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20-2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 220-240(第7/24页)

    【“朱棣重新稳定军心,这时候,朱允炆又来相助他啦。

    原来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以为战争情形缓解,于是立刻以京师不可无良将,召回徐辉祖。

    嗯,朱允炆才是朱棣的金手指吧。“李一认真的想。

    她觉得朱棣两大金手指,一个是风,另一个应该叫朱允炆。】

    唐太宗唏嘘叹息,将军在外最碰见这种皇帝,什么都不懂就自以为是。

    【“四月二十五日,因为考虑到在河边不易防守,何福移营,与平安在灵璧深沟高垒作长远之计。

    而此时粮道被燕军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

    四月二十七日,朱棣率精锐袭击平安,将其一分为二;何福全军出动救援,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现,何福败走。

    朱棣再次掰回一局。

    而因为粮道被阻断,南军陷入缺粮的困境,何福与平安决定不得不决定突围,在淮河取得给养,他们约定号令为三声炮响,一起突围;

    然而这时候朱棣的幸运光环再次发作,次日,燕军攻打灵璧墙垒,进攻信号正巧也是三声炮响。

    于是当炮响的时候,南军以为是己方号炮,纷纷夺路而逃,好家伙这不是白送了,于是燕军趁势进攻,南军全军覆没。

    灵璧之战就此意外结束。”

    李一捂嘴笑道:“要不说朱棣是有天命的,关键时刻总是幸运up+++”】

    觉得很玄乎的朱元璋抽了抽眼角,运气这玩意,有时候你真的不得不服气。

    【“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南军主力,此后燕军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说起来一千六百年前决定楚汉之争胜败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灵璧附近,可谓历史的巧合。“】

    再次被扣的刘邦却露出自得之色,老对头项羽是厉害,可他还是输了,他才是最后的赢家 。

    赢家通吃,胜者为王。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谒祖陵。

    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

    五月初九,燕军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拿下盱眙。

    五月十一日,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

    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

    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

    此时,其实大家都已经看出,朱棣和朱允炆之间胜负将分,显而易见,朱棣强朱允炆太多。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外如是。“】

    大家都有眼睛看。朱棣笑了笑,他才是正确的!

    【“当时朱允炆见局势不利,又想和谈,但这一次朱棣不和他周旋了。

    六月初一日,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

    此时朱棣已经越来越深入腹地,客场作战,燕军战不利,朱棣不得不计划议和北还。但是这时候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

    嗯,这是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 “李一emmm,“改天兄弟相残,锅扣朱棣身上,他肯定不冤。”】

    永乐大帝朱棣:……嗯,这容他想想怎么狡辩狡辩

    太子朱高炽:……呵呵。

    汉王朱高煦:……呵呵。

    【“战局情形再次发生变化,随后朝廷军队的一支水军部队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

    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此时朱棣的军队距京师已经不到30公里,朝廷大震。”

    李一笑道:“三年,朱棣终于还是打到了这里,一国的首都。当然,这不代表朱棣就真的稳赢,从来敌人兵临城下最后被反杀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这时候的京城内按说有军队有存粮,要坚守到援军到达不是没可能。如果真的能受到援军抵达,那时候被两面包抄的就是朱棣了,局势一下子就能逆转。

    可是,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朱棣,胜利的天平从来没有倒向朱允炆。”

    “当是时,朝廷内的人各有算盘,有人提议逃往内地以图兴复,有的则反对,还有的想要投降,种种不一。

    这时候,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

    朱允炆同意他的意见,又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

    六月初九,朝廷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可是如果朱允炆真的交出人,那才是真的寒了人心。

    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无果。

    六月十二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

    时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被一群文官围殴。

    次日,燕军抵金陵。

    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

    “可是此时城内人心早就惶惶不安,真要说起来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反正都是老朱家的皇子皇孙,朱允炆当皇帝还是朱棣当皇帝,对这些大臣勋贵有差别吗?没有。

    朱棣当皇帝,他们也不算对不起朱元璋,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所以很多人都倾向朱棣,毕竟真要说起来,之所以有这场战争,还不是朱允炆自己太过分,生生逼反朱棣。

    当初朱允炆放弃了舆论高地在这时候终于反噬他了。

    如果他削藩足够快,动静不会太大,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可是他偏偏瞎搞,又搞不定,自己作没皇帝之位,怪谁?

    人心背弃,于是朱允炆被抛弃了。

    他能杀一个徐增寿,可还有无数个徐增寿,当燕军兵临城下时,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

    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李一感叹道。】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

    老四很厉害,可是朱允炆也是真废物。他得好好想想。

    【“靖难之役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

    燕王进京后,朱允炆在皇宫放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他是从地道逃了,落发为僧,云游天下;还有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而永乐陛下让郑和下西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