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废太子被弹幕剧透后》 第120章 120(第2/4页)
随后,周嘉荣又去陪穆贵妃用了膳,这才出宫。
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人都已经在府中等着他了,见他回来,两人立马迎了上去。
武承东高兴地向周嘉荣汇报:“殿下,今年国库的收入较之上一年增长了不少,单是西北互市就给国库贡献了三百多万两银子。现在西北各府县纷纷上奏,要求在当地开通互市,您看是不是要增加几个互市?”
周嘉荣还是没松口:“已经有四个互市,够用了,开那么多做什么?太分散了,不好管理。”
匈奴总共都只有几十万人,四个互市已经够了。
武承东颔首:“殿下说得有道理,此外今年的田赋各地也差不多收齐了,陆续运往京城。据各地方上的汇报,今年风调雨顺,各地的农田都迎来了大丰收。另外,陈大人送了奏折回京,西南今年种植的红薯和土豆也迎来了大丰收,产量比谷物小麦高出了好几倍,甚至上十倍,唯一的问题便是,土豆与红薯不耐储存,放的时间不像谷物那么长。”
周嘉荣沉思片刻,脑子自动浮现起了弹幕当初的提示,什么薯条、薯片、粉条等等。
时至今日,已经验证了,弹幕所说并不是假的,土豆和红薯除了直接煮着吃,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吃法,甚至应该有办法储藏很久。
“秋冬可以先吃不耐存的红薯土豆,也可鼓励大家想办法,找到更有好的储存办法。”周嘉荣只是淡淡地提了一句,百姓们在生存面前有的是智慧,迟早会想到更多更好的办法。
武承东含笑点头:“殿下说得是。”
周嘉荣说:“给陈康明去一封信,召他回京,我另有任务安排给他。”
既然西南可以种植红薯土豆,那西北,华北甚至是更北的地区呢?
周嘉荣觉得可以让陈康明继续逐步往北推广这两种作物。因为这两种作物完全可以种在不适合种植谷物小麦的山地上。
武承东汇报完,接下来是兵部尚书朱强。
朱强开口就说:“殿下,微臣去火药司看过弗朗机人的红夷大炮了,这东西简直是守城的利器,咱们能不能在西北的城池上也安装上这种火炮,这可是守城利器。若是哪天匈奴人再敢打来,咱们一炮将他们给轰了。”
自从知道红夷大炮的杀伤力后,朱强就三天两头地往火药司跑,磨柯实,想弄几门走。
周嘉荣笑了笑说:“朱大人,这个肯定迟早会安排上的。但现在红夷大炮的数量太少了,要想在西北用上,还需等一段时间,等火药司仿制出来,再改良以后可在边境城池安置守城。”
现在总共只有十几门红夷大炮。火药司带了两门回京研发仿制,剩下的都留给了水师,用作海上作战。朱强想要,周嘉荣现在也给他变不出来。
朱强有些失望,但也没办法,只能催促道:“殿下,等火药司造了出来,您可一定要先紧着我们兵部啊。”
周嘉荣笑了:“朱尚书,这种事还能少了兵部的份儿吗?”
朱强哈哈大笑,又问起了东南沿海扩大水师规模的安排。
提到这个,周嘉荣就想起了旁边的武承东:“武大人,以后东南水师、江南水师、渤海水师,其军饷军备开支皆有朝廷支出,户部做个账目出来,每年定期拨款。”
水师以前也是世兵制,一代为水兵,代代为水兵。但这次卜乐成的海盗加入水师,可没地分给他们,而且周嘉荣还要水师常年轮换在海上巡逻,保护过往船只商旅,打击海盗倭寇和弗朗机人、南洋人等这些外来异族。
东南水师需要常年在海上作战,也没功夫回家种地。总不能每年春夏,海盗来了,水兵们都要先把地种了,把粮收了再去打仗吧。
水师与西北驻军不同,因为西北的战事多发生在农闲的冬季。
周嘉荣正好借此先对水师进行革新,由世兵制改为募兵制,以减轻水兵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战斗力。
武承东没想到周嘉荣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竟要改变水师的制度,愣了愣说:“殿下,这可是要增加不少开支的。”
周嘉荣淡淡地说:“要增加多少?”
武承东算了一下:“水师的人数虽比陆地上的驻军规模小,但船只维护,还有船上的炮火都比较费钱。三支水军加起来近二十万人,军饷加上军备估计得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养这么大一支水师可不容易。
周嘉荣笑了笑,看着他说:“你刚才不是说今年西北互市已经给国库贡献了三百多万两银子吗?正好拿这笔钱去填补这个窟窿。”
武承东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哎,早知道他就别这么快汇报给殿下的。殿下可真是比陛下还会烧钱,陛下封个妃子,修个陵寝什么的,虽然花钱,可到底只需几万几十万两银子就算了,哪像太子殿下,张口就是几百万两。
看武承东这副焉哒哒的样子,周嘉荣笑了,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武尚书,这钱本来就是用来花的,花在刀刃上比什么都值。兴许,很快东南水师就会将这笔钱给你赚回来呢!”
武承东苦笑:“殿下您就别开玩笑了。这么大的事,明天早朝恐怕不少大人都会反对。”
周嘉荣笑看着他和朱强:“有两位尚书大人鼎力支持,我相信此事必定能成。”
武承东和朱强对视一眼,都有些头皮发麻,他们这趟来真是亏大了,本来是想给太子殿下报喜亲近亲巩固他们地位的,结果被太子拉来当了马前卒。
周嘉荣看他们的反应,默默在心里叹了口气,单是想在水师中革新就如此难,更别提在全大齐推行募兵制了,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吧。
“此事我心意已决,务必得推行,还请两位大人多多支持。”周嘉荣站起身拱手道。
武承东和朱强吓得连忙站了起来侧身避开这一礼:“殿下放心,微臣定当全力支持殿下。”
“有你们这番话我就放心了,两位大人一心为国为民,乃大齐之幸,我之幸。”周嘉荣对二人大加赞誉。
虽然私底下跟他们俩通了气,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但次日早朝,当周嘉荣在朝廷之上提出此事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不少保守的大臣都极力反对此事。
世兵制在大齐已经持续了百来年,不费一文钱就养活了百万大军,这可是大齐朝廷极为骄傲的一件事,如今太子率先要打破此事,一是坏了祖宗规矩,二是国库每年要多支出好几百万两银子,这可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今年国库稍微宽裕了一点,但谁知道明年后年呢?
若是凑不齐这笔钱,那怎么办?
“殿下,万万不可,若拨款给水师将极大地加重朝廷的财政负担,万一再遇到天灾,朝廷发不起银子怎么办?水师若是作乱,将是大患啊。”秦翰林站出来极力反对。
礼部尚书也不赞同:“殿下,世兵制乃是世宗所定,这么多年来一直保卫边疆,屡次击退匈奴,为大齐立下了汗马功劳,若是废止,于礼不合。”
……
周嘉荣冷笑着看着他们:“好啊,不废止也可以,现在水师新增了几万名士兵,你们倒是弄块地发给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