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210-220(第11/14页)

——北真腊。

    “北真腊的探索较为顺利,粮食通过岭南装船北上,即便东西突厥联手开战,也不必担心辎重不足,有此后备,尽管北上。”

    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不止是粮草辎重的问题,还有北部严寒。火药受不得潮湿,很难保证轰天雷的效果。

    地雷作战的效果将在冬天大打折扣,底下是冻土层,上面是积雪和冻冰,挖不开土,埋不下去,只能指望第三代投掷式轰天雷的诞生。

    至于火炮?

    太重,还要牛马牲畜拉着走,一不小心就能折了腿,牺牲太大,不划算。

    冬天只适合练兵,不适合出兵,但要以防万一。突厥真狠下心,冬日出来抢劫,他们还真只能死守城池不出。

    “东突厥不会就此放弃南下,北地太过苦寒,当地粮食不足,草场也有限,前两年没有南下,今年恐怕要有动作。”是试探也是必然,不想内部因资源太少引起纷争以至分裂,那就转移矛盾,将视线往外扩展,离它最近的就是大周,可不就被盯上了。

    大周的计划同样也是如此,国内的矛盾在开疆拓土面前都能放下,内阁和六部现在都没力气争抢国内的三瓜两枣,视线全放在安置西域两道、开若南部北真腊、防备突厥三件事上,根本斗不起来。

    ——呃,不对,除了抢预算批钱这件事。

    各处都在要钱,之前江无眠送来的抄家银子,这部分还没到国库已被人盯上瓜分得干干净净,就等着上奏建元帝,希望多分一些。

    “所以,最好还是离间突厥,兵不血刃最为上佳。”江无眠下了结论。

    谈论到此为止,因为江无眠点的铁锅炖大鹅到了,“时候虽有点不对,但是吃就行了。”

    铁锅炖鹅,搭配醇香玉米饼,两人真将一大锅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

    白楚寒对玉米的兴趣陡然高涨,“种子可留足了,何时全大周的百姓都能种上?”

    收获颇多,又不怎么挑剔土壤,北地多轮作半轮,粮食总量能翻倍,这能养活多少人口?

    大周目前最为苦闷的一个难题就是增加人口,玉米推广几年,这以难题或许迎刃而解。

    提起这个,江无眠目光落在桌上刚吃完的玉米产物上,“这是未来一年的吃喝分量。”

    直到明年种子推广之前,别想再尝到任何一根玉米,磨成的面也是如此,只有这么几盘。

    而且就算是推广,一开始也不会大规模推广,甚至于不会是用种子产量作为推广。

    白楚寒思索片刻便知,玉米虽好,但没人敢大规模种植,最多会在田间地头上点上一两个种子,当作添头。

    为何?

    因为田地有限,粮产有限,生产力有限。

    归根结底是因为当今百姓只有土地这一出路,经不起任何动荡风波。

    家中没有底气更改地里的作物作物,一旦改种玉米,伺候不好,耽误半年时间还算小事,万一这东西有什么病虫害,导致土壤染病,下一轮小麦无法生长,所得亩产降低,一家人要依靠什么生活?

    农家人没有其他路子可以抵御风险,一身性命系挂在土地上,因此会为一条河的引水路线争执得头破血流。

    不为别的,那是一个村庄上百人的命脉。

    谁都扛不起未知作物带来的风险,因此他们宁愿固守过去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验,也不愿种一点新作物。

    及至八月,所有玉米收获完毕,称量入库,收获当日,不少朝中官员前去参观。

    当天亩产数量一报,立刻有官员上奏建元帝,希望在北地推广种植。

    附近百姓也有过去的,种了半辈子地,是地里真切长出来的作物还是为讨皇帝欢心作假的东西,他们一看便知。

    地上确确实实有根茎,去掰玉米的人脸上还有伤口,都是玉米叶子划开的细碎口子,汗水一淌,刺得人脸疼。

    但没几人关心这点事儿,全用期盼眼神看着玉米。

    好东西,好东西啊!多种几亩就不愁粮税,还能有余力养活更多人口。

    当即有人上前问种子问题,江无眠库里的也一并拿去种植,事情先在京畿地区扩散,经过半年学习玉米种子才入地生根,这还不太放心,时刻有人下地去勘探情况。

    毕竟此前都是理论,从未实操过,这次种植要让理论落在地上,真切得体验一把新作物的生长。

    根据土地水文情况,专门制定种植方案,期间还在田间地头展开教学,以当前种植的田地为例,告知百姓如何判断旱涝情况、所属病虫害、如何施肥翻地。

    曾经北上的几个记录学生,因此在户部挂了名扎了根。

    江无眠却是繁忙起来,论理来说,他一实权人物,说一句话底下有的人是去办,不必亲自出面。

    奈何近些年大周发展较快,有些地方的律法跟不上——更有可能是官员素养不行——江无眠只好亲自出手整治,并对刑部、大理寺敲边鼓,同时还在琢磨如何推动商业上的一些法律。

    所以他的确是忙。

    相反,白楚寒倒是生活作息固定,他一早将水军交到杨泰手上,左军交给薛文和崔护,又提拔了苏远,全是他的嫡系部队,白楚寒倒是不担心人心散了。

    他如今正单人兵备学院的院长,每日修改学习计划,不时去翻看江无眠前些年写的折子,根据现实情况做修改——朝廷有钱就多要点,没钱就多要人少要钱。

    总之,生活规律无比,也让朝中不少人见了他就绕路走。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做个莽夫还要在白楚寒手下讨日子!

    “陛下又没批?”江无眠看了一眼轻车熟路去厨房抱来一坛荔枝罐头的人,头也未抬问道。

    放在桌案中间的是一份草拟,白楚寒上书预备开设水师分校,建元帝看了银子就打回来,让他好好报钱。

    白楚寒看一眼另一份草拟,同样摇头,“仍是留中不发?”

    江无眠的折子没被打回,但也没同意,倒是叫人摸不着头脑。

    他面色淡淡,显然知晓此事不是一事之功,心里称不上有多失望。

    “商业发展至今,虽是末等,却和农业日渐持平。然朝中大多数人与其密切相关,想要出手限制,困难重重。”

    世上最明目张胆做生意的人就坐在龙椅上,他还能说什么?

    总不能让建元帝放弃这一得利产业,只靠皇庄赚钱吧?

    恐怕建元帝放弃的下一秒,就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填补市场,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起码江无眠还能插手皇商行事,令其克制行事。换作其他,那怕不是敲骨吸髓也不放弃,骨头渣滓都要拿去肥田,一点不留。

    这道草拟便是江无眠琢磨出的对策,他通过多番调查勘验,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条例做了更改,但最终建元帝留中不发,不知是在考虑什么。

    “许是立储。”白楚寒琢磨一番,低声道。

    建元帝许是在犹豫,到底是在自己在位时决定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