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如昼: 第118章 118(正文完)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明日如昼》 第118章 118(正文完)(第1/3页)

    第118章 118(正文完) 明日如昼……

    何为倾销:在国际贸易中以低于成本价出售商品, 以此抢占市场打压竞争对手。

    何为反倾销:他国出于一种贸易保护,通过加征高额反倾销税,使其出口的产品失去价格优势, 从而退出国际市场。

    明汐这几年在梁见铖身上, 汲取了不少国际市场经济学知识,对几个大国的行事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拿这次对明宙纺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漂亮国来说, 每当经济危机, 最擅长做的事,就是高高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旗,对他国贸易进行双标打压。

    表面上是打着保护主义的幌子,实则破坏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环境。

    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典型的强权霸凌。

    明汐做外贸行业将近十年,听了不少事,也亲身经历了许多事。

    这几年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什么行业,是知名的大型企业,还是不知名的小工厂,都可能遭遇上这种不公平的打击。

    这一次, 美国针对中国外销的聚酯短纤企业展开调查, 基本集中在南方轻工业聚集的港口城市。

    整个实体名单上, 企业数量不下一百家!明宙在其中的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明宙作为一家在美市场占据较高份额的出口公司,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明汐是这个态度, 梁见铖也是一样,从收到消息那一刻,到现在准备应诉,没有一点退缩之意。

    这场官司, 梁见铖会全力以赴,且全程陪着明总一起打下去。当然这不是产房医生玩笑说的那样,是他对妻子产子的嘉奖,而是明汐自己的一次铭记。

    同样这一次上诉,还关系到明宙产品日后在其他国家的出口前景。美国市场虽然份额大,也不是明宙纺织唯一依赖的市场。然而,一旦被美国戴上反倾销这顶欺压的帽子,明宙纺织在欧美、北美等市场,迟早也会遭受同样的待遇。

    这些年,明汐从创办明宙外贸,到建立自己的工厂和生产线,明白了一个事:当老板尚能忍气吞声,但做企业,该硬气时必须硬气。

    捷慕24楼,总经理办公室。

    明汐与周铭君面对面而坐,梁见铖起身去拿合同和相关材料。

    在明汐到来之前,梁见铖已经和周铭君就细节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协商,今天则是正式签署律师代理合同。

    周铭君的律师代理费自然不低,但无论是当年为双洋彩电代理,还是如今为明宙上诉,他都不会多收取一分高于市场价的费用。

    一方面,周铭君和顾双洋是多年的好友,这份人情关系的分量,要重于单纯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早在几年前,周铭君的团队负责了双洋彩电对美反倾销上诉案。那场官司不仅让双洋电器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周铭君本人也声名远扬。所以,这一次为明宙代理,周铭君原本只想收取一些辛苦费。

    梁见铖愿意按照正常价格支付代理费,当然不是钱多花不完,而不是以人情占便宜。是梁见铖从商合作的理念。

    梁见铖身上的气度,也让周铭君心生钦佩。

    这一次梁见铖再次找到他,希望为妻子的公司在被美国针对的聚酯短纤反倾销调查中提起上诉。刚得知消息,周铭君也有些意外,但他知道,梁见铖的妻子应该就是当年在汉城有过一面之缘的明小姐。

    2001年在汉城相遇,到了 2005年汉城改名为首尔,周铭君一直记得,当年的梁见铖曾对着他们一群人,用英文介绍道:这是他深深爱慕的明小姐,他正在努力赢得她的芳心。

    2001年时梁见铖还在努力赢得明小姐的芳心,到了 2009年,终于初为人父。

    周铭君作为长辈,既为梁见铖感到欣喜,也为明小姐感到幸运。

    有句中国俗语说得生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谁能想到,这一家人都这么热衷于跟美国打官司呢?

    因为这一家人都是硬气的人啊!

    硬气的顾双洋,生下了硬气的儿子;硬气的儿子,又娶了一个硬气的明小姐……

    周铭君谈笑自如,思维严谨又缜密。他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商业法,讲述得生动有趣,一点点地分享给对面的明汐。

    在交流过程中,周铭君还是不自觉地抛出了许多专业的商业法律名词,有些因为翻译不便,直接用英文表述。他之前跟梁见铖交流习惯了,毕竟梁见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也修过国际商业法,两人沟通毫无障碍。但他不知道明汐是否能听懂。

    当周铭君意识到自己可能讲得太专业,明汐针对他提出的应诉方案,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不仅完全听懂了,还深入理解了其中的要点,并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记忆力之出色,理解力之强大,让周铭君这位资深国际法律师赞叹不已。他见过不少企业家,他们性格各异,但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精力。

    眼前的明汐也是一样,或许以明宙目前规模,明汐还不能被称为企业家,但明小姐已具备了成为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

    不怕事。

    当年双洋集团就是否对美国的反倾销判决应诉产生了两派意见,是顾双洋力排众议,一锤定音:“打,为什么不打?面对不公遭遇,怕事不是中国人!”

    周铭君至今都清晰记得顾双洋这句掷地有声的:怕事不是中国人。

    好!好!好!这一家人,没一个是怕事的!

    一个下午过去,周铭君和明汐、梁见铖结束了这场合作洽谈。

    最后起身,告别。

    明汐和梁见铖一同将周铭君送至办公室门口。周律师转身,临走前,先与梁见铖握手,随后又握住明汐的手,语气郑重地给出了保证:“明总,对于明宙此次的反倾销上诉,我们律师团队定会不遗余力找到应诉成功的关键要点。但这对明宙而言,同样是一项繁重艰巨的工作,需要明总的配合。另外,我可以自信地诉明总,我代理的反倾销应诉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还请放心。”

    明汐笑了笑,坚定又淡然说:“不管是我,还是梁总,我们都会全力配合周律师的工作。”

    晚上,一家人在顾双洋那边吃饭。饭桌上,话题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明宙准备应对调查一事。顾双洋一边留意着育儿阿姨给孩子喂奶,一边语气云淡风轻地鼓励:“打,当然要打!怕死不是中国人。”

    然后,梁见铖咳嗽了一声。谁能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听到顾双洋说出这样的话。而且,从“怕事不是中国人”变成了“怕死不是中国人”。

    或许当年母亲的就是“怕死不是中国人”,双洋电器对外的新闻稿为了用词更得体,将“怕死”改成了“怕事”。

    以梁见铖对母亲的了解,这种可能性极大。

    有意思的是,阿姨怀里的小明朗听了奶奶的话后拳头握紧,双腿蹬着,脸颊憋红,看着很受鼓舞很劲儿的样儿。

    “快看,我的小明朗都听得起劲了。”顾双洋对孙子的“配合”十分满意,畅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