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她宠眷不衰: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娘娘她宠眷不衰》 110-120(第6/15页)

挑眉笑道:“哦?皇后备了什么节目,竟连朕都瞒着。”

    皇后牵唇笑起来,轻轻拍手:“小小安排,只愿陛下不嫌,臣妾就心满意足了。”

    众目睽睽之下,侧殿内的小太监抬上来一架古琴,放好凳子,紧接着,从门口缓缓走来一个身着水蓝色衣裙的纤弱女子。

    不同于嫔妃们都穿着华贵端庄的礼服,这女子并未盛装打扮,只穿着一身飘逸清泠的云雾绡,乌发间一支简简单单的碧玉簪,端得是似云如雾,清冷动人。

    她生得年轻美貌,肤色白皙,唇不点而红,只静静站在殿内,便有些超逸出尘的气质。

    这女子盈盈下拜,嗓音轻柔婉转,十分动听:“臣女赵宛柔,给陛下请安,臣女献丑了。”

    说罢,她便莲步轻移坐到了凳子上,素指纤纤拨动琴弦,一出手,便是绕梁三尺的精妙琴音。

    赵宛柔的琴技很好,一听就知道得过名家指点,她一个及笄不久的姑娘家,在如此大的场合尚能稳住琴心一音不乱,可见她心中平静,并未紧张。

    一首清婉悠扬的名曲,却被她弹出了几分缠绵的味道,姜雪漪是善抚琴的,自然听得出琴曲中的妙处,而陛下是喜欢风雅之人,定也听得分明。

    姜雪漪和宫里大多数的嫔妃都是第一次见这位赵宛柔,但仅凭一面,她就知道这位赵姑娘恐怕比丁氏要聪明不少,起码心态沉稳,不是丁氏那么沉不住气的人。

    这会儿听她在殿内抚琴,琴音曼妙,就连旎春都听得入迷,一曲罢,殿内众人仍沉醉在曲中不曾离神,她抚弦收势,再次福身向陛下请安:“臣女琴技粗陋,还望陛下不弃。”

    沈璋寒抚掌而笑:“你琴技精绝,怎会粗陋?皇后安排的甚妙,朕重重有赏。”

    皇后低眉浅笑,温声说:“说来惭愧,臣妾今日会有此安排,其实也有一个做姐姐的私心,想成全了柔儿。”

    “自从数月前柔儿初次进宫看望臣妾,面对陛下一见倾心,辗转难忘,便一心想为陛下弹奏这首曲子,她自知身份有别,不敢奢求其他,说今生能为陛下一曲便无憾了,臣妾于心不忍,这才为她安排。”

    “今日陛下能得一丝欢愉,也不枉柔儿日日苦练了。”

    堂堂赵家之女,在大庭广众之下明言心慕陛下,央求皇后为她费心安排,就已经是要绝了自己往后议亲之路了。

    如此决心,如此痴情,惹殿内诸人暗暗咂舌。

    既是大宴,和和美美才是第一要务,太后适时在一侧和蔼地笑道:“既有如此痴心,皇帝以为如何?哀家瞧着这孩子不错,娴静文秀,才情俱佳,若能得她在身边侍奉,时时宽心也好。”

    沈璋寒淡沉一笑:“既太后也喜欢,朕便全了你的痴心。”

    “就册为贵人,留在朕身边吧。”

    赵宛柔微微一怔,随即俯身,清婉的嗓音有些哽咽,做足了痴心人的模样:“臣女……妾身谢陛下恩典,不胜感激。”

    一瞬间身份天翻地覆,赵宛柔当场被册为贵人,席面被安排在了纯才人的左手边。

    纯才人看着她一入宫就是贵人,位份比她这个怀了孕的嫔妃还高,心中难免有些酸涩。

    这些天,陛下从未来看过她和孩子,也没有晋她位份的意思,恐怕……恐怕这个孩子生出来,也是不得陛下喜欢的了!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缓缓落座的赵贵人身上,唯独郑宝林,一直默默的看着纯才人。

    第115章

    赵贵人被册封后, 今年的重阳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和往年的流程是一样的。

    姜雪漪只管坐着吃席听曲儿,时不时应和几声, 举杯共饮, 等着时辰到了,大宴一结束, 就和嫔妃们一道各自回宫即可。

    这么多宫宴中,唯有重阳大宴是在正午。宴席结束回到宫里后,也不过是未正三刻, 还有许久的时间才入夜。

    姜雪漪回宫后第一件事便是脱了华服珠冠, 换上轻便素雅的常服,段殷凝在身后为她解发髻,沉重的珠冠一去掉, 姜雪漪才低声对旎春说:“方才席上不便和父亲多说, 你去找线人回家传话,问问父亲最近陶家可有什么事发生。宫内外消息流通不便,我不知朝堂上的事, 心中难免不安宁。”

    两家不和,陶夫人原本就不喜欢她,但固然不喜欢,也不至于在这么多年跟前还这么恨。

    姜雪漪能在宫里有惊无险的生下宸儿升至主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对许多事都十分敏锐, 这才不会异样都发生在眼前了还迟钝到无知无觉。

    能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不管怎么说, 让父亲给她个答复也能心安一些。

    旎春领命后匆匆出门去了,扶霜伺候着娘娘净手, 轻声问:“今日宴上,奴婢见大人和夫人气色尚好, 步履矫健,因着您在宫里得宠,又生了三皇子,还有许多人上前攀谈奉承呢。虽说大人刚正一向不喜欢这些,可如此看来,姜家应该并无什么大事,若不然,光从明面上也能看出端倪来。”

    姜雪漪拿着帕子缓缓擦拭着,淡淡道:“若事情已经发生了我反而不急,怕就怕背后的眼睛。”

    “这两年我朝境内民生尚好,没什么大灾祸,陛下忙于政务也多是因为和魏国之间的周旋,魏国棘手。但两国彼此僵持震慑靠的大多是武将,哥哥在边疆表现良好,这两年已经接连升迁,加上姜氏一家门风严谨,父亲清正的名声在外,陛下如今更重视姜家,陶尚书难免有所不忿,我怕他暗中使什么绊子。”

    扶霜点点头,忧心道:“陶贵人死得蹊跷,虽说那时候已经洗清了您的冤屈,查出来是她身边的奴才记恨,可想来陶家人不信。咱们两家一向不睦,奴婢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您出事,大人和夫人也第一个想到陶家去。”

    “这陶夫人,可能一直都觉得是您害死了陶贵人也未可知。”

    姜雪漪手上的动作一顿,掀眸说:“你说,陶夫人可能是因为陶姝薇之死才对我耿耿于怀?”

    扶霜点点头。

    陶姝薇之死,在姜雪漪这里一直都是一个死结。

    宫里这么多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但再复杂的局面,也总有蛛丝马迹可解,不至于一直藏在暗处不出来。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两年,其实许多细节姜雪漪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她记忆最深刻的便是背后之人究竟是谁,她甚至连猜都猜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陶姝薇之死处处都透漏着不对劲,可她又寻不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事关陶尚书,陛下一定要给一个结果,所以才查出是她的婢女,将此事定罪。

    她记得,陛下原本还曾经派人深入调查,但后面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为何?

    两年后再想起此事,姜雪漪虽记不清楚细节了,可心境却比当时刚开阔,总觉得自己终于寻到了一丝不对劲。

    陛下为何不再追究此事,想来想去只会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陛下认为,查出来的线索不适合展露在人前,这才选择了息事宁人。

    会是什么线索让陛下这样在意?

    姜雪漪蹙眉深思,外头值守的宫女传来声音打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