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不想卷科举,奈何大哥先躺平了》 310-320(第6/14页)
许了这等承诺,若是等他登上皇位再知道就晚了。
那忠亲王着实是个‘妙人’,要他孔璋跟夫人和离?屁股都没坐上龙椅呢,倒先管起他的后院儿来了,真是岂有此理。别说没当上皇帝,就是当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看那忠亲王能做出这等荒唐的承诺,想也知道没有明君之相。明君会将手伸到臣子的后院吗?他孔璋自认为一直奉公执法,兢兢业业为朝廷办差,如何就沦落到了要被逼的妻离子散的地步了。他跟妻子感情这些年来虽然一般,但到底她为他生了嫡子,是他儿子的亲娘。
就是泥人还有三分性子呢,何况一直大权在握的孔璋,敢动他的妻子,他不介意亮出他的羽箭,给那位即将继承皇位的忠亲王增加点难度。若是让他当上皇帝,他为臣子,就只有磕头的份儿了,自己不病死也得呕死。
哼,他倒要看看这位能否得天眷顾,如愿登上皇位~
在出府之前,他叫来管家,言辞不善的道,“传令下去,府里若是有哪个乱嚼舌根,非议主子的,给我立时拔了舌头发卖出去,我府里可不养这等妄议主子的仆役。”
“是。”
三日之后的大朝会如期而至。这一日朝中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会立于太和殿之上参议朝政。因为皇上宾天,而忠亲王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自然由他主持大朝会。
而同一时刻宫门处亦有一群数量庞大的白马寺的和尚,正聚集在宫门前,要入宫去到大行皇帝的灵堂前为其做法超度,亦要连续数日诵经,为新帝和国家祈福,祈求祖先保佑,国家安定、皇室昌盛。这是历代的惯例。
守宫门的副统领本要刁难一二,但看为首的和尚竟是道安,那刁难的话又咽了回去。没想到这位也来了,这可是如假包换的白马寺住持,以前先皇未过世时常常召他入宫讲佛法,所以就连宫门侍卫都认识他。
而前来接他们入宫的公公乃是先皇的得力公公福来。虽然皇上仙游,毕竟是伴驾在侧的老人了,该给的面子也是要给的,所以再没了那刁难的心思,痛痛快快的放行了。
第315章 拜别众臣 虽然放行,乔国栋也……
虽然放行, 乔国栋也不敢大意,他认真的打量着每一个走进宫门的和尚,唯恐有人趁机混进去。
看着看着, 他发现人群里有个小和尚比其余人略矮一些, 瞧着摸样倒是面生的紧。想想也正常,多的是些得道高僧出生就被送到寺院之中,所以虽然年纪小,道法可不一定差,可能这位就是。这样想着他也就没有拦下来盘问一二,就直接放行了。
人群里的于行在确定入了宫门后, 在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又回来了。虽然回来凶险至极,但是人的出生是没法选择的, 有的人一出生就与危险相伴。
在去往灵堂诵经的路上, 他刻意放慢脚步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在经过一处偏殿时, 他悄然拐了进去。
他在宫中待了一年, 可以说非常了解宫中各殿的情况了。这处的配房是下等太监的住所。这个时间宫中非常忙碌,宫中从来就是压榨人的地方,永远都是地位高的使唤低微低一等的, 太监也一样。所以最末等的太监最忙, 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回来躲懒的。
他非常容易的就找到了一身太监穿的青色长袍。宫中的太监个子都不高, 鲜有那高个子,所以这一身衣服穿在身上倒也合身, 再戴上一顶乌纱帽, 因为修习隐匿之术,他日常习惯了观察人细微的动作。他学着太监的样子窝窝肩膀含胸走了出去。他不知道他那样子整个一个活脱脱的小太监~
太和殿内
晨光破晓,朝阳穿过雕龙画凤的窗棂, 落在太和殿的金砖之上,让整个大殿内明亮异常。
此时文武百官依品阶分列大殿两侧,他们皆身着朝服,神态恭敬,大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时辰一到,众臣就见忠亲王穿着亲王的四爪蟒袍立于台阶之上。
他没有坐在龙椅上,而是坐在龙椅的下首。是他不想吗?不,他太想坐在那万众瞩目的位置上了,但是他不想落人口实,毕竟还没有正式登基。
他几十年都等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了。待到正式登基,他会堂堂正正的坐在那个位置上,享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大朝会议的都是最近朝中棘手的问题,文武百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附议别人的提议。
待朝政议的差不多了,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就在众臣以为要散朝时,就见皇后娘娘在一众宫人的簇拥下稳步走进殿内。
她此时穿着明黄色的凤袍,头戴凤冠,随着她的走动步摇轻轻晃动,每一步都彰显了皇室的威严与庄重。
众臣见皇后娘娘亲临,明面上都纷纷恭迎娘娘圣驾。只是心里都在腹诽,皇后娘娘缘何突然出现在这太和殿,而且穿得如此隆重。
如今忠亲王要即位,皇后娘娘地位着实有点尴尬。同时心里也为皇后娘娘掬一把同情泪。她这一生着实太坎坷了,中年丧子,晚年丧夫,如今太孙又下落不明,这么多时日也没有半点消息,肯定凶多吉少了。
唉,这样的一生就是贵为皇后又如何,最后还不是孤家寡人一个。
不提大家心里如何为皇后娘娘惋惜。只见皇后娘娘于大殿中央停下脚步。
她郑重的道,“诸位大臣,今日朝会是议国事朝政的日子。本宫来此并非要妄议朝政,只是本宫想来跟各位大臣拜别的。
承蒙陛下多年厚爱,如今他龙御归天,本宫实难独活。本宫意已经决,要随陛下而去。”
她话音一落,如平地一声惊雷般让人震惊无比。大臣们面上皆惊讶不已,纷纷跪地表情戚怆。有大臣哽咽的劝道,“皇后娘娘,万望节哀,您母仪天下,大魏还需要您这样一位国母啊!”
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是亦带着不容商榷的决绝。“陛下于本宫是良人,唯愿陪伴在侧。大魏的未来自然有明主,必会带领大魏更加繁荣昌盛。”
听到她这样说,忠亲王嘴角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
可接着就听皇后语气一转,“只是,本宫去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本宫的孙儿于行,他虽下落不明,但本宫相信他吉人自有天相,必然会平安归来。他生性纯善,前路艰难,恳请各位大人多多教导,将来若是他有不当之处,还望诸位大人不吝赐教,助他匡正言行。本宫在这里先谢过各位大人了。”说着她向左右各行了一个大礼。众臣躲闪不及,都生受了这一礼。
看着行完礼决绝离去的背影,大殿内陷入一片死寂静。朝臣们跪着面上神色悲戚,有的眼泪无声落下,有的咬紧牙关,压抑内心的苦楚,生怕惹来新皇不喜~
而坐在殿上的忠亲王确实肉眼可见的生气了,如果眼光能杀人,此时他已经在皇后背后戳出无数个血窟窿来了。当他是死的吗?他都要继位了,皇后让众臣等于行回来好好教导他,教导他干什么?谋朝篡位吗?她还没认清现实,存着让她孙子当皇帝的幻想吗?
于行不回来还好,若是他敢回来,他不把他活剐了他就不姓程!
而另一边,趁着大朝会没结束,于行来到乾清殿外面。如今忠亲王还没有回来,日常伺候的宫人自然也伴驾在太和殿外,所以此时乾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