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的直播通古代》 70-80(第10/25页)
高寄笔了
最近网站的细节一直在完善, 司暃不像高寄笔一样,不知道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不知道他们今后面对的将是怎样一个课题, 因此也没有高寄笔每天那样的焦虑。
网站平台的事情没敲定, 司暃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每天上班下班直播日常琐事。
偶尔串班听一听其他老师的课,实际上是直播给后唐人们看的,因此司暃从来不去听历史课。
那些对于兔子们来说的历史,还是后唐人们没有发生过的未来。
文科砍掉一门历史,也就剩下语文政治和英语了,对于这样一门外语,后唐人们第一次接触,好奇心驱动着学习兴趣,一时间街头巷尾还掀起过一阵外语热。
司暃只好天天去七年级听人家的英语课,被七年级新来的小姑娘们吐槽她是咸的蛋疼。一个毕业班数学老师,天天蹲后门去听人家英语老师的课,学校领导应付听课任务都没他这么勤快的。
但无人对司暃的惨痛付出表示同情,他们忙着“A B C D”,“How are you?”,对司暃陈诉自己惨遭嫌弃毫不关心,甚至无人搭理。
当然,去听数理化课程之时便是司暃专场了。
古人并非没有算术基础,但相隔千年两个时代的理科语言工具的应用,相差甚远,以至于人们很难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数理化的跟学热度明显不如文科,对此司暃表示。
这段时间大家还处于幼儿园开学第一周的轻快氛围之中,等到回头直播系统上线,再想这么跟着她有一搭没一搭的瞎学,想都别想。
当然,学习并不强制,一个时代的人类,并不需要像现代普及义务教育这般用心。
当他们之中出现能够坚持不懈,积极汲取现代知识的学子之时。他们,便是时代的先驱。
这段时间司暃被直播外指挥着去听谁谁谁的课,天天赶场一样去蹲点,让司暃一度觉得自己播的很没尊严!
于是高寄笔来消息的时候,司暃当场收拾小包逃离校园了。
因为去的太早,司暃跑去附中找高寄笔的时候,后者正夹着卷子准备进班上课
换了个地儿,司暃坐在高寄笔教室后排,又开始了直播课堂的“事业”。
不过这一次就连司暃也听得认真,毕竟省调研组组长级别的大佬,高寄笔的一节试卷讲评课旁征博引,一张卷子所有题目被她打乱顺序,分模块讲解。
一整册的知识点都在一节课内被梳理了一遍,司暃听课之余,顺道借了后排同学的纸笔,写写画画半节课。
不得不承认,省级名师的课堂,的确要比一般教师精彩得多。
她自己不如高寄笔远甚
江南水乡,袁宅。
小丫鬟站在二楼的阁楼前沉不住气的催促她家小姐:“姑娘可怎么办呀?楼下那些自称老爷的叔伯兄弟,门房都拦不住,已经闯进厅堂了。”
袁新筠一身白衣慵懒散漫的靠着窗边,手中握着的赫然就是不久前司暃推广给普通百姓的铅笔。
一时之间贵族人家并没有广泛推广,他们认为铅笔不过是贱民之物,使用铅笔是掉价没面子的事。
袁新筠一边翻写着手中宣纸,一边盯着窗外河道之上的天幕。
司暃天幕中那位算学先生的课讲的很好,她听得懂也很喜欢。
先生讲解的题目中,有一部分关于商家买卖应用的问题通过她们的方法,原来可以寻找销售规律,在售卖之前就可以计算出实际利益。
这一模块包括许多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销售问题以及传播问题。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可以应用到一个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各个方面的问题。
她听得太入迷,以至于小丫鬟急的在房里转圈又跺脚。
“阿桃,让他们占着客厅好了,我们从后门走,去铺子里转一转。”
高寄笔一堂课结束,袁新筠也收了宣纸站起来:“今天就放消息吧,就说袁家收养了个孩子,已经过继到我名下。我袁新筠此生,无意招赘,若族中再来相逼,袁某会带着父母牌位,迁出祠堂,脱离宗族。”
“若他们再来袁家闹事,我会以私闯民宅之名,将它们打将出去,并且报官。都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我袁家还是有那个闲钱送他们去见识一番。”
作者有话说:
第二更!
前天微信被盗号,可恶的盗号狗,给我群聊都退了!退之前还发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一时间好几个同事打电话疯狂戳我撤回消息,人都给我整蒙了。
结果消息没撤回,直接被领导打电话呲了一顿,问我咋回事orz
咱就说,为什么盗版网站在搜索殷勤的词条排名会比官网高!!!稳稳占据第一,本来想偷个懒,网页登陆个邮箱,结果被人入侵了。工作群啊!!!!有些官方性质的工作群给老子退了,这不是要我命嘛!(疯狂想骂盗号狗)
第70章
年关将近, 市场上的繁荣,是后唐一个寂静冬日前最后的疯狂。
易涧钱临走时说, 会赶在年关之前回来。
长安城中的柜坊在掌柜赵叔齐管理下, 已经初具规模。
当初易涧钱力排众议将这个26岁的年轻人送上长安柜坊大掌柜的位置上,整个商会都觉得他疯了。
大家都觉得易涧钱是个疯子,他自己年轻, 疯魔, 敢做敢干不计后果,居然也敢将偌大产业交给这么一个黄毛小儿来管理。
不过想到易涧钱同样是个年轻的疯子,商会并无权插手他产业内人员任免, 就当是看笑话, 看看他易涧钱这些年疯子一样意外创下的基业, 够他折腾几回?
如今的柜坊越来越有后世银行的样子, 更可怕的是, 短短几个月时间, 遍地开花。
年轻的掌柜将柜坊推向全国,并更名钱庄。
越来越多的商人愿意将钱财存放在钱庄, 他们走南闯北, 携带金钱不易。
却发现有这样一个钱庄, 无论天南海北,只要曾在易氏钱庄存过钱,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处易氏钱庄提取。
并且钱庄返还顾客利息, 对于顾客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尤其是全国做生意的人家, 免去了长途运输钱财, 途中遭遇截损的忧虑。
就连穷苦家庭的百姓, 都愿意将钱存放在钱庄, 生一点微末利息。
这样一来,易氏钱庄几乎是吸收了全国财富。
随之而来的是安保问题,私人名下的钱庄私库永远没有官方的安保来的容易。
伸手官方钱库的下场,可能会被定罪,会牵连家族,但钱庄不会。
他没有给人定罪,累及家族的手段,对盗窃抢劫团伙的威慑力,是不如官方的。
对此赵叔齐曾向司暃询问求助过,私营的钱庄汇聚越来越多钱财,必遭小人惦记。
然后赵叔齐学到了钱庄流通,那些存放在钱庄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