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咋办?我爹是奸臣!》 40-50(第2/17页)
赵氏道:“她们是女孩子啊。”
平安很认真地说:“我也可以当女孩子啊。”
“你……你当不了。”赵氏解释道:“生下来是什么,就是什么。”
平安又道:“我娘也是女孩子,她也上过学。”
赵氏无言以对。
江南女子在家里开设的塾馆读书并不罕见,林家虽是军户,却也是世袭的高级武官,家境还算殷实,族里也出过举人,林月白幼时跟着哥哥姐姐读过几年私塾。
但陈家人功利心重,一心培养科举人才,从来没人提出过让家里的女孩子上学。
平安耍赖道:“我不管,她们不去,我也不去。”
赵氏告诉他:“女子职在内宅,不用考试做官,长大还要嫁人……你也嫁人?”
“那就嫁人。”
好险没把赵氏气死。
曹妈妈也忙劝道:“安哥儿,做女人可不好,见识短,你得读书长见识。”
“可见识长短又不是天生的,跟男人女人有什么关系?”
陈敬时本是来找兄长的,踩着这句话进门,抚掌道:“平安说得对!女子不出闺阁,固然柔顺浅见,男子行千里致广阔,固然见识远大,倘若以女子之身而行男子之事,闻正论而摒弃妇人之道,何如?”
满室皆惊,惊得下巴都合不上——他让女子摒弃妇人之道?
只有陈琰回答他:“如此,世人便不再以男女分别,只能以短长异视,男子亦可为女子,女子亦可为男子。”
陈敬时朗声笑道:“说得好,当浮一大白!”
陈老爷手里的鼻烟壶吧嗒一声落地,忙弯腰捡起来,问赵氏:“他们刚刚说什么?”
赵氏道:“人是不用分男女的。”
陈老爷擦擦额头的汗:“神童的脑瓜子就是不一样哈……”
“所以,我就不用上学啦!”平安作出高度总结。
“去,不但平安要去,从此陈家的女孩子都要上学。”陈敬时道。
平安:??
陈琰比较务实,问妻子:“家里有多少女孩子?”
林月白道:“二叔公家的阿元、阿竹、三叔公家阿榕……除去明年成亲的,共有七八人吧。”
陈敬时不在乎的表示:“一个也是教,一群也是带。”
陈琰小声问他:“您最近这么闲,把‘第七回’写出来了?”
“我得了高人指点,文思泉涌,早就送去书坊刊印了。”陈敬时也低声道:“’第九回‘都写出来了,但是高人让我先存稿。”
“那敢情好。”陈琰看一眼妻子:“我这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平安心想,这下可好,把堂姐们全搭进去了……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平安忙不迭的推辞:“那么多人,一定坐不开吧,我就不跟她们挤了,以后……”
陈敬时看着平安笑道:“平安说得对,确实太挤了,我这就去找工匠,把抱厦的墙壁拆掉。”
平安:……
死嘴,快不要说话了!
陈敬时行动力极强,话音刚落,人已经走到了院子里。
陈老爷高声问:“这大过年的,哪里找工匠?”
“有钱能使鬼推磨。”陈敬时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
陈敬时不信鬼神,连黄历都不看一眼,年根底下就开始动工拆墙,愣是在大年二十七之前,将抱厦的小厅与东间打通,只留两根立柱,扩大了一倍空间。
他诚邀平安前去参观,平安看着那粉刷一新的抱厦,摆放三排二十几张全新的桌椅,只觉得这年都过不好了!
“对你的新学堂可还满意?”陈敬时问。
“……特别满意。”平安道。
“你不是喜欢和阿蛮小福芦玩吗?”陈敬时道:“让他们一起来旁听。”
平安皮笑肉不笑:“谢谢您,您可真是个大好人。”
第42章 第 42 章 早期人类幼崽大型赶作业……
陈琰瞧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 分外不解:“上学有什么不好?值得大过年哭丧着脸。”
“上学有什么好?”平安反问。
“可以读书识字,增长见闻。”林月白道:“难道不是值得开心的事?”
平安想了好久:“哪里开心?”
“哪里不开心?”陈琰叫他坐下,耐心哄劝:“爹小时候最喜欢上学了, 有许多同窗一起玩,乐不思蜀呢,只可惜每天散学就得回家,每隔九天还总要休沐, 啧,真是苦恼。”
平安十分客观地说:“爹,这话只能哄哄小孩子,我有点大了。”
陈琰:……
“唔。”平安想了想:“如果可以辰时起床,未时回家,上两天休五天, 不用背书,不用做功课,那就真的很开心了。”
陈琰摸摸他的额头:“不烧啊, 早点去睡, 又困迷糊了。”
平安:……
……
依照盛安县的习俗, 小年祭灶, 除夕请神。
这一天, 全体族人齐聚祠堂祭拜, 整一桌花团锦簇的祭品, 插上筷子, 点上香烛, 请祖先回来过年。
族长年年主持祭祀,每到大年三十,懒散了一整年的陈老爷都要衣着整齐, 带领南陈家的族人们,完成整套繁缛的祭典。
念罢祝词,三拜九叩之后,众人纷纷起身,这时几个男丁从外面搬进几张食桌,人们纷纷落座,几个妇人端着炸年糕、甜汤圆,每人来上一碗,陪祖宗吃个宵夜。
平安这个年纪的孩子,按说是不用来请神的,毕竟一折腾就是三更天,孩子们往往撑不住。
不过听说今年南北两陈分家,族里有大事要宣布,他还是央着爹娘带他来看热闹,结果宵夜才端上来,就枕着娘亲的胳膊睡着了。
陈琰怕妻子手臂发酸,将平安拉到自己怀里倒着,不知是气味不对,还是姿势不对,小孩儿不安稳的扭来扭去,再次倒向娘亲。
满室杯盘碰撞的轻微声响,只有陈老爷对着一份书稿发呆。
“父亲,不用脱稿,照着念就是了。”陈琰道。
“这得罪人的话,念都念不出口啊。”陈老爷环视周围,盯上了陈敬时:“老四,要不你来。”
陈敬时慢条斯理地吃完最后一口年糕,接过书稿一看:“这有什么念不出口的。”
言罢,他利索地走到供桌前,族人们陆陆续续放下筷子。
今年与北陈家彻底分家,重修族谱、重建家塾,族长难免又要诉说一番家史,敦促族人,凝聚人心。
拿着陈琰事先准备好的草稿,陈敬时对族人道。
“我陈氏自远祖迁至盛安已有百年,可谓子孙繁茂、族亲敦睦,家和人兴,又有七世子孙陈琰高中桂榜解元,实乃诗书传家、经年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