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4、第4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4、第4章(第2/2页)

 通禀的人很快回来,低声带着他穿过几道拱门,转了几道弯,绕过一座假山石,这才终于进入了王举人宴客的地方。

    在场的人十分多,似乎是在举办什么宴席,由上至下坐的满满当当,基本上穿的都是长衫,一副读书人模样。

    王举人坐在首位上,被人拥捧着,心情极好的摆了摆手。

    “我们的县案首来了?快,拿个坐到我旁边来。”

    左右奴仆连忙抬上一张案几,并携着一个坐垫,放到了王举人的右手处。

    童启盛情难却,只得坐下,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今日是王举人教徒的日子。

    这……难道是我来的不巧了?

    刚想着要不要换个日子再来拜访,旁边的一位学生骤然拉住了他的手。

    那人醉醺醺,一副恣意洒脱的模样,劝道,“诶,不妨事,反正早晚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可避讳的?”

    嗯?一家人?

    童启有点懵。

    在场大多都是王举人的徒弟,看到师父这个态度早就猜出了对方的想法,也乐的成全,于是纷纷配合,一会儿提什么魏昭之徒的故事,一会儿又聊起圯上敬履的佳话。

    魏昭,乃是东汉有名的神童,京城任官之后千里迢迢赶往南阳拜郭林宗为师,四次为其煮药却被对方刁难,仍不改谦卑,最后被收为徒弟,成为一代大儒。圯上敬履更是出自司马迁的张良拾履的故事,也是讲述的张良偶遇黄石老人,为其多次捡鞋,最终经过考验,获得《太公兵书》的故事。

    他们觉得这已经暗示的非常明显了,只要读过几本书的肯定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偏偏童启却像是装傻一般,没有任何搭腔。

    实际上,童启还真不知道这几个人到底在讲什么。

    他冷汗直冒,忐忑不已,生怕自己装出的“满腹学问”被人当场揭穿。

    是,他的确对古文、历史感兴趣,也读过背过几本科举必考的书,可若论文化积累,怎么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古代人读的书多!

    若非系统强制性让他开书院、收徒,他自认还没有到能教导别人的程度,已经提前做好了一边教一边学,疯狂给自己补课提前做教案的计划了。因此对于这种面对面直接发送一个“超链接”,明显是什么典故的对话,即便大概猜出了意思,也怕理解的不对,不敢有任何作答。

    其他人磨破了嘴皮子,见他始终不开口,也渐渐冷淡了下来。

    酒过三巡,王举人终于还是忍不住,挑明了话。

    “童案首如此年幼,可有师承,鄙人虽不算良师,但却有爱才之心,若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童启这才知道原来对方打的是他的主意,见躲不了,没办法,他只得站起身,尴尬的行了一礼,道。

    “抱歉,其实我也很想拜您为师,但不巧的是,我已经有老师了。”

    他有老师了?

    怎么可能?

    底下的人瞬间议论纷纷起来,就连一旁的温叶辞也忍不住抬眸看了他一眼。

    王举人事先调查过,确定对方并无师承,登时冷了脸,还以为童启是故意推辞,不愿拜他,嗤笑道。

    “童案首这话莫不是在诓骗我?不想拜师,尽可以明说,何必撒谎呢?”

    “对啊,你师承何人,姓甚名谁,整个伊川县谁不知道我们王举人?岂敢跟他抢徒弟?”

    周围人纷纷附和,一副“你若说不出个一二三别想离开”的架势。

    而系统也适时发布了一个新任务。

    【叮,请为自己的教师资格编造一个令人信服的背景吧!

    成功:奖励一张中阶抽奖券

    失败:物理抹杀】

    好家伙,又是物理抹杀?

    没办法,童启只得硬着头皮再次将沧澜山神秘大佬那一套说辞给搬了出来。

    为了增加真实性,他甚至还往里面填了一点其他的故事。

    “我的确有师承,唉,说来话长,我这师父其实来头不凡,乃是道家之人。当时我一个人在沧澜山捡柴火,路遇一个樵夫在唱歌……我听他唱的十分有趣,富含智慧,便问他这歌是谁教的,如何拜师,他没有说话,只在我脑袋上敲了三下,我便猜想那意思是否是让我半夜三更时分提着束脩再去拜访?后来,我趁着月色偷偷登上半山腰,果然见有一座学院,其内坐着一个白发苍苍、胡须及腰的老道士,对方自云来自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只是偶然经过,见我诚心,便教我各种道理……”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