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250-260(第17/18页)
库里的金银粮食呢?
城里什麽都没有,他要这城有何用?
嵬名成遇很後悔,但是後悔也没用,灵州城守不住兴庆府必须得守住,不然祖宗的基业就真的要玩儿完。
灵州的守军和百姓迁到兴庆府,好歹让城里没那麽空荡。
军中民间都不能闲着,宋人的火炮威力太大,他们得想办法把大军挡在外面。
不能让宋军靠近城池,火炮的炮弹轰过来再厚的城墙都撑不住,必须想法子将敌军挡在远处。
加厚城墙没啥用,嵬名成遇便让麾下将士和百姓加紧开挖护城河,在原本的护城河外面再挖一条河,挖好之後直接引黄河水,就不信宋人的火炮还能从天而降。
怀州城,梁太後和梁乙埋带着这些年培养出来的梁氏主力越想越不服气,嵬名氏的蠢货在小皇帝死後自称为帝的一个巴掌数不过来,那群蠢货能称帝,他们梁氏为什麽不行?
纵观整个大夏,目前兵力最多的是他们梁氏,不是所谓的嵬名氏皇族。
嵬名氏能称皇称帝他们梁氏也能!
可惜这种事情只能想想,他们再怎麽生气也留着理智,这时候称帝只会让局面对他们更加不利,目前最重要的是渡过难关,而不是和嵬名氏置气称帝。
事已至此,怀州怕是也守不住了。
宋军来势汹汹,血肉之躯扛不住火炮,强行抵抗只能徒增伤亡,为今之计只有保存实力再做打算。
兴庆府、怀州、定州、顺州都挡不住宋军,实在不行的话就翻越贺兰山。
“再等等,最多两个月,辽国肯定能派兵支援。”
梁太後深吸一口气,如今也只能这麽安慰自己。
他们经常和辽国合作对付宋国,辽帝再昏庸也该知道唇寒齿亡的道理,宋帝野心勃勃,今天能灭夏明天就能灭辽,就算辽帝看不出风险辽国的臣子也得提醒他有这个风险。
宋帝已经停了两国的岁赐岁币,等他平定西北腾出手来,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还保得住吗?
辽帝昏庸,辽国朝堂上却还有不昏庸的臣子。
梁乙埋磨了磨牙,只恨吐蕃董毡部太没本事,堂堂赞普竟然连五万宋军都挡不住。
当年联姻时说好的守望相助,结果可好,他们的公主嫁了过去,遇到难处时吐蕃却连半点忙都帮不上,早知如此就不该让公主嫁过去。
梁国相心里明白当初的联姻是怎麽回事,也直到董毡为什麽不出兵支援。
如果被宋军围攻的是青唐吐蕃,他也不会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费劲去支援,但是现在被围攻的是他们,董毡不来帮忙他就得骂。
宋军能挡住吐蕃军队,还能派大军到辽国境内阻拦辽军不成?
好在还有辽国能帮忙,等渡过这次的难关,西夏就是他们梁氏的天下。
……
京兆府中,苏景殊也不明白那群嵬名氏的家夥为什麽非要抢一个用不了几天的名号。
抢吧抢吧,谁抢到手谁当亡国之君。
苏知州有心随军深入西夏境内,奈何他在转运司时干活效率太高,开战之前冯大人就直接将人薅走了。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跟着狄青能干啥?去军中还不够耽误事儿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赶紧跟他回转运司算账去。
在西北历练了几年後已经能以一当十的“文弱书生”苏大人:……
行吧,他去转运司算账。
唉,人才在哪儿都吃香,太受欢迎他也很烦恼。
此战西军出动了全部兵力,灭国之战不好打,朝廷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万万没想到西夏打起来会如此拉胯,两军甚至没怎麽正经交战,光对面的内战就看的人眼花缭乱。
何必呢?
梁氏率兵撤出怀州,鄜延路和河东路联军自怀州渡河直抵兴庆府。
嵬名成遇投降到一半带着军民跑去兴庆府,投降的事情作罢,狄元帅率领的主力军同样一路北上直奔兴庆府。
对面就是西夏的都城,灭国之功近在眼前,西军诸将愈发沉着冷静,都知道接下来将会是一场恶战。
就在此时,阵前所有将领都眼睁睁看着嵬名成遇引黄河水来了个水淹兴庆府。
所有人:???
他……想拉着兴庆府所有军民给他陪葬?
自杀就自杀,搞这麽大动静干什麽?
西军将士除了沉默还是沉默,谁能想到身在大宋还能看到现成的“水淹七军”?
狄元帅沧桑的抹了把脸,有点後悔没把苏景殊带在身边。
汉末三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百姓对具体史事可能不了解,但是对故事里描写到的内容都能侃侃而谈。
那小子笔杆子玩的溜儿,要是让他看到西夏自己引黄河水淹了国都的奇事,没准儿坊间就能多个和汉末三国一样的常青树题材。
不是,嵬名成遇怎麽想的啊?
西北干旱少雨,全年的雨季都集中在夏天这几个月,今年西夏大旱,离河道远的地方几乎绝收,连黄河的水量也比往年低很多。
旱情出现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经验丰富的老农都会防备旱涝急转,有时候前面几个月不下雨,到雨季後几场暴雨下来又会转成洪涝。
兴庆府位置好,旱涝都不容易影响这边,但是备不住自己作死。
这儿是没怎麽下雨,别处下雨汇到河里也能造成河水暴涨。
这时候引黄河水来当护城河,他是觉得几天时间能给黄河挖条支流吗?
不知为何,忽然想起来大宋那几位想给黄河改道的“能臣”,他们应该和嵬名成遇很有共同语言。
三路兵马在兴庆府外汇合,最开始还有想着要不要去救一下灾,後来发现水势越来越大连忙往高处退,生怕不小心也被大水给冲走。
京兆府收到前线的最新战报後也都陷入沉默,他们想过打完仗後清点伤亡会如何如何,但是没想到仗还没打完就要先筹备赈灾。
水淹兴庆府之前兴庆府是西夏的国都,水淹兴庆府之後兴庆府是大宋的兴州,不管是番人还是汉人都是大宋的子民,赈灾救民的任务是跑不了的。
苏景殊捶捶脑袋,将脑袋瓜里循环播放的“不幸误落悬崖摔死七人,误入山涧淹死九人,误落猎户捕捉野猪之陷阱夹伤一人”甩出去。
他不是白翻译,不需要他念战报。
就算念战报,他们大宋的战报也离谱不到那种程度。
大聪明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当年辽国西夏看大宋折腾黄河大概就是这个心情吧。
“大人,咱们这儿谁去河北赈过灾?”苏景殊稳住心情,假装自己见多识广稳如泰山,“现在这情况和当年六塔河决堤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不是还得调些精通水利的官员过来?”
冯京瞥了他一眼,“大宋愿意赈济灾民是兴庆府百姓的福分,大宋不愿意赈济也没人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