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正文完结(第21/23页)
不是传说这里头有甚么恒王宝藏的时候了。”
穆平和她闲聊至此,突然间心头一动,半是玩笑半认真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据我看来,这书却比那甚么恒王宝藏还要珍贵呢。这等奇书,若遇到那贤明大度的君主,只怕付之一笑,或是请了博学大儒去注解,这便是盛世到了。等到列为禁书,犹在那里穿凿附会,说甚么语含诽谤,意多悖逆的时候,离乱世也就不远了。你说为夫说的是也不是?”
晴雯诧异半晌,笑道:“我虽读过书,也不过略识得几个字罢了,哪里懂这么许多?只听得甚么盛世乱世的,心惊肉跳得紧。”
穆平忙道:“我不过是说笑罢了。咱们只是平头老百姓,过日子要紧。老百姓只要四海清宁,风调雨顺,又有甚么值得忧心呢?”说话间已是到了客栈门口,两人便进去了。
茜雪见他们平安归来,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自是欢喜。此时行装早已打点妥当,不愿南下的下人们早已遣散。次日众人共乘一艘大船,将京城中那些熙攘纷争皆抛于后头,一路南下而去。
第317章 结局(上)
天高云淡, 丹桂飘香。转眼间又到了天下士子秋闱应考的时节。
此时已是青莲教的叛乱平复后的第三个年头。平乱之时,为首的明王早施以极刑,余者大小头目亦有许多剿首示众的, 其余乌合之众, 早四散逃逸, 再兴不起甚么风浪来。故而四海皆定, 宇内清宁,更兼这几年风调雨顺,竟是百年一遇的好光景。
故而这金陵城中, 自是更加热闹非凡, 来往四面八方的士子们聚集在茶社酒楼之上高谈阔论,吟诗作对, 正是书生意气, 少年风流。
此时众人都围在一处,看那雪浪纸上头传抄的诗文,正是一首《姽婳词》, 一人在跟前高声诵读, 其余人在底下纷纷赞叹道:“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不知道从何处想来!实是绮靡秀媚之至,寥寥数字便已将姽婳将军林四娘的情态画得入骨。”
又有人感叹道:“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这几句亦是布置得极妙, 叙事辞藻华丽之至。怪道流觞宴上能凭了这一首《姽婳词》拔得头筹。佩服!佩服!”[注1]
茶社里也有那新来的书生, 见了这副热闹进项, 忙拉住旁边人, 拱手打听道:“不知这诗的作者是甚么来头?为何一干人竟对他推崇成这个样子?”
被拉住问的那人忙说道:“原来你竟不知!这诗的作者姓贾, 我辈皆尊称一声宝公,正是我金陵人氏, 从前开国之时,分封了八位国公,那独占其二的贾家,便是他家。后来那八公前后犯了事,皆没落了,贾家也被抄家削爵,幸有这位宝公力挽狂澜,去年恩科之时,接连中了举人、进士,在御前替贾家洗清了冤屈。”
新来的那书生听了,大惊道:“原来竟是昔年作《节妇吟》的那位宝公吗?此人不仅文章写得好,于诗词一道更是才情不俗。听闻他老人家虽年纪轻轻,却已经接连中了举人、进士,替贾家平反、光耀门楣自不必说,更是得圣上钦点特批,进了翰林院,这是莫大的荣耀呢!”
先前那人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位宝公却真正是位隐逸之士。今春清平王主办流觞宴,不知道为何竟以一本书坊里的闲书《姽婳将军小传》为题,教赴宴的诸位当场写一篇诗词,宝公便凭这首《姽婳词》一举夺魁。一时间长安纸贵自是不必说,许多世家子弟更是登门,备了重礼,说要拜他为师,都被他拒绝。偏生这节骨眼上,宝公的母亲王氏病逝了,若以他才学,走门路要朝廷夺情,亦非难事。只是宝公自家无意仕途,直接报了丁忧,辞官而去。连清平王都感叹不已,只说可惜呢。”
两人正说话间,突然见外头鼓乐声起,一阵吹吹打打拥簇着大红花轿过来了,两人不免顺着窗口往楼下看了一眼,见那迎亲队伍浩浩荡荡,不禁咂舌道:“这又是哪个豪门大族要娶亲的?”
