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240-270(第19/37页)
都是从哪里听来的闲言碎语?你怎知道夫人去忠顺王府做针线之事?说话若不谨慎些,若惹了祸事出来,连我也保你不住?”
芳官冲着鸳鸯做了个鬼脸:“放心,我们学戏出身的,别的不在行,与这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是有几分心得的。”
这日穆平直到傍晚时分才回来,脸色疲惫,衣裳外头皆是油烟味。晴雯亲自与他收拾了,也不敢多问,只吩咐厨房备一碗□□糖粳米粥与他提神消乏。
刚端了过来,穆平却一骨碌从炕上坐起,握住晴雯的手说:“幸不辱命。世子爷今日说,他昨日已经写了一封书信到仇太尉府上了,吓得仇太尉赶紧带着儿子登门谢罪,再三说都是底下人未听清楚吩咐,自作主张的缘故。已是吩咐人将那江氏商人放了的,只怕明日便归家了。”
晴雯闻得此信,又惊又喜,忙去寻茜雪,将这一消息告知。茜雪喜得跟甚么似的,千恩万谢的,连夜便要收拾了归家,早被众人劝住,第二日清晨遣了车马,管家来顺亲自送她归家。
又过了两三日,茜雪夫妇郑重其事过来拜谢,将自家的田庄、铺子等各项契纸一并献出,投身为奴之意甚诚。只晴雯执意不肯,道:“你夫君酷爱读书,将来或许科考有望,何必为了这些小事便执意绝了这等晋升之阶呢。更何况铺子里仍留有我的本钱,仇太尉家污蔑那铺子的胭脂用了进贡之物,若果真屈打成招,做成铁案,便是连我也讨不得好去。故而这番也算自保罢。你们又何必如此?”
双方僵持不下,茜雪见晴雯执意不肯,又道:“既是如此,我二人也不敢强求,便请夫人收下这铺子的契纸,我二人从此便代夫人管那间铺子罢。夫人若连这个还不肯,却是瞧不起我等了。”
晴雯知道,但凡有爵之家,多半都有自家产业,为掩人耳目,使人代管。她见茜雪态度坚决,倒不好再推辞,只得勉强点头应了。
京城之中本无机密之事,只是流传过程中,难免以讹传讹,最终面目全非。晴雯夫妇助着江家铺子讨回公道之事,流传了几天之后,已俨然变了模样。一日来顺家的在外头采买时候,听人说的故事是:那江家铺子原本便是顺义侯家的产业,因有爵之家不好直接从事商贾之业,才寻了江氏夫妇代为看管。那锦衣府仇太尉一家向来跋扈,因贪图那胭脂膏子的配方,这才刻意寻事,岂料竟踢到了铁板。
一时之间,许多官宦人家都信以为真,误以为顺义侯果真大有脸面,竟可轻松压过仇太尉一家了。从那之后,往顺义侯府送礼的人竟没有停过,便连贾雨村之妻这种,晴雯摆明了不待见的,也还是寻了各种由头,觍着脸上门来奉承。
晴雯不厌其烦,常吩咐鸳鸯等人胡乱寻了些理由闭门谢客。穆平在旁默默看着,等到鸳鸯等人退下,忍不住开口问道:“这是怎么了?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想来这贾氏夫人必是得罪你甚深,不然的话也不至于此。”
晴雯笑道:“那倒不是。她本人倒是没甚么。只不过我厌恶大司马贾大人的为人。”将贾雨村与林黛玉一家的过往说了一遍,道:“这位贾大人貌似忠厚,实则奸猾,若与这等门户结交,往后不定被他们怎么陷害呢。倒是索性一并推了去,落得清清静静才好呢。”
穆平闻言,连连赞叹晴雯想得周到,又问道:“这大司马贾大人一家自是如你所说,不可深交,免得生事。但其余那些人家,又怎么得罪了你?你这一闭门谢客,岂不是连他们也拒绝了?”
