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民国小百姓》 60-70(第13/15页)

会名流,名下还有一些赚钱的产业。树大招风,正因如此,他们被倭国人盯上,在去年十月的时候已经被迫关闭海城校区,迁到了内地去。

    而之所以在那所学校读书有钱拿,除了社会善心人士捐赠,最主要在于校方开设的珐琅科,愿意将珐琅技术公开传授。校长在办学之前就是社会名流,他有这个资源。之后又开了个珐琅工厂,用工厂赚的钱养学校,而学生们去工厂里磨练技术,学成出师之后掌握技术,自己也能独当一面,繁荣市场。

    正是得益于校方的无私传授,前朝只有王室皇族偶现其踪,高贵堂皇的珐琅器几经变迁,抵抗住来自外国的低质倾销,最终走入万千百姓家,最终变成了新华国成立之后人手一只的“搪瓷缸子”。

    他们学校没有这样的资源,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韩师父的木刻技术或许不如珐琅技术容易普及,利润高,可常先生和方校长他们教会了春妮,有很多事,不能单纯用利润来衡量。

    艺术和美是永恒的。

    即使美丽被迫在乱世中蒙尘,总有一天,乱世会结束,美丽会再度绽放光华。

    她结束不了乱世,但她想保护美丽。

    何况这美丽不是真的毫无用处。

    铜阳木刻之所以闻名于全国,是基于它数百年为吴中地区乃至全华国提供彩印年画的基础之上,正好跟春妮想做的油画彩印技术不谋而合,而韩师父本人也有一定的彩印功底。

    但正如她心知肚明的,华国现有的彩印技术无法做出她想要的东西。正好学校请来的那几个化学学生在做油墨改良,她有预感,引入现代实验理论的彩印技术也许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华。

    她们没有珐琅技术作底靠,必须自己披荆斩棘,走出一条新路。

    “对,报童学校倭国人也开始下手了。正因为这样,不管再困难,咱们也得接着开下去。”方校长下定了决心:“这样,那些愿意跟着韩师父学习的学生们,咱们可以设立奖励金,成绩若有卓异者,或者为工厂作出重大贡献者,学校再掏钱奖励!”

    即使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春妮心里仍然没有多少底气。

    就如方校长顾虑的那样,木刻学习需要艺术素养打底,想有小成,至少需要学习三年,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培养学生。

    春妮给韩厂长设了个底限,要求他跟韩师父谈判,必须在三个月之内让学生们可以制作出一幅有山有水的简笔画。

    韩厂长一脸视死如归地去了,那天韩老头暴跳如雷,吼声几乎震破教室的玻璃。

    但他还是同意了。

    艺术再重要,也要先活下去。

    韩师父底限一放再放,但他坚决要求,只收他看中的学生,其他人就是拿着钱他也不收。做这种事本来就需要悟性和天赋,

    这是正当要求,春妮答应下来。

    韩厂长的动员会结束后,春妮找到这些学生挨个做工作。

    她原本预备着,这会是场艰难的谈判。

    没想到看中的十个学生里,有五个都答应了下来。还有一个告诉她,自己家里人靠他养,实在等不了这么长时间,他能不能在每天干完半天的活之后跟着学。

    春妮很惊讶,她问这个叫李铁柱的学生:“你这些天天天帮着海城的大小场子布置场面,要是停半天工,损失多少钱呢。”

    李铁柱就是上次被她选中,带到英租界去摆多米诺的学生。上回他的两个同学被英国人当场看中,留了下来。他回到学校,自然而然也成了多米诺的领军人物,据说他自创了很多种新鲜的摆法,还为了多米诺快速投放,设计了一些独门手法和工具,大伙都很服气他。

    后来郑经理跟春妮透露了一点李铁柱他们面试的情况,说要不是面试那会儿他的脸色太臭,太不配合,英国人肯定会留下他的。

    现在学校里拿到摆多米诺的外场,每个人平均可以拿到十到三十块的报酬,虽然不是每天有这样的活,但一个月来一两单,工厂又不抽成,这生意就很不得了了。

    在这其中,李铁柱最吃香,几乎每场都有他镇场子。一个月下来,粗算他至少能有一百块的赚头,现在又正是多米诺风最大,最赚钱的时候,她原本对说服李铁柱是最不抱希望的。

    “小顾老师,我相信你。”李铁柱咧着嘴笑得很憨厚:“我从一开始跟着你,咱们玩具厂就数你本事大,我们厂里人能有口饭吃,全托了你本事。连木头块子都能卖得这么好,跟着你准没错。”

    顾春妮望着他,李铁柱的家庭情况她略知一二,他是家中长子,上面只有一个寡母,底下却还有六个弟弟妹妹要养。

    李铁柱是将全家人的前程都押在了她身上。

    这份信任这样沉重……春妮不能辜负,也不敢辜负。

    第70章 070 积蓄力量

    一次招到五个半学生, 已经达到了完成任务的合格线,但在春妮的心里,这几个人远远不够。

    谁也不知道, 他们会不会学到半路改了主意, 或是有其他变故导致学业无法继续。工业化产业链的实现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如果能够实现春妮心中的构想,五个人岂止是不多,简直是太少了。

    韩师父已经将要求降到最低,春妮也不好总为难别人。再去说服那不愿意来的几个学生吧,人家家里都有困难,谁都不好勉强。

    招生这事卡在这里, 一下好些天过去,春妮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怎么盖猪圈弄猪草, 给师生们养猪养鸡改善生活上边,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盖猪圈养猪的事暂时放下,先说韩师父学生这事。

    继倭国人陆续向张先生等社会活动家以抵抗倭国统治等名义伸出黑手之后,有些他们成立, 或是在他们名下的教育组织要么被强行收缴关闭,要么看风声不对, 搬到内地继续办学。这些组织撤的撤散的散,留下很多无处进学的学生在海城。

    有一些消息灵通的学生打听到他们江浦仍在开课,辗转问过来, 能不能插班。

    方校长盘点了一下帐册,搓着手找到春妮:“那个, 小顾老师啊,你不要再想着养猪的事了,学校真没地方给你养猪。”

    春妮以为校长怕花钱, 拿早就想好的话堵他:“校长,学生们都在长身体,每天只给别人吃两个窝窝头,那怎么够?”

    “那不是还有蛋花汤跟咸鱼吗?”

    学校日子好过之后,校长让李德三联系渠道,赶在年后批发来大批市场为了过年积压的咸鱼,每隔几天做一次,保证每个学生至少能吃到一块鱼。

    “天热了,咸鱼经不住放,到时候还吃吗?”

    “那……到时候再买嘛。”

    春妮拉校长坐下,给他算了笔帐:“现在市面上一条杂鱼做的咸鱼一毛钱一条,一斤咸鱼也要三四毛吧?一斤上好的五花肉才六毛钱,现在一头生猪也才合两毛多的价吧?校长,你这么算,养猪不是更合算。”

    “那不是咸鱼有盐,贵一点应当的吧?”

    春妮翻了个白眼:“是咸一点好少吃些菜,好送多的饭才对吧?”

    方校长一向在她面前摆不起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