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 70-80(第3/14页)
行出状元。
这一下子,在王来娣因受到过年七大姑八大姨念叨影响而担忧叶榆未来婚姻问题时,叶红军竟会回她不要瞎着急。
叶榆现在过得比大多数人都不错,随随便便嫁了个糟心人家那才更糟心,要嫁嫁个对她真正好的,否则在家或者招个上门女婿,他们叶家又不是养不起一个女儿,再说,叶榆现在自己一个人过得也不错。
受到来自队友的背刺的王来娣:……行行行,她也不管了,下次有人再说把耳朵堵住。
叶红军还给叶榆亲自去废品收购站淘了不少的理工类书籍,希望她在乡下也不要浪费天赋,好好学习,现在规矩严不能回城,不代表以后没有机会。
被砸一堆书的叶榆:
……我真的只是个野路子啊!
比起被力学热学电学理论和公式塞满脑子,叶榆更喜欢玩机械成品,最感兴趣的包括数码产品和飞行器。
把这些书又转给韩景,这种热血沸腾的理想还是由真正年轻人去创造,加油,早研究出来早享受。
在这样一日不落的高强度训练下,到了元宵节,韩景已经把一整套108个动作学完,但连起来还不行,中间得休息个十几二十次,不过这个得靠他自己练习进步。
叶卫国和马胜男则学了二分之一左右,前者学的更多是手上动作,后者则以腿上动作为主,他们若是这一年时间能把这二分之一练熟练透练流畅,也不错了。
至于剩下三个拖后腿的,三分之一或者不到三分之一。
这里指名道姓叶保国。
偏偏叶保国对自己挺满意的,别的不说,当院里有人指着他鼻子说他不如叶卫国时,他已经能够诸多方面吊打他们。
至于加不加体训队,他在一次与叶卫国的对话中不小心透露心声,对于体训生活和乒乓球都没兴趣。
他也不是没有过热血冲动,但往往只有不超过一天的冲动,清醒后又只想躺着。
再读一年半书,等高中毕业了,下乡寻三姐或找个相对清闲的工作,也这么不咸不淡的混着。
韩景几个十分不理解这种生活,或者说在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没几人能理解,可能只有少数老油条职工能够理解。
“小小年纪,少走了很多弯路啊。”
叶榆能理解,但得有网加上美食才行,或者说美食、小说、漫画、音乐、游戏,不然也未免太无聊了。
“……”
比叶保国这样的梦想,韩景他们更不理解的是叶榆为什么竟然能共情这个,并没有像其他兄姐一样,催着弟弟奋发向上,她和叶保国一样佛系。
叶家三姐弟,各有各的离谱。
不知不觉,元宵节过了,也就到了返程的最后截止日。
像是叶春生不恋家的知青正月初几早走了,叶家那边忙于跟叶宝丫所嫁亲家添堵扯皮也没空管她,有叶榆这个狗头军师,叶宝丫在孙世忠家上蹿下跳,孙家鸡飞狗跳,这不过春节嘛,挺热闹的。
剩下的知青再不返程,知青办的人就会上门,押着他们遣返。
刚认识不久的高新亮三人去坐火车,叶榆与韩景却能搭一趟顺风车,委托往返于燕京市和冀北县城机械厂的一辆卡车把手扶拖拉机与一些零件一并捎带过去。
只是因座位不够,叶榆和韩景不得不坐的车斗后面,一路上的坑坑洼洼,那可是真的能让人上下翻飞。
好在四面透风,只要不摔出去,晕车呕吐的概率很小。
比游乐园蹦蹦床都刺激。
叶榆不握住任何东西,被弹起来每次也能稳稳落在座位上,韩景看见觉得特别神奇,这完全违背物理力学定律啊。
他是对的。
但凡违背物理学定律的升落,都是叶榆在空间炫技,主要是为了锻炼异能,韩景还不懂眼睛会欺骗人。
卡车一路开到平泉镇。
镇上出现陌生的大卡车,引发很多人的好奇围观,看见卡车在平泉公社停下来,两个年轻人把车上的拖拉机卸下来。???
一打听,得知王家沟知青为王家沟生产队申请来一台二手拖拉机,镇上居民还好说,其他生产队的人不免羡慕得眼红,尤其是没有拖拉机的生产队。
“!!!”
“先是赞美的文章登报,紧接着又是拖拉机,王家沟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啊?”
“怎么什么好事都让他们得了呢!”
“这俩知青长得真精神,咱队上的知青怎么比不过他们?”
“得了吧,你们一来就联合全村人欺负那些外来小伙子小姑娘,还和人家打了一架,都闹到镇上红十字院,人家凭什么要帮你们又是写文章又是搞拖拉机,吃撑了吗?”
“……”
连公社的社长副社长他们也被惊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往远一点想,这样的知青是他们公社的。
当然,还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这拖拉机是不是太小了啊?”
第73章 两军对垒
的确, 同样是二手,这台拖拉机比红旗大队的拖拉机小了不止一圈。
尤其是机头。
韩景解释:“手扶拖拉机结构简单、功率较小、耗燃油少,它现在的主要作用是播种与耕地, 更适合小型耕地, 与王家沟生产队所处的环境也更适配。”
并建议:“平泉公社现在属于冀北省, 而第一拖拉机厂在冀南省,公社可以尝试与第一拖拉机厂联系, 看看能不能申请更多小型手扶拖拉机, 更替的二手也行。”
公社长听得眼睛一亮。
他们在公社待了挺长时间的,主要是公社社长拉着韩景的手聊了很久。
两人畅聊虚构着美好的未来, 关于韩景最感兴趣得农业机械化。
叶榆并不想给人泼冷水, 但当韩景终于记得办公室还多了一个人,他问她,她还是诚实回答:“十年内很难。”
“为什么?”
叶榆:
“生产力不匹配。”
平泉公社的土地资源有上限,农业机械由国家宏观调控,资源肯定优先紧着粮食生产产地,如东北、平原地区、热带地区等, 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除非拖拉机生产跟上来, 这个七十年代末应该没有问题,或者平泉公社土地有更高产量, 杂交小麦九十年代才搞出来,或者有其它生产经济。
因此,哪怕是二手手扶拖拉机,平泉公社恐怕也申请不下来,王家沟能够申请到,跟韩景他们的背景和徐飞搞出的名声有关,属于个别特殊情况。
当然, 平泉公社可以以公社的名义购买,但购买的价格……公社不一定承担的起,分摊到每个生产队头上,生产队挣钱本来不易,队员们肯定不同意。
听此,其他人的热意终有衰减,至少没这么上头。
但难不意味着没希望,而这个时代的人最缺的就不是干劲儿。
公社社长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