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6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260-280(第5/34页)

没有玄刀寨的亲眷?

    黎国一些人喜,一些人忧,这样极端的情绪却没有影响到齐国,要说影响,大约也只是看到胡人被挡在外面的兴奋。

    提前知道了第三卫去处的薛猛,近日演武练兵都在板着脸说“拿野路子出身的玄刀寨都能打退胡人,你们能不能做到?做不到还当什么兵?”之类的话,激得军营上下气势如虹,恨不得立刻证明自己。

    人后,薛猛笑得压都压不住,“殿下身边,人才济济啊。我还以为殿下只料理东荆,瞧瞧,这就引动了天下风云。能有这么个将领补上一分杀伐,也是好事。不过,年轻人都这么亮眼了,我们也该动动了。总不能被人比下去。”

    264.  招商引资(二更)   基数有了,聪明人多……

    薛猛手握东北边城军权, 薛瑜几个月来并没有对军队管理指手画脚什么,最多只是军屯中的耕种和建设、亲卫中有人来邀请常年镇守边关的军卒来讲讲经验,操练起来, 连为东北驻军扬名的改编版《陇头歌》剧目, 都是薛猛自己找上门,和其他人聊的。

    外行不来瞎指导内行, 愿意放权给旁人,又有精准眼光, 不服不行。

    荆州基本稳定,为东荆从内到外的发展都造成了良性促进,秋日一点点到来,新的一年招兵即将开始,在东荆城中打听消息的游侠儿着实不少。过去腾不出手, 得瞻前顾后考量整条战线防御的薛猛,第一次品尝到背后有人夯实了基础的快乐。

    人心都是肉长的, 总会对自己更亲近的人有所偏向, 但薛猛在襄王身上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反倒清晰意识到,尽管并不直接听命,但襄王眼中,他们和亲卫没有太大差别。

    有没有被当做自己人,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粮草调动、一些紧俏物资调拨、扫盲培训、切磋训练、医生急救等等方面, 和戏曲这些娱乐, 在东荆城里,虽然东北边将并不直属于襄王,但有了好东西,绝不会少了他们的。

    农科院研究出来什么新东西, 也会时不时和军屯中交流一二,粮食还没收,但家禽家畜倒是长得不错,实在是沾了光。

    东荆城作为齐国东北边城,除了交通要塞外,同样是屯兵所在,只是为了生活,在军屯里多了些人气。而襄王的到来为整个城池,涂抹上了新的光彩。

    那是区别于铁血和冷硬的敌对之外的东西。

    却也正是那一分柔和,点燃了枯燥生活中的热血。

    薛猛看看营帐中挂着的地图,喃喃着划出来北方一圈,“又快到秋天,这次看看是狄罗人的马刀快,还是我们大齐的弓弩快。”

    暂时打不起来的话,他能做的也就是配合散布探子、巩固城池、认真练兵。

    齐国总有一战,从上到下的战争机器运转早已成为习惯,也只有不停地巩固、训练,才有战场上的一争之力。就像襄王随口说过的那句,“机会总是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

    但荆州边线已经隐隐形成,加上东荆略往北些的卫城堡垒背靠山峦,与黎国荆州废城接壤。原本更多的是用来做哨卡,眼下有了资本底气,把兵线推到那里去,完全能达成攻守互助。

    琢磨着怎么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搞个大事的将军,像个毛头小子似的,好像又回到了许多年前,变成那个跟在大兄背后不管不顾的愣头青先锋。

    只是过去是知道有人的武勇和兵法会护着他们,如今却是倚仗着趋于平稳的大后方。

    薛猛抹了把脸,自嘲地笑一声,眼中的兴奋却骗不了人。

    薛瑜对薛猛背地里怎么想,并不了解,知道最近军营中气势强盛,也就放心地没多询问。毕竟,她刚闲下来没多久,就又有了要操心的事情。

    三期建筑和商街二期一起建成,二期商街迄今为止只给出了一间,甚至还没开始正式挂牌租赁,竞价的商贾就价格哄抬了不少,但也并不出格,更多的是在竞争自己的铺子能为商街带来什么。

    从最初限制下来的经营范围,和竞价要求的不同经营范围已经足以让人看清楚薛瑜画下的规则。

    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整个白露小城要形成一体。

    是的,白露山下称之为街道已经不再准确,三期建设工程结束,连不远处的农科院都已经有了灰瓦红墙,更别说确定要做商铺的二期,和看建筑风格明显是住所的三期了。大片同样风格的建筑群连成一片,以山阳一面为圆心画半圆向外扩散,给这里深深打上了襄王的烙印。

    商街竞价和房屋租赁之类的事情,已经有了一次范例,薛瑜操心的却是另一件事。

    不过,也和商街有些关系就是了。

    二期的开放租赁消息没多久就挂在了商事管理大厅内,但重点却不是租赁,而是“东荆城招商引资项目倡议书”。

    起初还有人为着二期商街只外租半条愤愤不平,觉得襄王的确是在恶意搅乱,被一通新词砸下来,发懵的人不在少数。

    但仔细一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几乎是把道理掰开揉碎了讲,实在不认得太多字的,也能听着旁边一遍遍不厌其烦念告示的声音,理解这个消息。

    总结下来不过两条:

    有手艺能开工坊,想在东荆买铺子或是卖产品的,要是东西入了选,又能签下雇佣和教导手艺的契书,想在哪里设工坊,在哪里定铺子,以襄王名义担保,会让你用最低价格租下,并且缺钱的还能给你钱花。

    有钱有粮但是自家庄子压根没有出彩东西的,可以来大厅看看,在襄王带人筛选出来的工坊里投钱,年底拿分成,襄王查案查税的手段在这里,总不会有假账蒙人,遇到骗子也能找襄王求救。

    细分下去,缺钱的来拿到钱,想赚钱的有了赚钱的路子,想来做工的,除了襄王的产业和日渐趋于饱和的官方建设工地,也有了新的去处。强制要求的雇佣人手条款虽然严了些,但谁来开铺子开工坊不需要人?不过是提前有了安排罢了。而令人心头不安的要求教导手艺的一条,并不强求,只是半年内起码要有一个学徒,实际上也是保证传承的事。

    这样看下来,襄王拿出半条商街的铺子来鼓励产业发展,实在是大手笔啊!更别说还有为双方担保这种事!

    对薛瑜来说,她只出土地和铺子,让租铺子的商贾或手艺人们成本降低,这笔钱在租金里仍能收支平衡,实际上也是无本的生意。在这个节点引进手工业等等小产业进来,稳住发展得已经有些过热的商业,才不会让制造业一直畸形下去。

    商业交流发展太盛,趋势都是去做行商贩子了,实业可不就没人做了?

    薛瑜忙碌的,正是在雪花一样飞来的自荐里,做最后的筛选。

    半条商街虽然是互惠互利的安排,但公益性质也强,审核上马虎不得。

    薛瑜是真没想到,通知才挂出去两天,管理大厅就能收上来十几份自荐。其中还有两份是一期商街上的商户递来的。

    一份来自听了薛瑜的想法,卖过毛绒坠子的商户,一份来自先前雨夜卖过伞的商户。

    第一份倒好解决,不需要二期商街铺子,而是想抢一个招商引资计划下的工坊落成机会。对方主要是由坠子引发了新的想法。毛绒坠子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