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 210-220(第13/22页)



    这些人身穿破烂的衣衫,面黄肌瘦, 神色彷徨, 身上的衣衫上布满了补丁和裂痕,仿佛是一块块拼凑而成的废布,脸上显露出疲惫和饥饿的痕迹, 肌肤黯淡无光, 眼眶深陷, 仿佛是被抽干了生机的干尸一样。

    许正初一时间如临大敌,好在五千官兵驻扎郡内,第一时间接到消息后立即调兵三千人赶往边境的隋化和义熙两县维持秩序。

    自上次开了郡守会议后,许正初一回来就下令让这两个靠近荆州的边界县份建设难民安置区,但他们还是低估了难民的总数。

    官兵到达义熙隋化两县,孙千户命一半士兵维护秩序,一半则砍树搭建房屋,确保难民营的房子能做到遮风挡雨抵御寒冷,避免这群本就不易的人陷于绝望的境地。

    各郡县也紧急调遣粮食运往两县,总算是在年二七之前将这些人给安顿了下来。

    除了这一次的难民潮,苏韵料想后续还是会有陆陆续续的难民奔着沥州而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给沥州带来更多的劳动力,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各方面的压力。

    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粮食的压力。

    自苏韵和秋梦期到了沥州以来,从新制盐法之后就开始在封乐各村镇打造水车兴修水利,大力地发展农业,两年来,封乐的粮食要比以前高产了许多。

    而新会郡之前是由李泰管辖,他同样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今年以来,大量的铁质农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只是其他几个郡县就稍逊一筹,不过至少没有荒着地,除去先前景仁帝征收的那部分税赋后还是勉强能糊口。

    今年下半年越王上位,沥州原本收上来的这些税粮也都被压了下来不再往上面交,此时沥州的粮仓里尚还有结余。

    但对苏韵来说,这些粮食之于沥州,那是够了。

    然而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其他州郡官府不作为,加上税赋沉重,百姓种的地都不够交税,只能任由土地荒芜,这些地方将来要是归入越国版图,那么苏韵势必要对这些百姓负责,她就必须养活这群人。

    沥州的粮食是远远不够的。

    说来说去,还是土地的产量太低,如今生产工具普及,水利灌溉系统也越发完善,已经将这时候的粮食产量给提到了最高水平,想要再进一步增收,就必须从土壤和种子改良方向入手。

    想要改良土壤,就必须想办法研究化肥。

    苏韵不是生物学科专业人员,她对物理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所以能鼓捣出水车之类的东西,但涉及化学或者基因相关,基本上就束手无策。

    在前往海外寻找高产作物如土豆玉米等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培养专业人才。

    召集一批富有经验的农人,还有对农事感兴趣的人,从小开始培养,给予这些人员绝对优越的研究环境和条件,她相信,只要方向对,一定会出结果。

    就算不能研究出现代那样高效高产的化肥,但普通有机肥的程度应该还是能达到。

    招揽种子基因方面的人才,就算研究不出杂交水稻,但至少也能在这个基础之上,研究出至少比现在更高产的种子。

    这也是为什么她要把历代以来一直采用的中央行政机构由六部要增至八部,以前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增加了农部和商部。

    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是所有一切的定心丸。

    没有农业没有粮食,她们现在大力推行的商业就会缺少基石,终究不过是一场泡沫。

    其实说白了,先前的六部最主要的作用是管理,让天下百姓臣服于当下的统治机构,而把农和商提出来了,才是迈向经济繁荣的第一步。

    她理念是提出来了,但是缺乏人手,如今的农部堂官也是先前李泰留下来的人中一个叫做米永丰的官吏来担任。

    除了此人在农事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苏韵选他或许还是因为他那名字讨喜,和农业这个部门太相衬了。

    米永丰自上任后确实也是兢兢业业,到处奔波忙碌,少有停歇。

    但老问题继续凸显,还是手下能人较少。

    人才是第一资源,经历过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苏韵太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了。

    在没有人才可选的时候,就只能自己慢慢培养。

    她能做,就是为这些人才提供一切所需求的条件,让这些人能够不遗余力地投入研究中。

    但她也知道,这些事情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只能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荆州难民涌入,许正初忙得脚不沾地,哪里还能顾得上过年。

    不仅他没办法好好过年,始安郡的绥化和义熙两个县份的官员胥吏也是忙得连轴转,越王政府在内部系统宣布,过年加班发三倍俸禄,这让几个郡县的地方官员心理上稍微得到了点安慰。

    绥化县内,看着越来越多涌入的难民,本县百姓也是心忧不已,生怕原本刚刚稳定下来的好日子被这伙人给打乱了,也害怕随着难民越来越多,粮食都被买走了,到时候他们吃什么?于是纷纷上街购买粮食,打算囤积一些在家中。

    可谁知到粮店后,发现排了一溜长龙,粮店门口还守着两名官兵。

    抬头一看,粮店上面还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严打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

    只听那士兵喊道:“越王说了,粮食管够,每人凭着户籍购粮,一人一天上限是一斤粮,可购买十天的量,凡发现倒卖粮食者,轻者打三十大板然后送去挖矿,重者斩首!”

    众人顿时窃窃私语。

    “凭什么不让人买啊,我有银子还不给买,真的是。”

    “就是,又不是不付银子。”

    一旁有人听到后,道:“一人一天一斤米就已经不错了,你还想怎样,你要是吃不饱可以去衙门反映,会有人核实你的饭量让你多买几斤。”

    “别搭理这种人,肯定是想趁着现在咱们县里粮食价格便宜买下来,等以后缺粮了,或者拿粮食去别的地方高价卖出去,挣那些不义之财。”

    旁边那人一听,冲着前头还一脸愤愤不平的男人呸了一口道:“越王防的就是你们这些奸佞之辈。”

    “大伙儿别担心,官府发告示了,现在的米价就定这一个价,大伙儿要是在哪个店买到更贵的,举报到衙门去,到时候自有官兵处理他们,咱还能拿到一笔奖励。”

    “真的吗,那我可得到处走走,看看是不是有哪个奸商敢趁着这个时候出来兴风作浪。”

    “越王心里真是向着咱们老百姓,平了物价又不让奸商囤积粮食,这下咱哪里还用担心以后买不到粮。”

    “是啊,以前那些官府可没管过这么多,一到饥荒时期就大门紧闭,生怕百姓上门要粮,更有甚者官商勾结,拿着衙门仓库里的粮食给商家高价卖出去,二一添作五发伤天害理的财。”

    “果真是臭恶啊,依我看,这天下还得越王做才好,咱老百姓也不用再担惊受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