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80-90(第11/20页)


    毕竟掀起此战的乃是胡丞相与大皇子一党,若说是冲着他们的报纸而来,那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有力争到底的必要,可若是为了童启……

    那便有些不值当了。

    不过是个小小书院的山长罢了,换个人当也一样。

    与其握在童启手里,还不如分享出来,让他们另派个自己人过去,还更方便控制一些。

    他们想要的是童启文人阶层的影响力,又不是童启一个人的功成名就,若能借大皇子之手,砍掉童山长身上一些多余的支撑,让其彻底归于三皇子一党,入朝为官,“进入正途”,那也并非一件坏事嘛。

    三皇子因此犹豫了一下。

    而其身后的官员们一见到“主子”都没说话,也乐得闭紧了嘴巴,不去掺和这件事。

    从龙之功也分大小亲疏,又不是每个三皇子一党的人都喜欢童启的。

    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毛头小子强夺了大部分的视线,那被遮挡的人自然就会不满,期待着其坠落下去的一天。

    而现在,便是那一天。

    一边倒的话语,再加上世家们的煽风点火,朝堂上文臣一派个个义愤填膺,仿佛童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般。

    搞得皇帝本人都有些不确定起来。

    拼音,句读。

    这事儿……竟这么严重的吗?

    实际上,这篇文章他自己也曾看到过。当时童启出使西夏,潘阆代替其作为校刊的编纂总校订人,将童启的这个方法发布到了校刊上,意图惠及天下学子。他看到后还感叹,说是若自己学字时,也有此便利的方法就

    好了,没想到,竟然会引起这么多文臣的反对,还上升到了伦理纲常的层面!

    他有心缓解一二,试探着说道。

    “这文章,也未见得就是童启的意思吧?不过是他们书院里自己的研究,即便班门弄斧,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危害?”

    “陛下此言差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舆论的难以控制,只看三皇子手下的大奉朝报便能够窥得一二!怎么能说危害性不大呢?况且那童启听闻乃是道家出身,谁晓得他暗地里在教导着学生们什么?若是神神鬼鬼之事,颠倒朝政之语,那可怎么办啊?”

    “就是啊,就是啊!”

    ……

    嘶,这说的,让皇帝本人都不由毛骨悚然起来。

    其实,华夏书院所展示出的特殊性,一直隐隐为不少人所在意。

    若它始终藏在那个小小的伊川县,不显山露水,那么其他人也依旧可以装作视而不见。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没有那么多闲暇的时间专门去对付别人。可当童启从西夏归来,名声大噪,不仅展现了自己在皇上心里独特的位置,还轻而易举得到了龙图阁直学士的受封,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尤其对于以胡丞相为首的文臣一派,这更无异于是一种挑衅。

    因此,有着世家推波助澜,大皇子带头攻坚,一场关于童启是否配得上华夏书院山长一职的讨论,悄然在大奉朝上演起来。

    “儿臣此意也并非故意针对童山长,实在是昼夜难安,替父皇感到忧心啊!书院本身应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山长,更是代表了一个书院整体的底蕴与偏向,童启今年不过才十二三岁,正是科举的年纪,却因为这些旁门杂门而误入歧途,儿臣也不由感到惋惜。我建议,不如将华夏书院收归官府管辖,另派一个知名大儒过去,这样也好为其树一个榜样,斧正思想!”

    “大皇子所言有理,黄口小儿未免不妥,还是一个有经验点的人过去比较好。”

    “对呀对呀,听闻那华夏书院占地面积极大,交给一个庶民,未免有些可惜,若收归朝廷所有,想必定能如国子监一般,人才林立……”

    ……

    三言两语之间,大家仿佛已经敲定了童启不适合华夏书院的职位,商量起要派谁去起来,全然忘了这乃是童启个人的资产。

    倒是齐大人还记得一二,提醒了一句,道。

    “这只怕不妥吧?毕竟那地契、书院皆是童山长一人所建设出来的,听闻他师门也出了力,若归于朝廷,总得有个说法才是。”

    “难道这赦免句读、拼音之罪,还不叫说法吗?”一世家忍不住开口道。

    “再说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建设一个书院才多少钱,大不了我们从他手上买过来就是,总不会缺了他的。倒是齐大人,你一心为了童启说话,莫不是与其有什么勾结吗?”

    另一位世家之子同样反问着。

    齐大人默默看了几人一眼,不再说话了。

    天下书院,近九成皆被世家所垄断。

    他们藏书、定义注释与标读、打压官场中所遇到的寒门出身、占据科举中大部分的录取名额,极尽刻薄。

    而今,又把目光盯上了童启。

    对于他们来说,华夏书院是唯一一个脱离了他们所掌控的地方,如同教育界新开的一道口子,正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不属于他们这个阶层中的人,慢慢进来。若放任做大,只会造成读书的权力逐渐下移,那么他们所具有的千百年来高高在上的唯一性,便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无异于掘他们的根基!

    难以容忍。

    罢朝后,皇帝独自坐在书房内,看着手中的折子发着呆,脑海中却仍旧闪烁着臣子们的话。

    他本心上肯定是信任童启的,但就如同大臣们所说,一个秀才便控制了整座书院,是否有些太极端了呢?

    到底应该派个人去制衡一下才是……

    见到皇帝兀自发呆,安常侍放轻了脚步,急匆匆上前禀告道。

    “报——陛下,大事不好,新收到的消息,四皇子北上已投靠了契丹一族,柏大将军等人,怕是追不回来了。”

    “什么?逆子,简直是逆子!”

    皇帝闻声,顿时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案上,愤怒不已。

    即便他心里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可当听到自己的亲儿子宁愿投靠敌人,也不愿留在京都,他仍旧有种难以发泄的怨恨。

    旁边的安常侍悄然打量着皇帝的神色,为其添茶倒水。

    他也是世家的人,今日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他一清二楚,选择这个时候禀报这个消息,自然也是有其可利用之处。

    他早就看徐常侍不顺眼了,知道其好友如今在华夏书院任职,乐得多添一把火。

    安常侍放下茶壶,后退两步,似不经意般的劝道,“陛下莫要伤心,要多注意身体才是,即便四皇子叛国了,可您还有着其他儿子啊!听闻三皇子优秀无比,就连那童启都投靠了他,其爱徒也受到三皇子举荐,如今在军器监担任监丞一职,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够补上四皇子的空缺了。”

    皇帝手下一滞,疑惑道,“你说什么,童启投靠了老三?”

    他怎么不知道?

    安常侍顿时一副说漏了嘴的模样,慌张的跪倒在地,坦言道,“我还以为这是宫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