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醉酒花间: 23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苏景殊醉酒花间》 230-240(第13/32页)

  王韶犹豫不决,他感觉这样像背後说人坏话,若是让李大人知道他做了什麽,今後见面该如何相处?

    官家派他到秦凤路开拓河湟是相信他的能力,要是遇到点问题就让官家帮他解决,岂不是反过来说明他无能?

    不、不行,这事儿只能靠他自己。

    苏景殊没打算替王韶做主,他只是提个建议,采纳不采纳王韶自己决定。

    反正他很赞同先打河湟再打西夏。

    狄元帅也赞同,并举双手双脚表示支持。

    王韶的招抚方略和范文正公当年的想法差不多,先拉拢河湟一带的番人首领,然後收编番人部衆并让内附的番邦和汉人混居,之後统一训练番兵,让内附的番兵来成为他们拓边的先头兵。

    番邦各部地盘划分很明确,首领带着部衆拖家带口来到大宋境内,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自然也归大宋。

    俞龙珂是河湟一带势力顶尖的大贵族之一,他选择归附大宋,他在古渭寨的地盘自然也归大宋朝廷。

    其他小部落没有俞龙珂那麽大的地盘,可是蚊子腿也是肉,归附的部落多了带来的土地自然就也多。

    沿边各州之後利用新拿下的土地屯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军队的後勤。

    西北地广人稀,人和地盘他们都要。

    先拉拢再拆分,番人和汉人都需要思想教育,正好直接放在一起上政治课。

    当兵要有当兵的觉悟,思想觉悟上不去没法真正提升战斗力。

    只要能招抚,来多少人他们就能留下多少人,务必让那些归附的番邦在大宋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主动归附部落是他们自己人,叛逃的话就是敌人。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他们大宋只接受归附不接受往境外迁徙,想走也行,先打过他们的边境守军再说,西北军的将领都等着呢。

    好时机千载难逢,别说王子纯受不了白白浪费好机会,西北各州有心气儿的文臣武将都受不了。

    可惜狄元帅是永兴军路的经略安抚使,不好插手管秦凤路的事情。

    秦凤路的经略安抚使李师中不支持招抚番邦,俞龙珂有官家的册封可以妥善安排部衆,跟风前来归附的小部落却没有那麽好的待遇。

    苏景殊拖着白玉堂到秦州的时候王韶就在发愁怎麽安置人数不多的小部落。

    西北沿边属于大宋、西夏、青唐吐蕃都没能切实掌控的三不管地区,几百几千人的小部落数不胜数,一个两个好安排,数量一多总人数和俞龙珂的部衆不相上下。

    别说李大人有意见,连王韶自己心里都不停的犯嘀咕。

    沿边要防备突然开战各地都有囤粮的习惯,可朝廷怕边将拥兵自重对囤粮数量有严格的控制,一旦开战囤的粮食只能应急,後勤还是得靠京城调配。

    俞龙珂那十几万部衆已经让经略司头疼不已,现在跟风归附的又有十几万,这些番邦部落真的不是故意来消耗他们粮草的?

    拒绝肯定不行,让他们白吃白喝更不行。

    大宋的地盘不养闲人,没活儿也得给他们找点活儿,何况他们真的有活儿。

    西北各州都在加紧修建堡寨,厢军干什麽就让归附的番邦部落跟着干什麽。

    从来只有不够分的劳力,没见过还有不够分的活儿。

    掌管军民财政和军需物资的衙门为了妥善安排番邦部衆几乎是连轴转,李师中也没在明面上和他过不去,只是不管不问而已。

    但是吧,一把手的态度如此,底下人的反应可想而知。

    经略司本就事务繁忙,大宋的官府衙门又是出了名的叠床架屋,只要中间有一个官员不配合,後面的事情就进行不下去。

    催也不行,人家确实有正经差事在忙。

    政务积压是经略司的日常,差事有先来後到,没有放着前头的事情不处理反而处理後头的事情的道理。

    听上去很合理,仔细一想哪哪儿都不合理。

    事有先来後到,但也有轻重缓急,不能只看先後不分缓急。

    他这还是个进士出身的文臣,换个武将来主持开拓河湟怕是把命都搭在这里。

    苏景殊:……

    白玉堂:……

    确实是举步维艰。

    白玉堂不喜欢管这些弯弯绕绕,他遇到这种事情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流程卡哪儿就扛着刀去哪儿。

    看秦凤路的情况以及王机宜的处境,他的法子不可行。

    下面有请苏机宜开动脑筋。

    苏机宜:……

    你那法子除了你自己外放谁那儿都不能行好吧。

    不过王子纯这情况的确难评,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麽好主意,还是建议和官家汇报一下让官家从源头解决问题。

    他接下来的计划如果成功会有更多番邦部落前来投奔,要是现在连目前这些归附的番邦都没法妥善安置,他们即将要进行的计划就会弄巧成拙。

    解决办法一:王韶本人出面找官家求助。

    解决办法二:他出面找官家求助。

    解决办法三:绕开李师中将前来归附的番邦部落安置到其他几路。

    前两个法子都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第三个法子不太建议。

    李师中是秦凤、泾原两路的经略安抚使,这两路正好和青唐吐蕃接壤,没有部落愿意内附之前先走个长征。

    就在王韶决定担上“无能”之名求助皇帝时,远在京城的官家便先一步将李师中调离西北。

    开拓河湟是平定西夏的关键一步,朝中很多大臣不看好他看好。

    王韶资历太浅,即便有能力也不能直接提拔成一路主官,但是顶头上司和他政见不合也不是办法。

    子安接下来要和王韶一起搞事儿,秦凤路的主官不支持王韶自然也不会支持那小子。

    这可不行。

    换不了王韶,那就换李师中吧。

    忽然收到调令的李师中:……

    喜从天降的王韶:!!!

    子安是他的大福星!!!

    苏景殊也有点懵,惊喜来的太突然,有种被石头绊倒後还没开始哭诉告状家长就已经把石头踢开的感觉。

    就是对李·石头·师中不太礼貌。

    新来的秦州知州兼秦凤、泾原两路经略安抚使是王珪,巧了,也是他那届的考官。

    唔?

    他考试那年主要的考官有冯京、梅尧臣、韩绛、王珪,除了年纪大身体虚弱的梅先生,其他几位都被官家派到了西北。

    一个陕西转运使,一个陕西安抚使,一个秦州知州兼秦凤、泾原两路经略安抚使。

    该、该不会真的是因为他吧?

    小小苏大人受宠若惊,很快将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甩出去。

    官家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