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乡下女进城后: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清朝乡下女进城后》 80-90(第5/15页)

爷笑着问他:“大早上的,怎么不说一声就过来了呢?”

    这话很有讲究,听在人耳朵里跟二爷没规矩似的。

    喜鹊胆战心惊地缩在门边上竖着听,听完了还把话学给太太。

    郎氏一听这个就皱眉,等父子两个都进来了,她就看着杜容泰轻声道:“咱家是礼仪之家,下回这个时辰过来先让丫头说一声,娘也好给你多备两个好菜。”

    杜容泰也不接话,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就开始吃饭,一连吃了三个羊肉大葱饼才摸着嘴停下,道:“娘,明年我要带着大哥一起走,昨儿我已经跟营里说好了,他们说让大哥先跟着我,打仗亲兄弟,多好的机会。”

    杜老爷直接傻眼了,但这么多年的演技又让他做不出翻脸的表情,憋了许久才结巴着问:“你让他跟着去做什么?这事你怎么没先跟我说呢?”

    “大哥这么大年纪,高不成低不就的,要是我不幸死在外头回不来,下半辈子他怎么办?我想着留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饿死,不如跟着我一起走,要生他以后的路自然好走,要死,我们兄弟一起走了,也省得我做鬼还挂念他。”

    杜容泰夹一筷子菜,半真半假地感叹一番,说得郎氏直掉泪,一把把儿子搂过来心尖子肺叶子的叫。

    她早就知道外头不太平了,只是一直忍着不问,假装不问坏事就不会来而已。

    等儿子真这么说了,郎氏就装不下去了,刀剑无眼,那些蛮子又那么厉害,头一次跟他们打仗,巷子里披麻戴孝的样子她还没忘呢,这会儿怎么舍得自己两个儿子都走?

    但郎氏有一点好,她很少干涉儿女的事,尤其大儿子无能,二儿子顶了家里七八年的长子之职,她听二儿子的话都听惯了,闻言虽然心如刀割,但最后仍然没有拒绝,道:“咱们旗人,不靠这个往上走靠什么往上走呢?”

    杜容泰熟知老娘习性,拍着人的背安慰她自己一定会把大哥带回来,再不济还有一字决——跑啊。

    杜容泰:“这可是咱家不传之秘,娘还要再担心吗?”

    郎氏心里还痛着,脸上已经被儿子哄出笑声了。

    杜老爷越听越堵什么叫“跑”!

    他深吸一口气,掐断这个话头,仁父般开口:“你跟老大说了吗?生死大事,还是得老大亲自点头才成。”

    杜容泰笑得更深,道:“我就是防着他听见消息往闵家跑去躲着不出声,一直没跟他说,闵家那一大排人,儿子也打不过啊。干脆把事做绝了再跟他说更好。”

    杜老爷听到他自己把事情做完了,脸色立刻灰败下来,他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发展成今天这样。

    往年,杜家一直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大好之家。

    怎么一下子就全变了呢?

    在杜容和没起来前,杜容泰对杜家付出许多,又出钱又出力,他做的决定,杜家上下都习惯听下去了。

    他说要带着大爷打仗,杜家上上下下立马就信了。

    杜老爷都没想起来先去营里求证一遍,吃了饭就在屋子里想法子一直不出来。

    杜容泰差点笑出声,他都不明白亲爹怎么混到今天的。

    他在这说了半天,家里人都这么不情愿大哥去战场,怎么就没一个人跳出来说——不许去呢?

    要是大哥真的反对,那他杜容泰也不是会勉强的人。

    杜容锦还真没有。

    他对这个弟弟提不起一点脾气,听路过的丫鬟说了后就如丧考批地在院子里开始磨树枝,想自己做把弓,练练手感。

    杜老爷看得生气,他也在想怎么这个家就没一个人跳起来反对老二呢?

    他开始想念老三了,于是情意绵绵地写了封信,天天伸着脖子盼着老三回家。

    杜容泰立马也跟着写了一封过去。

    杜容和看完家信,跟楚韵道:“二哥想带着大哥一起走。”

    杜老爷说杜家没有壮年男人很容易受欺负,让他赶紧回去劝劝,旗人之间,武斗之风盛行。而且,要是他们真走了,家里就他一个人顶不住啊。

    杜容泰也让杜容和回去,不过他是想把妻子孩子都托付给杜容和。

    楚韵品出味儿了,道:“你二哥这是做了必死的决心啊。”她问道:“你爹不是传了你们打不过就跑的家族秘技吗?”

    杜容和失笑,他道:“爹自己是这种人,却希望子孙是有骨气的人,他教我们都是往正路上教,除了对我的教?*? 法有些怪,但在为人处事上却没有错,忠君爱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些都不是错,错的是他让我样样都比着这个来。”

    大哥二哥的学子生涯都是正常的,爹太精明了,从来不会浪费自己的精力。

    杜老爷只会对着他认定的人使劲。

    楚韵:“那么,真有危险,二爷也不会带着大爷跑了?”

    杜容和点头,看着她道:“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回去一趟。”

    万一这一面就是最后一面呢?

    第084章 吉祥三宝

    楚韵当然知道这个就是著名的康熙三征噶尔丹了。

    后来康熙熬吴三桂时, 准噶尔也在熬沙俄那边的鸟枪,康熙熬成了,他熬不成, 为了保命就只有东进打进来, 想着要是老家被占了自己也能有个窝。

    康熙当然不乐意, 这么多年下来, 两个族群三天两头就有摩擦, 准噶尔打了几次都打不过清兵, 首领噶尔丹战败归后就溜到科布多窝着重整旧部去了, 不知怎么最近跟沙俄讲和购买了一批枪炮。

    今年东西一到手, 他就再次发兵两万说要从东边打进来。

    这个仗这一年都在陆陆续续的打,只是现在康熙不想忍了而已。

    杜容和跟她叹:“人家有很多枪,你见过枪吗?比箭射得远多了,还有石破天惊的爆裂之声, 人在它面前几乎没有什么法子。”

    他很担心大哥二哥过去碰上这个。

    楚韵想说别怕, 最后仗是打赢了的。

    如此丰功伟绩,作为清穿女如有机会面圣, 就是马屁必吹题, 说不出来是要被开除清籍的。

    但话在嘴里转了两圈, 她又咽下去了。

    用现代人的目光看,她知道三场仗都能赢?但作为与这些旗兵略有交情的人来说,仗能赢,但这些人不一定能回来啊。

    胜利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要许多人的命去填的。

    楚韵只能往好的方向安慰他:“大爷二爷跟在他们老主子身边,说不定有机会立功呢?万一再替他破个皮儿什么的, 你们家可就又出小杜老爷啦。”

    杜容和哭笑不得,他发现他们包衣的身份总是如此容易被人忽视, 道:“这样的好事能轮得上我们做,包衣还会被其他旗人轻视吗?”

    楚韵听他说了一阵,明白了,杜容泰和杜容锦是包衣奴才,他们跟着康熙跑,危险性没有那么大,但他们也捞不到什么油水。

    亲兵是宗室子弟在做,过来镀层金就能节节高升,做到九门提督再做到封疆大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