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直播李世民穿成扶苏》 80-90(第11/18页)
的孩子……
她们为着同一个目标,排除万难,一起聚集在这漩涡中心,既是考场上的对手,也是政治上的朋友。
李世民几乎可以想得到,只要有不少于一个的女子,堂堂正正站在朝堂之上,她们就是天然的利益同盟。
许负封了鸣雌亭侯,她超越时代的知识能帮助她走得更远;嬴阴嫚身为栎阳公主,在草原建功立业,做了五原郡郡守;巴玥背靠巴家的财富,西域那杯羹肯定吃得上;吕雉的眼光和能力自不必说,就差一个机会了……
她们几个人,必然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抱团,成为朝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世民想来想去,觉得这不是件坏事,——至少对他而言,不是坏事。
至于几十年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那就看各位的本事了。
是昙花一现,还是源远流长,现在都不好说。
他只负责种下种子,给它们合适的土壤、雨露、温度和阳光,能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全看种子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李世民封赏了所有打草原的有功之臣,犒赏军队,抚恤伤员遗孤,祭祀太庙。
嬴政站在他旁边,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冒顿和骨屠,以及一群从草原带回来的身份比较高的俘虏,不得不以阶下囚的处境,忍着耻辱,向大秦的列位国君下跪伏拜,五体投地,表示尊敬与臣服。
【这种时候,你不是应该笑一笑吗?】李世民偷偷和他说小话。
【你真的不能给我当太子吗?】嬴政忽而旧事重提。
【……当我没说。】李世民马上决定把这个话题跳过去。
【你觉得,如果我要拐平行世界的你,怎么拐成功率高一点?】嬴政却不放弃。
【嗯?】李世民有点无语,【我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无非就是用观音婢、兕子或是承乾……不然我怎么可能跑到这儿来?】
【可是这些都不够。】嬴政颇为遗憾。
【大概是因为有点晚了。】李世民一本正经地考虑和分析道,【我们之间的年纪差不够大,我没办法答应你做我父亲这事情。——完全没办法。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答应的。】
【你的意思是,我得从小拐?】嬴政若有所思。
【不要说的像拐卖儿童一样。】李世民在心里嘀咕,总觉得这对话怪怪的。
【你小时候好拐吗?】嬴政认真琢磨,并大有付诸行动的意思。
【……】李世民默了默,匪夷所思道,【你真要去拐孩子啊?】
【不是你说的,得有年龄差?】嬴政绝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思考可行的方案,【你小时候应该很活泼,用马匹和弓箭能直接诱惑走吗?】
【你等会!我有父有母,家庭美满,你把“我”拐走了,以后大唐怎么办?】李世民赶紧打断他的奇思妙想。
【不行吗?】嬴政很遗憾。
【肯定不行。】李世民果断道。
【那浅水原之战的时候呢?】嬴政问正主,【在你重病的时候许诺治好你,但要你签订契约,下辈子投胎成我的孩子。行不行得通?】
第88章 任务完成,回大唐啦
李世民一开始觉得这个操作很离谱,拒绝回答。但在嬴政一个接一个的点子如曲水流觞上的碗碟似的,反反复复流过他的意识,他终于忍不住了。
【非我不可吗?你换个人祸害行不行?】
【不行,我就看中你了。】某人的头铁一如既往,从生到死,也不会改。
【……】李世民无可奈何,只好随便敷衍道,【那就浅水原吧,我那时候相对好骗一点。】
真是受不了,他为什么要帮助嬴政拐骗平行时空的自己?
但反正,给嬴政当太子的又不是他,那就行了。
祭祀的事办得很热闹,满城都能听到百姓们议论大胜匈奴的好消息。这次胜利和以往每一次都不一样,漠南彻底归属大秦所有,不管是设郡移民、官员派遣、互市通商,都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原本想和李世民杠一杠科举的官员,被这件大事给吸引了注意,等腾出手来的时候,今年的科举已经悄无声息地举行了。
照例还是初试加殿试,诸子百家的经典都考了一点,涉猎广泛的比较占优势,如果经义默写不能全对,那考中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除非诗赋策论写得极好。
李世民听取了弹幕的建议,采用了糊名加誊抄的办法,一人一间小考场,派扶苏和蒙毅监考,尽力降低了科举舞弊的可能性,也减少了通过笔迹认人而抬一手或者压一把的小心思。
有时候他悠闲地去阅卷的地方溜达一圈,就能看见李斯和扶苏一张一张地批改卷子,放地上的是落选的,桌上的是中了的。
“如何?”李世民微笑着问。
“儒家经典的内容占了一半,是否有些过多?”李斯轻声问。
“事实上,第一版的题目全是儒家的经典,这已经是改过之后的了。”李世民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李斯便不说话了,低头继续改试卷。
要开窗先掀屋顶的策略,果然在哪都很好用。
而与之相比同样好用的,大概就是在一个话题有争议时,立刻抛出另一个话题,转移重点,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每每冯劫等人要提起女子科举种种不妥之处,李世民就会暗示房玄龄或者魏征提出其他议题来。
比如定个年号。
“为了展示新的气象,区别于以往大秦的纪年方式,再加上新的历法正在推行,以后以正月为岁首,祭祀在腊月,所以我想让诸位拟个年号……”李世民轻描淡写道。
【不能直接叫贞观吗?我最喜欢的年号就是贞观了。】
【我能记住的年号没几个,贞观和开元占了俩。】
【你们忘了清朝那帮皇帝了,康熙雍正乾隆他们全都是年号。】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就叫‘咸宁’如何?”扶苏立刻领会了李世民的意思,和他打配合。
【不好,司马炎用过,不吉利。】
“既有咸宁,何如贞观?”魏征笑道,“正所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者,正也;观者,示耳。[1]贞观二字,可以彰显陛下治国的理念,公正开明,贤德有序。[2]”
李世民当然也觉得“贞观”最好,不过他本来就是转移话题才抛出的问题,也就顺便听听别人的意见,综合对比一下。
结果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发现果然还是自己的年号听着最顺耳。
【甲方是这样的,看了十几个版本,然后说一开始那个最好。】
最后讨论了一个早上,还是定了“贞观”。
下一次再提起科举,李世民就开始讨论迁都。这可是事关国本的大事,一议起来旷日持久,唇枪舌剑十天都不带停的,吵起来的动静能把最上坐的李世民都震得耳朵疼,更别提其他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