晴雯道:“咱们从前从未同这些人家来往,也谈不上甚么过错不过错的。只有一样,如今他们肯上赶着同咱们家结交,只怕是误听信了京城中的一些传言,想着咱们家能帮他们忙罢了。如今贪图了他们这些礼物,将来若他们果真遇到事,是帮还是不帮,岂不是左右为难?”
第256章 嫁女
穆平见晴雯说话时候, 神情娇俏,再听她言语里句句皆是为自己打算的意思,心下早已痴了, 喃喃道:“有妻如此, 夫复何求?”
又道:“你放心。我既是你的夫君, 必当尽心竭力为你遮风挡雨。你更不必怕他们求上门来。但凡你应下的, 我必想方设法成全于你。”
晴雯一愣,想了想笑道:“侯爷越是这般信任于我,我越是要守紧篱笆, 教侯爷更无后顾之忧, 又岂能为了眼前的那些阿谀奉承,教侯爷为难?”
穆平听了这话, 心中本该欣慰的, 不知道为何,竟涌起一股失落,良久才道:“众人皆说夫妻相处之道,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者方为上乘。但我却觉得, 这般虽礼数周全,却显得有些生疏了。”
晴雯诧异道:“哪里生疏了?你我二人朝夕相对,有商有量,若我做得有甚么不对之处, 不妨直说?”
穆平轻叹了一口气道:“若要我细说, 却也说不上来甚么道理。只是犹记得初见你之时, 你眼波流转、一颦一笑皆是风情, 我当时便看痴了。”
晴雯笑道:“原来是说这个。我那时年纪尚小, 尚不懂事,如今既嫁了你, 自然样样依了做妻子的道理来。当年出阁之前,老太太也时常教导我说,身为正室,必然要处处合乎礼仪,落落大方才好。”
穆平听了,觉得晴雯的话句句都对,竟无处可驳,但不知道为何,心中仍是说不出的憋屈,想了想又道:“旁的姑且不论。如今正是咱们私下里相处之时,再没有别人,你口口声声侯爷,虽合乎礼法,却太过生分,不若换个称呼?”
晴雯想了想:“换成夫君可好?”
穆平哪里肯就此罢休,软磨硬泡,到底要晴雯改成“平哥儿”,才了结此事。
又过了几日,东安郡王府忙着为嫡子娶亲。晴雯少不得过去帮忙。
只见平日里雍容华贵的东安郡王妃亦有几分焦头烂额的光景,忍不住向晴雯抱怨道:“如今老太妃娘娘仙逝,尚未满一年呢。虽朝廷只明令禁止筵席音乐,三月之后,便再未禁止婚嫁,但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谁家婚嫁不要大操大办,连筵席音乐都不许,还如何婚嫁?”
又道:“整日里只说以孝治国,又说深感老太妃娘娘恩德。如今这节骨眼上,怎地全然不顾了。两家孩子年纪都还小,又不是等不起。这已是定下的事情,何必这般急急请了旨,操办起来?如今既无筵席也无音乐,我儿堂堂的大婚之日,难道竟被旁人瞧笑话不成?”
晴雯来前,早听相熟的管家婆子说了,说东安郡王妃为了筹办儿子和宁玉郡主的大婚,很是操劳,被东安郡王斥责了几次,又落了忠顺王妃明里暗里的褒贬,因而满腹怨气。若非如此,也不至于冲着晴雯说出这么一大通话来。
晴雯起初也觉得忠顺王府为了嫁女之事,太过急躁,竟不惜请了圣旨,定了婚期。如此倒是堵了言官之口,但外头老百姓却不这般想。又说宁玉郡主思春心切的,也有说东安郡王世子见色心喜的,还有的说东安郡王世子屋里的通房丫头珠胎暗结,不得已才匆匆请婚,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若非晴雯曾在东安郡王府中住了小半年,深知这府里的事,只怕也真信了的。
想来东安郡王妃如此生气,一来是为了筹办婚事受了褒贬,二来也是为自家儿子鸣不平。若说豪门世家的王孙公子,哪里家里没有几个通房丫头的?只要未在主母过门前抬成姬妾,或是闹出人命来,都只是风流韵事罢了。东安郡王世子原本也是如此,谁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