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偷菜”日常: 4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六零年代“偷菜”日常》 40-60(第48/63页)

孩子的人很多。

    爸爸这边的亲戚,除了二伯一家,都来了。

    妈妈那边的亲戚也是来齐了,外公外婆,两个舅舅、两个小姨。

    整个月子都很热闹。

    他们来到顾家,关系亲近的看到这家里的情况,还能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其他一般的,难免心里酸涩。

    同样是人,怎么差距这么大?

    好比江若书媳妇她也带着孩子来了。

    房子,大。

    院子,大。

    从县城过来的路也很好走。

    来到屋子里面,该有的都有。

    这不算出格,但是再一看两个孩子,还没满月,就已经成了白胖的发面馒头,当妈的喂养两个孩子,也是红光满面。

    再一看,就知道当妈的为什么这么轻松了。

    有孩子外婆帮忙,手把手带,还有小姑子、收养的女儿在一旁打下手。

    房间里婴儿床、手推车、架子鼓都有孩子外公舅舅包了,可以想象,等以后孩子大了也不会缺少玩具。

    再一看两个孩子身上穿的衣服,包的被子。

    江若书媳妇:“……”

    比她那时候条件还要好。

    再看到孩子爸爸去洗尿布,她心情更复杂了。

    她看了都心情复杂,更别说其他比不上的人了。

    有个小姨就嘀咕了:“家里这是有金山银山呢?”

    叶红秀:“孩子爸妈舍得,没钱了就再赚呗。”

    小姨:“这赚钱有这么容易?”

    叶红秀哎了一声:“他以前是拿补贴的,钱赚来了不就是花的?”她说不动,现在已经放弃了,还有啊,她可是知道,再过不久,女婿就要高升去县里了,到时候月月拿几十块钱,现在可劲的花也没关系。

    不过这个她不会声张,现在还没定呢。

    女婿还特意跟她说,以后别下地了,帮忙带孩子,每个月给她补贴,补她不下地欠缺的那些工分。

    她也不是贪图女婿给的那些东西,但是女婿能这样说,就是心疼女儿带孩子辛苦,家里也有家底。

    她也愿意。

    这两个新手爸妈实在不能放心把孩子给他们带。

    小姨:“……”我也很想大大方方的说出这句话,钱是赚来花的,但是不够花啊。

    叶红秀安慰的拍了拍妹妹:“你外甥女这个条件是比较少见,得了,酸一酸就过去了。”

    小姨:“……嘿!”你可真是我亲大姐。

    江景瑜和顾向恒被孩子折腾的够呛。

    带孩子不容易,那么一点大的人,骨头都是软的,抱一下小心翼翼,他们大多时候都在睡觉,醒来的时候很容易就给人找活干,隔两个小时就得吃一顿,吃喝拉撒,每一样都不是那么好管理的。

    而且他们不会表达,有什么不顺心只会哭,一个哭了,往往又会带动着另一个孩子一起哭,哭闹二重奏,家里热闹的不行。

    加上是两个孩子,她只有一个人,如果没有牛奶的话,她都喂不饱这两个小家伙。

    养孩子很辛苦,同样也很有成就感,看着一个皱巴巴、干瘪的小老头慢慢的长成白皮肤、大眼睛、水嫩嫩的胖娃娃,看着他们信赖的看着你,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给什么珍宝都不换。

    他们就是最棒、最好看的珍宝。

    这就是妈妈滤镜吗?

    果然非同凡响。

    另外一个被爸爸滤镜笼罩的顾向恒也同样成了一个合格的奶爸。

    天天惦记着两个娃娃。

    一回来就是换衣服洗手抱孩子,而且完全不会觉得照顾孩子不是男人干的活,天气冷,那些尿布只要他在,全是他包了。

    孩子醒着就抱着不愿意撒手,并且纠结着迟迟没法定下他们的名字。

    最后还是要去上户口起了,两口子来回的翻动着字典,商量着给选了名字。

    哥哥叫顾晟,妹妹叫顾熙,他们的名字都有光明的意思。

    希望他们一生能够活得光明磊落,不愧余生。

    于是他们就有了小名,一个叫晟晟,一个叫熙熙。

    等到孩子满了半岁,顾向恒就调走去了县里。

    拖不下去了。

    老上级提了几次。

    顾向恒看着孩子也比较好带了,这才放心一些。

    梁保会邀请顾向恒去县城,没有别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上庄村现在变化太大了。

    这才几年的功夫?

    他们养的那些家禽是以几何倍的速度增加的。

    他去上庄村看了看,很震撼。

    漫山遍野的鸡鸭,还有一排排的猪舍、兔舍,这些全都是肉。

    全都是钱。

    梁保看这样子,今年他们村劳力多的指不定能够分到两三百块。

    这跟城里工人相比都差不了多少。

    正式工一个月三十多,那些临时工一个月的收入也才十多二十块。

    而且在城里生活什么都是花销,这点是比不上乡下便利,他们有自留地,还有养的家禽可以补贴家用。

    还有人提出要把这个作坊收归县里,被他压下来了。

    这样是可以增加县里的收入,但就是摘桃子。

    他不赞成这样做,只是再看看其他村子,对比差距太大了。

    所以他才起了把顾向恒调到县里来的想法,帮大家一起发展。

    他也是愿意的,就是拖延,拖的他都没脾气了。

    怎么以前不知道这人这么恋家?

    这要是还在部队里,他还怎么出任务?

    不是知道自己以后会这样,才会选择转业的吧?

    ——

    顾向恒知道这是迟早的。

    只是让他一个人挑大梁,他还没有那么不自量力,觉得自己琢磨了几年,就真的完全掌握了。

    他提出由县里出面,去省城农业大学走一趟,邀请专家过来指导,他辅助。

    他们县里还是比较适合做养殖的。

    顾向恒也没有藏私。

    有些地方有人不理解,比如卫生状况:人都没有住的这么干净,天天打扫,有这个必要吗?

    顾向恒引经据典,有专家来解释,也更有说服力了。

    顾向恒调到了县里,上庄村那边呢?

    上庄村得到了一条旧机器产线。

    这是食品厂替换下来的。

    他们得到了市里换下来的一条产线,原本这条就多出来了,本来应该再划拨给其他食品厂,现在到了上庄村。

    市里为什么会给食品厂一条产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