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八零二婚日常》 第119章 119(第3/5页)
怎么待人接物一般,从容大方,礼貌周到。
卫孟喜心说,那还得感谢苏奶奶,这些礼仪都是苏奶奶教的,男孩女孩都教过,但男孩心思没这么细,也正常,只要他们知道有重活脏活抢着干就行了。
陆广梅是急性子,三嫂还能谈笑风生,她可等不及了:“三嫂,我们这次来还是想找你谈谈上次的事,听说你们文具厂最近正在到处打广告扩大知名度,黄姐这里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你看行不行?”
黄姐笑笑,心说这姑嫂俩的性格真是完全反着来,一个急吼吼火烧眉毛,一个稳坐钓鱼台,也不知道是真的吃准了她们,还是有另外的门路,选择多,不差她们这一个?
想到后一种可能,她也慌了,“是这样的,如果卫女士真如电视广告上所说的,愿意每卖一支笔就给残障人士捐献一角钱的爱心,那是不是可
以考虑一下我们金水市残联?当然,我知道以卫女士的人品,肯定是言出必行的,如果你捐给我们这边,我们这边也能为你的广告事业加一把力。”
卫孟喜挑了挑眉头,她等这么长时间,肯定就是等着钓大鱼的呗,当然要看看鱼到底有多大。
“是这样的,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这次捐款活动,我们市残联会联系省台的记者,届时将会把我们的捐款交接仪式写成一篇文章,第二天发表在省报头版,你看怎么样?”
三十年后有买热搜的,现在就有买报纸的,但报纸头条也不是那么好买的,老百姓也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你要是个体户自己买,买得太明显那就是适得其反,但如果是官方出面联络的采访,那就不叫买。
卫孟喜现在广告已经打出去了,感兴趣的人很多,从侯烨接到的电话数量就能看出来,但问题是没人相信他们会真的捐款。
如果能有一家报纸,恰巧采访、拍摄到他们捐款的情形,写一篇客观公正的报道出去,那无疑是告诉所有正在犹豫的人,不相信的人:瞧瞧吧,人家万里文具厂说捐款那就是真捐的。
钱都亲自交接到残联基金会手里了,你还不信吗?
报纸都报道了,还能有假吗?
卫孟喜可以肯定,黄姐能抛出这样的橄榄枝,绝对是仔细研究了她现在正缺什么的,而广梅就充当了中间人,给老陆打电话问过最近她忙什么的,才推论出来的。
“媒体采访报道,我相信这对于黄领导你们部门也是一件好事,但我现在的问题是,厂子不在金水市,要在金水市我绝对是良好市民,第一个捐给你们,实不相瞒,粤东省那边也想让我们捐给他们,毕竟厂子在那边……”
黄姐心道不好,这跟自己预料的一样,难怪卫老板这么长时间无动于衷,就连她亲亲小姑子出面都说不动,原来是粤东省的同行也想拿到这笔善款啊!
本来,愿意在这种清水衙门工作的,大部分都是有慈善之心的,这时候经济不发达,也没有那么多的企业给捐款,每年愿意捐款有钱捐款的就那么几个,能争取到一笔善款单位面子上好看,对当地残障人士更是好事,这是能直接惠及他们的。
每个地方政府都缺钱,能拨到他们这种单位的款本就少得可怜,能拉到“外援”就是一种政绩,一种实实际际能做好事的政绩!
看来,她们怕是还来晚咯,黄姐心里着急,嘴上也忙道:“小卫老板,要是有什么难处只管说,我一定帮你解决,就是我解决不了我也给你想办法去。”
话才出口,她就有点后悔,这话说太大太满了。
但现在反悔更不像话,于是只能在心里期待这个卫老板是个拎得清的,可别给她整一些破坏原则的要求出来。
“黄姐您也知道我们做民营企业的,其实也没多少底子,全靠国家政策好,既然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我是怕我把钱捐给你们这边,粤东省那边不知情,还以为我们是自己后悔不想捐了呢,就是想问问你们有没有办法,做一个全国性的宣传,能让那边的人都知道?”
见她为难,卫孟喜又笑着补充:“其实也不用太多,就一篇文章就行。”
黄姐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懂了,迅速在心里衡量事情的难易程度,用一笔善款换一篇全国公开报纸的报道,她们部门能做到吗?
卫孟喜本意也是做善事,“按照目前我们文具厂的销量来计算,目前已卖出五万支圆珠笔,五千块善款我们将会按期交付给慈善基金会,如果黄姐你们那边方便的话,我随时恭候。”
黄姐和广梅的眼睛同时亮起来,“唰”一声齐刷刷移到卫孟喜脸上,居然有这么多?!
她们其实一开始想的是几百一千块左右,要让谁家富起来是不可能,但买成米面粮油
或者孩子文具书包之类的送给残障家庭,尽量让大家都能“尝个味儿”。
可要是五千块的话,能做的事可就太多了!
要知道,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才两百块不到,五千块已经相当于是一个工人三年的工资了!这要是拿去聋哑人学校,盲人学校,给他们买书买字典的话,那就是全市的特殊人群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黄姐当机立断,“行,我去想办法,到时候一定给你在全国日报上发一篇专题文章,为你们厂正名,让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广告不是虚假宣传,而是真真实实在做善事。”
生怕卫孟喜反悔似的,她立马就说要赶回单位去汇报情况。
“吃顿便饭再走吧黄领导,也尝尝咱们矿区的特色。”
“不了不了,我明天还要再来呢,到时候一定尝尝你们矿区那家卫……是不是叫卫家宴来着?我听人说味道不错,老早就想来尝尝了,只是……”不敢来。
在今天之前,她以为矿区还是那个脏乱差煤灰满天飞的小破地方,就是有山珍海味也不会来的。
卫孟喜想叫小五送送她,她赶紧摆手,自己骑着自行车来的,怎么能麻烦人家卫老板呢。
她一走,陆广梅倒是没说要走,反正是周末,她明早早早的跟着小五的送货车上省城也不会迟到。
卫孟喜就让她在家里住着,又派卫小陆去叫她爸下班就回来,别加班了。
广梅是个大力气姑娘,压根闲不住,一会儿帮着打扫卫生,一会儿去看孩子们打扑克,可她性子急,做不到观棋不语,都是看谁要输了就着急,一下使眼色,一下打手势的,孩子们都喜欢她,一会儿就打成一片,连张江张川也跟着叫“姑姑”。
也就是这时候,她才发现,四个大的已经上初中了,三个还是全省最好的高中,“三嫂,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卫孟喜笑笑,知道她的意思,要是靠老陆,别说上最好的高中,就是金水市一中都不一定能进去。
就连他亲妹妹都嫌弃他,但卫孟喜必须为他说两句公道话,“你三哥虽然工作忙,但小时候也没少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动脑筋,前几年作业都是他辅导的。”
这倒是真的,老陆没当科长那几年回家都要辅导孩子作业,孩子现在的学习习惯和成绩,有苏奶奶的功劳,也有他的功劳。
说实话,卫孟喜就只有在辅导呦呦的时候有那耐心,对着大的四个可没这么好。她时常反省,觉得自己一定是刚来矿区两年老陆不在家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