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醉酒花间: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苏景殊醉酒花间》 200-210(第13/30页)

的心值得表扬,但是没有能吃苦的身体有心也白搭。

    推广农田水利的重任在条例司解散後就落到了司农寺衙门,郏亶一直负责的就是这些,胡大人刚到司农寺的时候就试图和他一起去考察河道,结果第一天忙里忙外但是只能帮倒忙,第二天更离谱,因为前一天劳累过度迈不动腿,最後是被随从八擡大轿擡回的城。

    苏景殊:额……

    他是司农寺中来的最晚的那个,这事儿他还真不知道。

    郏亶是过来人,他对胡大人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清楚不过。

    跟他出城不是不行,只是接下来要做的事不光有考察河道和整理历朝的治水之法,还要深入民间查访两岸百姓的看法,劳累程度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胡大人撑得住吗?

    苏景殊唏嘘摇头,看他们胡大人这黑眼圈都熬出来的模样,别说实地走访,就是别人干活他看着都不一定能行。

    天气转暖不代表已经暖和,城外山野间可能还和冬天差不多,为了不再出现骑马出去八擡大轿擡回来的惨状,胡大人还是安心在衙门里待着吧。

    待在衙门也不用一直埋头公务,偶尔可以找些农学方面的书,他们司农寺别的书不多就农学的书多,即便纸上谈兵比不过正经打过仗的,那也比什麽都不懂强。

    再不济去练练数算也行,对账的时候用得着。

    也不是所有司农寺的官员都通晓农事,衙门里没种过地的官多的是,包括他自己也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夥,以前怎麽干今後还怎麽干就行。

    他们胡大人可是探花郎,到哪儿都能发光发热。

    郏大人搓搓下巴,胡大人不行,苏大人倒是个不错的同行人员。

    听说苏大人画图有一手,方便让他见识见识传说中的神赐之手吗?

    苏景殊:???

    “什麽东西?”

    他不知道的时候又多了什麽见鬼的传闻?

    郏亶哥俩好的将人揽到院子里坐下,“听闻当年开封府和禁军铲除作恶多端的无忧洞时有苏大人的参与,现在都水监还保存着苏大人当年留下的草图,地下水渠的图纸和山川河道无甚区别,苏大人有这本事怎好一直藏着?”

    他常年在山野间考察,非常清楚图纸的重要性,虽然他自己也能画,但是衙门里要是能出个擅长画图纸的人才他能恨不得将人捆在腰上随身携带。

    可惜苏大人是他的上司,只有人家随身携带他的份儿,反过来不可行。

    苏景殊无奈,“京城周边的河道图纸郏大人不是有吗?”

    这是他们司农寺中最精通水利的人才,所有资料都优先供他取用,司农寺里找不到的他们就去别的衙门借,总之就是要什麽有什麽。

    别的地方的山川河道可能不清晰,他们现在在京城,开封府附近的河道图再不清楚还能得了?

    郏亶理直气壮,“现在的图纸都是三五年前的了,不知道河流有没有改道,还是亲自考察过的用着更放心。”

    苏景殊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谁家河道三五年就改道啊?”

    郏亶脱口而出,“黄河。”

    苏景殊:……

    这个没法反驳。

    黄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春秋以前还只称“河”,到他们唐宋已经变成“黄河”。

    大河两岸农业发达,但是河水中泥沙太多,下游的河道过不了多久就会填满淤泥成为地上悬河,等河底淤泥太多容不下那麽多的水,结果就是决堤。

    黄河决堤,河水朝地势低的地方而去形成新的河道,等淤泥满了再决堤再形成新的河道。

    这个问题在现在几乎是无解的问题,每次黄河决堤都会导致方圆几百里生灵涂炭,但是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人力也斗不过天,只能等黄河改完道再想办法赈灾。

    正常情况下黄河改道一次能过上几十年的太平日子,架不住他们现在不正常,黄河的河道隔三差五就来个决堤。

    至于现在的黄河为什麽隔三差五就找地方决堤,啧,他都不想说。

    因为黄河有枯水期,冬天水量减少还会结冰,冰层冻结实了甚至可以在上面跑马,所以从来只听过长江天险没见过谁拿黄河来当天险御敌的。

    以往的大一统王朝疆土广阔,北边有长城在也不需要将黄河当成军事屏障。

    就是吧,大宋的疆土和汉唐没法比,不光没法比,北边还有个卯着劲儿和他们争正统的辽国。

    万里长城都在燕云十六州境内,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手里,北方契丹骑兵从此可以长驱直入南下劫掠,能挡住辽□□芒的只剩下他们的母亲河。

    拿黄河当防范辽国的也没什麽,长城没了总得找点别的屏障来安心,到这里都还没问题。

    直到真宗年间,有个叫李垂官员在河北当官的时候发现黄河有向北改道的趋势,于是连忙编了部《导河形胜书》建议朝廷想办法让黄河往东流。

    向北改道是万万不行的,再往北就是辽国境内,大宋这边本来就只剩下黄河一道天险,连黄河都归辽国了还能得了?

    契丹的骑兵长驱直入已经够吓人了,黄河改道向北就是给辽国多一条南下入侵的水路,不行!不可!万万不许!

    李垂李大人忧心不已,他那部《导河形胜书》写的很长,计划也写的很周全,比他平时搞事情写的计划书还要详细,全文只有一个意思:如果能让往东流,黄河就能稳定下来,两岸百姓能靠黄河水来种田,契丹人也没法凭借黄河打过来,完美。

    苏景殊不知道当时的朝臣听见这种说法是什麽心情,反正他知道之後心情很复杂。

    黄河为什麽会向北改道?因为水往低处流,北边地势低东边地势高。

    计划书谁都会写,只要把黄河流经的河道换一换,大宋的百姓就能获利无数,可是有个问题,河道是说换就换的吗?

    这又不是玩创世游戏,想把河流放哪儿就放哪儿,人力改造寻常小河都难,他上来就想让黄河挪窝真是厉害死了。

    万万没想到真宗皇帝看了之後觉得计划很不错他很满意,然後就去让三司做预算,看看调动多少役夫花多少钱能让黄河继续留在大宋境内。

    不是,他是被契丹人吓破胆了吗?

    黄河啊!那是黄河!每次改道决堤都会导致泽国千里的黄河!

    也不知道真宗皇帝到底咋想的,要是为了治理黄河想给黄河改改道也就算了,为了防范辽国给原本没有决堤意思的黄河改道,怕是没亲身被洪水冲过不知道“决堤”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麽。

    然後三司就真的给出了预算,筑堤七百里至少要征调役夫二十一万七千,工期至少四十日,且上不封顶。

    吓的真宗皇帝连需要多少钱都没敢看就连忙放弃了这个计划。

    当时澶渊之盟才签订不久,朝廷没那麽多钱用来给给黄河改道。

    再说了,黄河只是有北流的可能,现在还在大宋境内,等什麽时候真的北流了再说。

    苏景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