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240-250(第1/23页)

    第241章

    *

    汉家安定天下的最高战略一直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到了大宋有点走极端,但是最基本的指导思想从来没有变过。

    不战而屈人之兵,换句话说就是以德服人。

    吐蕃木征部明显不愿意臣服大宋,王韶接下来的任务除了经营已经到手的通远军镇洮军就是招抚木征。

    手段可以是劝降,也可以是武力征服。

    大宋的朝堂能消停半个月都是稀奇,这次也不例外。

    辽国张罗起三十万大军却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让朝中那些畏战如虎的大臣安静了几天,等西北战报送回京城,一群人关于招抚木征的问题又开始吵。

    以王安石为首的大臣态度坚定必须收复河湟,木征所掌控的洮河地区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不能放过。

    以枢密副使吴充为首的部分大臣主张将已经改名为镇洮军的武胜军还给木征,好让木征感受到大宋对他的友好永远心向大宋。

    官家:……

    谁给他们的错觉让他们觉得能这麽干?这麽多年大宋靠这个法子收服过一个番邦部落吗?

    官家已经懒得和那些动不动就提议给番邦送地盘的家夥吵架,只要他听不见就等于没出现,那些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木征控制的洮河一带位于西夏上游,河流上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不择手段丧尽天良,从上游投毒都能让西夏元气大伤。

    咳咳,此法有伤天和不能用,他就是打个比方。

    总之就是,目前木征占据的地盘必须得回到大宋手中。

    那儿不光是西夏上游,还是大宋进入河湟的必经之地,河湟本就是汉地,以前是大宋没能力收复失地,现在有能力了必须安排上。

    那些动不动就想割地求和的家夥也别忙活了,岭南欢迎他们全家。

    乱七八糟的话不用管,听他的就行,能招抚就招抚,不能招抚就武力打服,总之必须将失去多年的土地拿回来。

    收复失地天经地义,这事儿大宋占理。

    皇帝的态度在那儿摆着,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通远军和镇洮军都是番邦聚居地,连打带劝能让绝大部分部落的首领都低头听话,剩下那些实在不愿意归附也没关系,直接杀了以儆效尤。

    主动归降的有官职爵位,被劝降的也有官职赏赐,挨过打的愿意听话也有奖赏,实在不愿意听话的还能人头落地。

    待遇阶梯如此明显,别说通远军和镇洮军的番邦部落首领要缩着脖子做人,连木征和更远的董毡麾下的部落首领都开始人心动摇考虑後路。

    给汉人当小弟不是啥丢人的事儿,祖先能干他们也能干。

    就是说,主动归附会不会卖不上好价钱?

    都说上赶着不是生意,被汉人劝降才有牌面,主动找上门总感觉低人一等。

    可是汉人招降也要挑挑拣拣,万一对家被挑上他们没有被挑上怎麽办?

    端着姿态可以提高身价,要是汉家朝廷压根没看上他们,他们再端着就该闹笑话了。

    是求稳主动服软请求归附,还是坐等汉家使臣到他们族地招降?

    很多部落首领都想选後者,但是他们又不确定後者保不保险,于是就一直纠结着拿不定主意。

    汉家大军一时半会儿打不过来也没关系,他们这是未雨绸缪,等到打过来再纠结就来不及了。

    唉,真愁人。

    王韶不知道远方吐蕃部落首领们在发愁什麽,他最近在忙着修堡寨屯田经营刚到手的地盘。

    通远军离秦州太远,镇洮军离秦州更远,两地都很容易被掐断补给,屯田筑堡迫在眉睫。

    秦州官府的人要以秦凤路的军务为重,能跟他一起深入河湟的官员不多,冯京直接从京兆府派了好些人过去帮忙。

    官家已经明言要王韶收复失地,他这个转运使必须得把後勤工作做好。

    有冯京的帮忙和王珪的一路绿灯,王韶先在通远军西北不远处修建渭源上下两堡,然後将渭源堡到秦州的渭水沿岸五百里都划为可供开垦的土地。

    地广人稀的地方最适合搞大规模屯田,百姓不够士兵来凑,只要把田垦出来,接下来打仗的物资就有了。

    先开垦荒地囤粮,然後找个合适的地方设市易司来吸引商贾赚钱养兵,就和种世衡老将军当年经营青涧城一样。

    只要进行的顺利,他们不需要朝廷另外拨钱,只靠边地贸易也能筹集到足够的军费来收复失地。

    进行的顺利的前提是没人反对,屯田还好,转运司可以直接做主,设市易司需要京城的许可,京城不同意边地就设不了市易司。

    问题是,有人觉得在通远军设市易司会影响秦州的税收,而且通远军离大宋腹地太远,在那边攒钱囤粮风险太大,不管是屯田还是设市易司都持反对意见。

    之前为什麽反对深入西夏境内修筑罗兀城,现在就为什麽反对在通远军屯田设市易司。

    冯京有资格批准王韶在渭水沿岸屯田,却没资格批准他在通远军设市易司。

    不过没关系,天下终究是官家的天下,官家同意就行。

    冯大人到陕西来就是奉旨搞钱,通远军设市易司赚的是番邦部落的钱,就算对秦州的生意有影响也不会太大。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做生意最忌讳束手束脚,干什麽都瞻前顾後还赚什麽钱?

    这不让干那不让干,他们不穷谁穷。

    还好官家清醒。

    冯京给通远军市易司准备了三十万本钱,其他地方的市易司都是这麽多本钱,通远军市易司随大流,三十万不算多也不算少,有什麽急需用钱的地方还有陕西转运司撑着,不怕钱不够用。

    通远军的垦荒屯田和边地贸易进行的如火如荼,定边军的垦荒屯田和边防建设也进行的热火朝天。

    管理城池第一步:统计现有真常驻人口。

    定边城是一座废墟上新建的城池,百姓寥寥无几,入目所及全是兵。

    很好,第一步省了。

    管理城池第二步:了解周围的环境吸引常驻人口。

    城外有几座山几条河多少适合开垦的荒地?有没有尚未发现的矿産资源?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是否通畅?现有的舆图准确不准确?

    这种事情放别的地方需要大量人手现场勘察,对苏景殊来说却很简单,他只需要沿着现有的舆图跑一圈就能将定边军境内所有山水道路矿産资源标的清清楚楚。

    描图,他是专业的。

    就是耗时间。

    舆图这东西属于机密,苏景殊手里留一份,往京兆府送一份,往京城送一份,除此之外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几十年前的旧图。

    周边的自然资源勘察完毕,之後就是滋生人丁,别管抢来拐来还是骗来,只要来了就是他们定边城的人。

    西北沿边各堡寨刚建起来的时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