突然有一个中年书生在旁边笑道:“原来你们不知道。这却是穆家办喜事。却也不是穆家人,是穆夫人的兄长如今住在穆家,在那里娶妻呢。”
那两人闻言亦是吃惊:“是顺义侯穆家?”
那中年书生点头道:“正是他家。先前平乱,顺义侯不惜倾家荡产捐了许多财物充作军饷,故而立了大功。圣上有意封他为郡王。他执意不肯。更是辞了爵位,和夫人隐居在这金陵城中。他那夫人,生得极是貌美,更兼一手好女红,在金陵城置办了许多织机,在那里办了个丝绸作坊,他家更是兼办着许多海上的生意,正是富甲一方。”
那两人听了不免崇拜非常,问道:“先生是何方高人,焉能知道这许多?”
那中年书生得意一笑道:“不瞒两位,我亦姓贾,从前也曾出仕,和荣国府贾家有几分渊源。想当年穆夫人在荣国府当丫鬟时,我还见过她哩。”
那两名年轻人见中年书生说话颠三倒四,不伦不类的,忙将他上下打量一番,见他面阔口方,直鼻方腮,相貌倒也端正,只是面上许多皱纹,显现愁苦之色,身穿一件揉皱了的长衫,颇为寒酸。两人一念灵光,突然醒悟,问道:“阁下莫非便是贾化贾时飞?”
那中年书生高兴道:“两位竟知道我的大名。在下正是贾化贾时飞。别号雨村,两位唤我雨村便是。”
那两名年轻人闻言立时变了颜色:“呸,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贾太师啊。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忘恩负义、卖友求荣之事早已天下皆知,早被罢官永不叙用的人了,这会子混在这里做甚么!”
旁边的士子们听到这话,纷纷往这边看过来,听说是那忘恩负义的贾雨村来了,一个个面上皆有鄙夷之色。
贾雨村无奈,只得慢慢走出茶社,却一眼看见外头道上一个青年乞丐正在向一个商人模样的人纠缠。贾雨村一眼望过去,见那个商人颇为面善,又低头想了一回,不是旁人,正是冷子兴,忙招呼道:“子兴兄如何到这里来了?”
那古董商人冷子兴自贾家抄家削爵之后,便寻了个由头休了周瑞家的女儿,只身一人在外头闯荡,因时运不济,却也三更穷五更富的,他见着招呼他的人是贾雨村,倒不嫌弃,只笑着说道:“许多年未见,犹记得当年姑苏智通寺外酒肆中相见之时,与老先生相谈甚欢。如今再度相见,实是你我有缘。正是他乡遇故知,当浮一大白!”
于是二人胡乱寻了一间小小酒肆坐下,冷子兴提起从前之事,向贾雨村道:“先前那名乞丐不是旁人,正是宝二爷从前的小厮茗烟。他却是个痴心的,早年听说为了一个丫鬟,被宝二爷发落到城外田庄里。颠沛流离了许多年,这会子还在打听那个丫鬟的下落呢。那丫鬟也是个人物,先后伺候过宝二爷、假王孙,还曾嫁到外头与一个行商做小。可惜时运不济,如今已是被大房撵了出来,不知道是流落烟花巷,还是到甚么地方去了。”
贾雨村心不在焉感慨道:“若果真如此,一个小厮,一个丫鬟,一个乞丐,一个烟花女子,倒也配得过了。我记得茗烟是个精明能干的,若是他们二人果真结为夫妻,从此有商有量,夫唱妇随的,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冷子兴冷笑道:“话虽如此说,但世人多贪慕富贵,只怕那丫鬟一心想着攀高枝,却不想嫁给一个乞丐呢。”
两人说了一会子话,又喝了几杯酒,复又说起穆家娶亲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