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 90-100(第2/13页)

少,有叶春生的,关于一些种植水果的经验分享,还有叶兰的,听说她喜欢寄了不少的咸鱼,信里还谢谢她和她知青朋友提供的奶粉,很有用。

    当然,少不了来自叶红军夫妇的。

    除了让叶榆不要胡来外,絮絮叨叨家里诸多情况,他们说元宵节后不久,叶保国继续读书,叶卫国会队训练,为了今年的国际锦标赛,他们训练得更严了,一个月都不允许出来一次。

    当父母的去探望,教练握着他们的手对叶卫国夸了又夸,说他是重点培养对象……

    从邮局出来,又去国营商店买点东西,再去国营饭店吃个饭。

    名声大也不是没有坏处。

    至少叶榆在镇上花销的时候需注意,也不能再在国营商店里乱买东西,连在国营饭店吃红烧肉的次数都需控制,毕竟有些东西经不起推敲与计算。

    到了公社,知青还没来。

    因叶榆四个缘故,平泉公社对于知青是带有希望的,今年他们也把去年欢迎知青的红幅张贴了出来,还为新来的知青也备了红薯玉米垫肚。

    但各生产队不这样想。

    平泉公社对知青们的感觉更复杂,他们希望分配到类似叶榆四个能干的知青,可绝大多数知青都不擅长农事,还要消耗村里的粮食,自然而然让本村人并不乐意。

    也因此,分配到什么人仿佛天大的事情。

    当叶榆四个到公社时,各生产队的村干部乃至于一些知青,正缠着公社社长聊知青分配的事情。

    见他们来,还有人以玩笑的口吻来强调内心意思:“副社长,李主任,你们可不能搞特殊对待啊!”

    这句话又得到不少人的附和。

    似乎又被针对的王家沟知青:“?”

    事实上,假如今天来的不是知青,王队长他们能得到更多羡慕的白眼。

    负责新下乡知青诸事的副队长也被搞得一个头两个大,哪怕他承诺他们绝不搞特殊对待,其他人还在缠。

    他只能再一次解释,今年报名平泉公社尤其是王家沟的人数爆满,哪怕王家沟现在发展得并不是很好,可能红旗大队都比不上,也被当作香馍馍,这便是名人效应。

    上面从允许自由报名到禁止特殊对待,来平泉公社的名额真得基本上都靠随机抽取,来自于烨国各地。

    对了,燕京市被排除在外。

    第一,因燕京是首都,第二,平泉公社已经有来自燕京市的大量知青,最大化地减少特殊对待。

    像叶榆的表妹(?)乔茜也多亏没有报名下乡,否则即便托了关系报名王家沟,也大概率被分配到其它公社。

    既然这么多人担心知青分配问题,副社长说他们公社干脆也搞抽签。

    公社干事情当场把全部新知青分为十几等份,写在共纸上放到箱子里,再让每个大队代表自己抽取,有点类似于抽盲盒,抽到哪张是哪些个。

    第92章 “老弱病残”

    “郝见山, 张青黛,谢丹红。”

    大多数村民更乐意看见男知青,毕竟知青都要吃粮, 除非遇见叶榆这样的异类, 男知青干活普遍高于女知青。

    当他们看见王家沟抽到的女知青比男知青多, 心里略微平衡平衡一点,只是这数量未必也太少?

    这一批下乡的知青比叶榆他们那时多, 分配到全国各地的人数也多, 绝大多数生产队都有六到八人,只有两个生产队, 名单上只有三人, 还有三个生产队,名单上只有两人。

    王家沟是其中之一。

    他们又觉得不公平起来,让公社干部给一个说法。

    副社长给出解释:“这次下乡的不止有知青,还有一些农场的黑五类,这些生产队得另外接收一部分这些人。”

    他们平泉镇不同于西北西南开荒农场,苦活没那么多, 农场也只有一个, 由于靠近首都,他们收到的黑五类比知青还多, 去年下放的一批接一批,今年数量才减少,因为更多的人往更艰苦的地方去了。

    农场如今已经装半满。

    以后肯定还会有坏分子,即犯罪的人,这个属于黑五类里的最底端,他们除了农场干苦力外,没有其他选择。

    上面的意思是, 可以寻一些表现好的非坏分子,比如富农、高知分子,下放到其它生产队插队。

    副社长歉意地看了眼王家沟在内的这几个生产队,又强调安抚:“这些黑五类不需特意招待,让他们住牛棚驴棚就好,干最苦最脏的活儿,粮食简单分配混个半饱就行,他们是下乡改造的而不是享福!”

    这下子,全部生产队没话说了,那可是黑五类!黑五类哪怕再能干脏活苦活,他们都宁愿要知青而非这些阶·级敌人。

    他们看王家沟的表情都是同情,这也太倒霉了点。

    甚至有人还为他们担忧起来,只有王家沟来抽签的全是知青,这个抽签霉运,也不知道王家沟生产队的人知道后会不会怪罪他们?

    叶榆四个倒是很镇定,主要是叶榆镇定,徐飞、花菲菲虽然也觉得他们有点儿霉,但天塌下来有叶榆就没事儿。

    至于韩景,平日里最不爱动脑的他却思考的最多,且不说其他,他认识里面被黑五类的人非常多,他们大院儿邻居就有,甚至于他们家也差点儿。

    正因如此,他对于黑五类里面的某一到两类,其实是抱有同情心理。

    也因此,在副社长让三个生产队的人去农场接人时,王家沟这边,韩景主动领军,另一个是叶榆。

    花菲菲和徐飞留下来接知青。

    在许多人的同情下,叶榆、韩景几人跟着公社干事去了农场。

    虽然叫农场,他们干的不止下地的活儿,还有修路、修水库,公社干事说王家沟不正要修水库吗,干这种活正适合他们。

    但真到了地后,这话反而说不出口。

    一排排简陋的茅草屋,四面透风不过,当中还有两间被积雪压塌了的,住在这样的环境,吃着最简陋的食物,干着最辛苦的活动,生活重压让他们个个都憔悴得不成样子。

    若真是那些犯过罪的坏分子,看到这一幕,还会一声好,但这里面有一些仅受家庭背景连累的倒霉家伙。

    公社干部清了清嗓音:“社长说先安排有小孩儿的人,或者未成年。”瞅着一些还不到成人膝盖高高的小豆丁,他也说不出让他们修水库挑粪的话来。

    三个生产队各自挑人。

    其他两个生产队都挑青年人,或者中年人,这些人看上去至少能干活,不会纯粹干白饭,浪费粮食。

    叶榆不太适应这种类似于挑猪肉的单方面选择,让她联想到许多黑色回忆,因而没有动作,韩景随她。

    因此,到最后留给他们选择的可以简单归纳为“老弱病残。”

    一共七人,三个老人,三个小孩儿,一个青年女人。

    其中,有一个小孩儿是孤儿,名叫白蓉蓉,跟着她外婆外公来的,但二老都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小孩儿不到十岁的年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