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180-190(第9/21页)

装穷的家夥,现在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心存侥幸的人出现。

    太子殿下眼睛一亮,“我运气还挺好,好几天没出现的场面都让我赶上了。”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随行人员都没见过这场面,那边刚有动静这边就都竖起了耳朵。

    苏通判在某些事情上是有天赋的,既然有人不要脸的装穷来逃避利息,那他就竖个公告栏来宣传宣传。

    差役对这种事情已经是熟门熟路,将人揪出来後往公告栏一放,问出基本信息就贴在公告栏上,然後找个嗓门大的差役过来念。

    XX县XX乡XX村XX,家有良田XX亩,房屋XX间,耕牛XX头,佃农XX户……

    先把家底抖落出来,然後再说他今天干了什麽,来来回回念几遍,加上周围乡里乡亲的指指点点,再厚的脸皮也撑不住。

    粮仓划片区,来这儿登记借钱的都是附近的百姓,七拐八拐就能扯上亲戚,不出三天事情就能传遍交际圈。

    活在世上不只当官需要名声,经商还讲究和气生财呢,名声太坏总归不是好事儿。

    这法子出来後迅速推广到底下县乡,不得不说,效果非常好。

    小金大腿的运气果然好,刚来就能看上热闹。

    公告栏旁边的“幸运儿”听着差役念他家的田亩数以及周围百姓的哄笑面红耳赤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可是现在後悔也晚了,脸面丢的干干净净,今年也没法再找官府借钱。

    太子殿下笑不出来。

    小夥伴讲登州境内的新法施行步骤一步步讲给他听,他觉得这麽干已经找不出钻空子的余地,可真到实施的时候还是有问题。

    在朝中制定政策难,在地方推行政策也难,世上就没有简单的事情。

    “看来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很有必要。”

    苏景殊挑挑眉,“条例司的下一条新法和清查耕地有关?”

    “这倒没有。”赵顼摇摇头,“朝中反对青苗法的言论太多,条例司近期应该不会再有新政策,只是王相公之前提过要清量土地,估计青苗法稳定下来後就会提上日程。”

    苏景殊耸耸肩,“到时候反对的人估计比现在还多。”

    朝臣反对青苗法用的理由大多是与民争利,还有就是韩相公那样从政策本身的疏漏入手来提意见,青苗法本身和朝臣没什麽利益相关,丈量土地不一样,私藏土地的可不一定都是没有官方背景的地方豪强。

    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逃税的情况很常见,这事儿其实不难解决,朝廷将所有土地登记造册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之前推行方田三试三罢,老王要是再提就是第四次了。

    前三次都因为清丈困难加之豪强地主极力反对而废止,第四次能成吗?

    赵顼眯了眯眼,“反对归反对,真正拍板做主的是皇帝,只要皇帝想,满朝文武都反对也没用。”

    意见是给讲道理的人看的,皇帝要是什麽都听哪儿来那麽多昏君?

    当然,他不是说他爹是昏君。

    他的意思是,这几年国库宽裕,大宋的军队不光能镇压叛乱,也能镇压不听话的地主豪强。

    第185章

    *

    太子殿下在粮仓待了一上午,越发认识到消息灵通的重要性。

    丈量田地要提上日程,成立六扇门也要提上日程。

    人手不够没关系,没人主持也没关系,他感觉他可以试试,等将来找到合适的人选後再把六扇门交出去就是。

    他将来要接手的是整个大宋,在接手天下之前先拿江湖练练手完全没毛病。

    爹爹要是放心的话,把皇城司一起交给他也行。

    皇城司不隶台察不归三衙,是皇帝专属的亲信班子,和统摄诸班禁卫的殿前司互不统属。

    虽然管事儿的三个勾当皇城司公事都是文官,下面负责具体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任务的才是武官,但是本质上还是禁军。

    是禁军当然就得有兵,皇城司下辖亲从官五指挥亲事官六指挥,十一个指挥使手底下兵丁近万,和殿前司的兵一样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毕竟是皇帝亲自统领的兵,想想也知道差不哪儿去。

    在皇城司当差地位高待遇好,武将勳贵都想把自家孩子往里塞,不过皇城司也不是什麽人都要,最後就是能进去的人要家世有家世要能力有能力,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太子殿下想了想,感觉管皇城司难度有点大,他还是先把六扇门张罗起来吧。

    小小苏:!!!

    加油腿腿你能行!

    苏景殊正愁不知道怎麽给京城交差,既然小金大腿说六扇门成立後他可以暂时管着,那接下来的计划就好做了。

    他们家腿腿当家做主,哪儿有问题能直接和他说,不至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待会儿回家加班把他印象中六扇门的衙门定位和工作内容列出来,电视剧电影小说内容统统往里塞,只要他写的足够多就肯定能找到能用的,这就叫勤能补拙以量取胜。

    至于六扇门成立後要从其他衙门分走多少权,这得大佬们商量过後才能确定。

    老王准备啓用皇城司来监察民情,这事儿如果能行皇城司就更像锦衣卫了,有锦衣卫和六扇门同时存在的设定吗?

    小小苏大人仔细想想,这俩部门好像就是一个朝代的,不过一般出现的时候要麽锦衣卫是重头戏要麽六扇门是重头戏,戏份同样多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

    至于制衡……

    算了,高难度的活儿他不管,论权柄制衡没人玩得过大宋的朝廷,动脑子的事情交给爱动脑子的大佬们。

    太子殿下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长,这个时候民间春耕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官吏都知道春耕的重要性,借钱的流程走的飞快,再有个三四天就能结束。

    登州粮仓多,每个粮仓划分的片区小也更好掌控,就是辛苦钱谷师爷要加班对账。

    官府麻烦点可以,农户的时间不能耽误,腾出来一两天往返借钱还好,要是一耽误就是半个月,他们的地也别种了。

    时间就是金钱,春耕的时候这句话尤其的对。

    一行人离开粮仓後在街边找家店吃饭,吃完後没有出城,就在城里溜达着消食。

    苏景殊对州城有十足的信心,太子殿下指哪儿他们去哪儿,整座城、不、整个登州就没有不能去的地方。

    坦荡,敞亮,丝毫不带心虚的。

    未来的苏青天完全不怕上头来人微服私访,查不出不好的地方是他的功劳,查出不好的地方他们接下来改了就是,微服私访团一路从京城到登州,看完路过的那些州县再看登州只会觉得他们这儿更好。

    这些天正值春耕,大部分百姓都忙的热火朝天,但是还有小部分在闹罢种。

    没错,罢工的罢,当然,闹罢种的不是登州的百姓。

    刚才在粮仓的时候和小金大腿说过大宋的田地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