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当权臣: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 150-160(第6/26页)

别称,分文知寨和武知寨,平时招收士兵教习武艺防范盗贼扼守交通要隘,顺便在交通要道设卡收税。

    文知寨为正,负责文职工作,武知寨为副,负责军事指挥。

    武知寨是能带兵的官,且他的兵不归禁军也不归厢军,再上一级就是州衙。

    他们前些天将登州四县都转了一遍儿,只剩下乳山寨没有去,趁天还没有太冷过去看看,等过些日子大雪封路想去也去不成。

    沈仲元抿了口茶,将他打听来的消息说出来。

    交通要隘通常会有商贾聚集,知寨的职责是看守交通要隘顺便征点税,因为能征税,所以通常都是富庶的衙门。

    但是乳山寨和别的寨不一样,那地方的商贾随着海禁政策的施行已经所剩无几,寨子非但不富庶,反而穷的叮当响。

    听说乳山寨衙门破破烂烂,冬天漏雪夏天漏雨,知寨年年申请拨款修衙门,州衙年年不批,文武两知寨和手底下那百十个兵穷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苏景殊嘶了一下,“这麽惨?”

    他还想着来年开春暖和了再去那边看看,现在看来得尽快过去。

    山上的冬天难熬,一不小心真的能冻死人。

    话说回来,他们来登州也有好几个月了,没见着乳山寨申请拨款修衙门的公文,总不能文武知寨和他们手底下的兵都饿死了吧?

    苏通判倒吸一口凉气,当即拍桌决定雪停了就啓程前往乳山寨。

    外面飘着小雪不好赶路,知州大人也应该要回来了,他和许知州打声招呼就出发。

    天气不好的确不适合出门,许遵当晚就回了州城。

    体察民情是个力气活儿,身体不好都撑不下来。

    许大人沐浴更衣喝口热茶终于觉得活了过来,只是刚缓口气儿门房就说隔壁苏大人到访。

    是的,知州和通判是邻居,去衙门上班可以顺路,下班後有什麽事情也能随时上门,主打一个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请苏大人到书房来。”许遵揉揉眉心,正好他也有事要和苏大人说。

    带着依仗出行会让地方官员提前得到消息来遮掩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但也不是什麽问题都发现不了。

    登州的官员和百姓对榷盐制度都有怨气,竈户的日子过的太差,县里的官员也没想藏着,下乡巡视的时候想当不知道都不行。

    如此一个有渔盐之便的好地方,有海有矿有金有铜,怎能让百姓穷苦至此?

    程元啊程元,你说你造了多大的孽吧。

    许知州忧心忡忡,他就知道来登州当官不会太轻松。

    也罢,来时便知道过来要收拾烂摊子,虽说情况比预想中的还要差,但也不是接受不了。

    往好处想,至少能干活的不是他一个人。

    登州的情况之差在意料之中,小苏状元的表现之好却在意料之外。

    刚进入官场的年轻人大多急功近利,这小子之前将登州的官员拉下来大半,他还以为是个没耐性的後生。

    这些天看着小年轻早出晚归上山下乡,累的爬都爬不起来还不忘整理各县的情况,之前的印象大有改观。

    是个能干实事的好後生。

    苏通判不知道许知州心里是怎麽想的,乳山寨的事情往後挪挪,他想看看许大人想怎麽解决榷盐制度的弊端,“大人,此事可要上奏朝廷?”

    许遵点点头,“自是要上奏朝廷。”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不能明知百姓受苦还不闻不问。

    苏景殊等了那麽多天,等的就是许大人巡视回来说这事儿。

    他比许大人更早发现竈户的困境,但是他没说,而是等许大人发现之後才说,这样既顾全了许大人的面子又能解决问题,乃是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嗨呀,这就是官场文化的精髓,他已经领悟的差不多啦。

    第153章

    *

    身在官场,不懂什麽都不能不懂人情世故。

    苏景殊没打算朝左右逢源铆足了劲儿钻营的方向发展,但也没想在人情世故上吃亏,和同僚打好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是州衙里天天有人给他使绊子,把时间都耗在应付同僚的刁难上他还怎麽干活?

    不是说州衙的同僚们不好相处,他是防患于未然。

    也是许大人好相处,不然他也不会拿许大人来练手。

    地方大部分通判和知州都势同水火,有些知州宁可去没有通判的贫穷小州都不愿意去有通判的富庶大州,可见身边有人盯着多烦人。

    像登州这样又穷户数又多的大州,正常情况下还真没多少人愿意来。

    刚开始他想着许知州熟知律法精通断案肯定比教导主任还教导主任,临危受命来到登州哪儿看不过眼就立刻吹胡子瞪眼,他这个通判必定要成为登州官场恢复正常路上的牺牲品。

    相处之後才发现之前的猜测都猜歪了,虽然许大人熟知律法精通断案,但是他的脾气和之前的猜测完全是两个极端。

    想象中:一戳就爆炸的火爆辣椒。

    现实中:看什麽都操心的老好人。

    官家不是给他找了个教导主任,而是给他找了个鸡妈妈。

    对不起,虽然这麽说许大人不太礼貌,但是他下意识就想到了鸡妈妈。

    正常情况是这样的:知州要干什麽必须告知通判,通判要干什麽也必须和知州商量,本来就是互相制衡的官,朝廷巴不得他们关系不好。

    而许大人上任之後的情况是这样的:通判想去巡视地方?去!通判想查账?查!通判想干什麽?干!

    知州给足了通判信任,不像是针锋相对的两个官,更像是老师傅带徒弟。

    感谢官家,感谢太子殿下,感谢政事堂和吏部的大佬们,你们真的太会挑人了。

    许遵是个能办实事的好官,不然政事堂和吏部也不会推他出来接手登州这个烂摊子。

    他到登州後先熟悉州衙的政务,然後隔三差五去底下县里巡视,仪仗队在前面吹吹打打,巡视进度进展的异常缓慢。

    进度缓慢也不耽误他发现问题要为民做主。

    苏景殊已经把登州盐业的困境整理的差不多,就等知州大人开口说要上奏朝廷,来时什麽都没带也不耽误他叭叭叭。

    毋庸置疑,登州境内的榷盐制度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官方民间都没好处。

    竈户煮出来的盐只能卖给官府,官府收购的价钱不及市价的三分之一,要麽合法卖给官府但是穷,要麽偷偷摸摸卖给私盐贩子但是违法。

    官府那边是收购的盐太多卖不出去,私盐的价格比官盐低,质量还比官盐好,百姓买东西肯定要买又便宜又好的,又屡禁不止的私盐在,价高还没有私盐好的官盐能卖出去才怪。

    盐这玩意儿再怎麽耐放也会有损耗,长时间卖不出去越放损耗越多,榷盐制度又规定存储的损耗由主管屯盐的官吏赔偿,盐官恨死那些盐的心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