“就用这版吧。”
虽然不符合案卷,但,她愿意保留这份温柔。
这只是从江乐山手边过手的小事一桩,点头应下后,跟着询问:“这是何人所作?”
在薛瑜身边待久了,或许也因为被压榨久了,两人在某些方面思维极其同步,薛瑜一看神色就知道,下一句大概是“能不能请来剧院或是藏书阁做事”。
还好东荆选官考试要来了,考完,现在还在备考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能拉来干活。
“相隔甚远,怕是不便请来啊。”薛瑜卖了个关子,在江乐山疑惑追问时,没忍住笑,“是小五编的,是不是很有天分?”
薛瑜自己没意识到,她说起薛玥时的炫耀口吻,和过去皇帝向旁人提起她,两个弟妹向别人说起兄长时,一模一样。
江乐山十分捧场,但薛瑜也知道听好话要适可而止,溜达完回了书房,继续拆崔家送来的贺礼。
崔氏与她素不相识,除了国家层面,唯一的交集大概就是崔齐光,以前方锦湖那个骗人的把戏,自然是不能当真的,因此,薛瑜还挺好奇贺礼会是什么。
太贵重的装饰之类的,大概得找机会还回去。见过楚国世家派出来的商队送礼的态度,薛瑜对崔家的礼物有些想法。珍珠宝器等等,左不过是崔齐光承诺过的回报。
藤编箱笼只有一臂长宽,大多数时间都跟在薛瑜身边的魏卫河动手拆开,里面没有他担忧过的利器,也没有薛瑜好奇的贵重装饰。
东西贵重是真贵重,但说不值钱,对一些人来说也的确不值钱。
薛瑜一卷卷拿出里面的书,装帧不是逐渐往她熟悉的模样靠拢的翻页书,也不是古旧些的卷轴竹简,而是厚厚的、像浓缩小抄本一样的纸卷。墨迹很新,抄录的字迹密密麻麻,一卷卷纸塞满了藤箱,不知抄写者废了多少心力。
她凭着记忆去相互印证,这里的书,和崔齐光在离开东荆前留下的那部分,无一本重合。里面许多都是不曾听闻名字、或许已经在战乱散佚中成为孤本的书籍。
和崔齐光商量让他应下送来书本的时候,薛瑜的期待其实很低,之前送来的书箱都已经超出了她的猜测。眼下崔齐光已然回国,即便不履诺,只说之前已经完成,也没人能说什么。
纸卷下方是一封信,崔齐光简单祝贺了她的生辰,或许是怕她不收这箱书,直接表示这不是他和崔家贺礼,而是他答应过薛瑜的事。
但在薛瑜看来,回到平川城,送出来这样的礼物,完全不可能不惊动掌家的家主。
同时,侍卫们汇报的在平川城停了三天立刻折返,这样就有了说不通的时间问题,三天时间崔齐光总得处理回去的事,这么多书,短短时间里就算不眠不休,怕是也抄不完。
或许,在这些抄写的书籍里,也有崔氏的一份力?比如,开放藏书阁什么的?
这份礼物的确是薛瑜需要的,创新和底蕴都很重要,补充齐国藏书能吸引更多的人,也能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
这份示好轻而不易察觉,薛瑜拿起一卷书,翘起唇角。对礼物的好奇,如今变成了对崔氏行事的好奇。
十四日的生辰小宴前,不喜他人伺候的薛瑜寝居,流珠踏了进来。她一下下梳顺跟随的殿下的长发,看着镜中眉眼温和、却威严内藏的少年人,眼角不自觉地红了。
流珠为薛瑜戴上昨夜才从京中赶到的发冠,内造的手艺精巧绝伦,红宝嵌在鎏金冠上,颜色很艳,但薛瑜仍压住了它,为她平添灼灼容色,多一分嫌艳丽轻佻,少一分嫌浅薄暗淡,此刻却是正正好的威仪。
薛瑜以为不会有的皇帝的礼物,还是赶到了。
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