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 30-40(第10/14页)



    尤其是第二篇,更是结尾升华主题,非常符合这个时代主流风。

    “太好了,一定能登上报纸的。”韩景竖起了大拇指。

    花菲菲因在文里被夸了好几句,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使劲儿点头。

    叶榆神色平静地提出建议:“可以在适当口语化一点。”

    有了精神食粮,三人总算不会把注意力一直放在隔壁的香辣兔丁上。

    还是有点难。

    泪.jpg。

    下午出门前,四人不约而同地都刷了牙,但上工的时候,除了叶榆外,其他三人还是有被村民问。

    主要辣椒的味道着实霸道,可以残留很长时间,不一定闻到肉香味,但辣椒的香味不可能闻不到。

    三人打哈哈过去。

    毕竟这狩猎不能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只能是私下偷偷摸摸进行,连韩景这种缺了筋的人也知道不能把证据摆在明面上,或许混过黑市的城里人比村民们更了解这一点。

    只是让花菲菲三人再崩一次的是,晚上下了工回来,他们看见叶榆又不知从哪里拎出两条兔子,还有两条可肥可肥的草鱼,比上次他们吃的还新鲜。!!!

    她这是捅了兔子窝吗?

    叶榆晚上没有再耗干辣椒做麻辣鸡丁,她做了自己最拿手的菜——烤鱼烤兔,话说空间里还有些用完就没的香料。

    “咕噜咕噜——”花菲菲、韩景、徐飞三个肚子被刺激得不行,手里的红薯、玉米、土豆,连熏鱼肉酱都几乎不香了。

    “叽叽!”虽不是异兽肉,小麻雀飞了出来,围着叶榆转得更有劲了。

    这小家伙根本不需要绳子或鸟笼,赶都赶不走,

    “不行,”叶榆拧了拧眉毛,“不能自己捕虫现在就把你吃掉。”

    麻雀大概对吃的真很执着,执着到甚至无师自通领略“吃”这个字,一听到“吃”字,它叫的更欢了。

    “储备粮。”

    “叽。”

    像是电控娃娃被关上开关,一下子安静,连翅膀都不扑棱了,它飞在叶榆肩膀上停下来,豆豆眼直直盯着面前的烤兔子。

    叶榆的烤兔肉谁都休想沾一根骨头,但她还煮了一锅酸菜鱼,鱼汤可以分给其他人一指甲盖点儿,更多鱼汤与鱼肉可以适当换一些,最好是也用吃食来交换。

    换!换!换!

    韩景和花菲菲仿佛看到了自己钱包的用武之地,他们倒是不介意,甚至于很开心能把它们花出去买肉。

    有个队友带飞,可真爽。

    徐飞伤心地捂住脸,人生第一次有了“仇富”的概念。

    古人说的对:

    “民以食为天。”

    又过十多天,秋季能种的粮食基本上都种完了,地里的活也是越来越少,工分越来越难挣,天气也越来越冷。

    这天,花菲菲、韩景、徐飞上工时,都被问道明天要不一起请假去平泉镇赶集,买一些过冬物资。

    这已经差不多12月份,村里四头猪需要赶到平泉镇农副站上交任务,这可是一件大事,村里参加的人很多。

    还有,队里财叔也会驾驴车一起,回到来时哪怕人多坐不上车,买的东西可以放在驴车上,搭一个顺风车。

    村里赶集往往都这样,只要不是特殊情况,基本上都四六七九人结个伴儿,出了村,也不怕被外人欺负。

    花菲菲高高举手:

    “要!要!要!”

    虽然她只在猪圈待了不到二十天,但怎么来说也养过它们,四舍五入,也算有她一份儿的汗水功劳,这收获的日子怎能不去凑个热闹?

    韩景、徐飞也去。

    这些日子下来,哪怕烤麻雀呢,叶榆几乎每顿都有荤,他们手里的存货都被叶榆榨干得差不多了,正好去镇上补一补。

    还有,他们几个也都写了一些稿子,想去镇上邮局寄出去。

    寄稿这个重点在徐飞,他们一致认为,徐飞的文章写得特别好,登不上报纸,只可能是邮寄出了错或人瞎。

    花菲菲和韩景对自己的信心没那么大,他们主要想想寄信回家。

    叶榆在桂花嫂询问的时候也一口应下了,村里可以买粮食,但油啊盐啊酱啊之类还是需要去镇上补一补货。

    第38章 撵猪赶集

    本来以为今天请假不上工, 早上就可以多睡一会儿。

    谁知村民们对于赶集可比上工积极多了,天蒙蒙亮,便有邻居走几十米特意来提醒他们, 早一点儿。

    手忙脚乱煮饭的韩景:“王叔公, 你这么早来了啊, 饭吃了吗?”

    “不早了,不早了。”门外大爷摆了摆手, 他家孙子为了赶集, 公鸡一叫就闹着起床,生怕他们出发时没叫他。

    其实现在因禁止投机倒把, 集市早已不如先前热闹, 但农村人一直都窝在这个山疙瘩里,信息闭塞,但凡是出门,他们都会觉得新鲜与期待。

    “我会尽快的,”韩景摸了摸后脑勺回答,转身去一一叫醒同伴, 只听在大院里叫, “起床啦!起床啦!饭马上好了啊。”

    非针对某人,末尾这一句已成为早起叫人的固定模式。

    叶榆:

    “……”

    下床, 洗漱,早餐。

    麻雀在知青点屋檐下自己做了个窝,在他们出门前,它从窝里飞下来,围着叶榆叫了两声,似乎想跟着出门。

    “不行。”

    麻雀本身是四害,现在的人看麻雀不比老鼠蟑螂好多少, 唯一不同点在于不能吃与能吃,它不适合在镇上露脸。

    “叽叽叽。”

    叶榆:“储备粮。”

    “叽。”

    偃息旗鼓。

    花菲菲他们每次见到此对话都纳罕不已,莫非这就是是传说中的驯鸟匠?若是他们晚出生几十年,多读几本外国童话,可能把这个叫迪斯尼公主?

    集合地点在山下村社前,四人到时已经有不少人。

    除了小孩子,每个人都与他们一样,背着一个大背篓。

    只是知青们的背篓是空的,村民们的背篓多多少少有一些农副产品,最常见是鸡蛋,其次是越来越少的蔬菜。

    这些东西拿到镇上要么去拜访“亲戚”换东西,要么拿到农副站,他们也是会收零零碎碎农民自留地的东西。

    叶榆还在群里看见熟人——堂婶刘红梅和她的杂工小儿子刘小虎。

    刘红梅很热情地蹿了过来,跟叶榆热情打招呼,又跟其他人自我介绍:“韩知青,徐知青,花知青,你们好,我是叶榆的堂婶婶刘红梅,这是我儿子小虎。”

    “红梅婶,小虎。”

    “哎,你们知青啊就是嘴甜讲礼貌,长得个个都哟,男精神女标志,和咱们这些地里刨食的还真不一样,小虎啊,多跟你哥哥姐姐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