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 90-100(第14/31页)

袋我不想搞得那么花,就想着在塑料袋两边各印上一款面包造型。”

    她刚说完,黄经理便微笑道:“孟总,不好意思打断一下。”

    “包装袋的话,您有没有想过把品牌logo和广告语印上去,这样还能起到宣传品牌的作用,加深消费者对思甜烘焙坊的。”

    品牌logo和广告语,孟箬当然也想过。

    只是这些她打算放到后面去做,logo和广告语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定下来的,但目前包装升级的事她又很着急。

    另外,品牌logo这东西一旦定下来,就不好大改。

    不然就不是改logo,而是换logo了。

    像后世那些大品牌,花重金请大佬升级品牌logo,哪次不是改了几乎等于没改。

    品牌logo、品牌色这些标识一旦占领了消费者心智,你一大改,反而瞬间就失去了品牌辨识度。

    广告语可以随着品牌的规划和发展定期升级,但是logo和品牌色太重要了,得慎之又慎。

    随即,孟箬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黄经理。

    黄苓一听,竟觉得很有道理。

    听完孟箬这番话,黄苓不由对她刮目相看。

    她点点头道:“还是孟总考虑得全面一些。”

    “不过,孟总,”她笑着说,“没想到您对品牌也有这么深入的见解,我这个营销经理还有点比不上了。”

    “哪里哪里,是黄经理谦虚了,广告营销方面还是黄经理更专业。”

    两人商业互捧了几句之后,又谈起正事。

    最终,蜡纸和包装袋的升级,还是按照孟箬的最初想法去设计。

    至于品牌logo黄苓也安排卢珊这边抽空构思。

    “珊珊,蜡纸和包装袋的设计方案尽量多出两个,好给孟总做参考,”黄经理交代道,“品牌logo也是一样。”

    卢珊点头:“好的,苓姐。”

    因为包装升级的事,比较急,卢珊出了两个方案后,孟箬没多做纠结,直接就定下。

    升级方案定下后,黄苓这边就安排广告公司印刷。

    几天后,第一批升级的包装到店。

    蜡纸和包装袋一到店,孟箬便立即安排两个服务员用上。

    一店服务员问:“孟姐,这旧的蜡纸和包装袋还剩不少,要不要等用完旧的再用新的?”

    服务员大概也是出于节约,才这么询问。

    孟箬摇头:“直接用新的。”

    她想了想又道:“旧的蜡纸和包装袋都整理出来,我待会儿收进后头仓库。”

    一店服务员点点头,便开始整理那些旧的蜡纸和包装袋。

    包装升级后,孟箬特意留在前面门店观察顾客对包装升级的反应。

    有不少顾客反馈升级后的包装漂亮。

    “这包装也太漂亮了,这么漂亮的蜡纸和包装袋,回头我都舍不得扔。”

    “可不是么,这包装袋拎在手上,感觉面包都值钱不少。”

    “是啊,知道的晓得这里头装的是面包,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头装的是什么贵东西呢,哈哈哈哈。”

    “就冲这么漂亮的包装,我以后买面包就只认思甜烘焙坊。”

    ……

    见大家对升级后的包装一致好评,孟箬心里也很开心,有种自己的决定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成就感。

    包装升级的第二天,孟箬发现两家店的生意好像更好了。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因为顾客的增量不是很明显,体现在日销售额上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两家店的日销售额加起来,包装升级第二天只比第一天多了个四五百块钱。

    可到第五第六天,她便明显感受到客流量的增加,因为不管是一店还是二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之前一店上报纸,将客流量推向一个小高峰后,她便抓紧开二店。

    二店开业后,把原属于一点客流分出去一些,一店的客流压力瞬间下降。

    二店营业一段时间后,两家店的客流基本达到持平状态,当然一店因为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整体的客流还是比二店好些。

    而现在,一店二店的客流量几乎都达到了一个小高峰,顾客络绎不绝。

    孟箬巡视两家店的售卖情况时,偶然听见两位排队的顾客站在队伍中间说话。

    “我是从申宝区过来的,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

    “反正在家也闲得没事,就坐车过来了。”

    “前两天刚来过一次,今天不光给我自己买,还要给我那些邻居带呢。”

    “前天几个邻居看我手上拎着面包,也说想买,今天我就顺带帮她们带点。”

    “我是之前去亲戚家做客,知道这个面包店的,看着这漂亮的包装袋觉得稀奇,然后尝了下面包味道也不错,就想着过来看看。”

    ……

    孟箬没想到升级个包装,还能引来不少申安区之外的顾客,简直是意外之喜。

    一店上申市日报前,客流主要还是来自于福宁镇,后来上报纸,名声打出去,就吸引不少福宁镇外的人过来,但也还是集中在申安区。

    毕竟从别的区过来,要搭乘公交,为了买几个面包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不值当。

    但现在她的面包店靠着不俗的口碑,竟然把申宝区的人都吸引来了。

    看着生意爆棚的两家店,孟箬在想是不是要开始准备三店的事了。

    三店肯定是不能再开在福宁街了,不仅福宁街,还要脱离福宁镇。

    之前,她外出找二店铺面的时候,倒是有看中的一两个铺面,不仅在热闹的街区,位置也好。

    上回她看铺面的时候还顺带问了租金,价钱也算是公道。

    一个星期后,孟箬便定下了三店的铺面,在永安镇的主街区,永安街里头。

    因为有一店二店的基础,三店的开业可以说是十分顺利。

    装修、招聘、培训这些事她已经做得可谓轻车熟路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面包配送的事。

    三店和二店一样,不设立单独的烘焙室,面包统一从一店的烘焙室出。

    为此,她又在一店的烘焙室里加了一台大烤箱。

    面包一烤好,就直接配送到三店。

    三店离一店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配送肯定要借助代步工具,孟箬很快便想到了在马路上见过不止一次的三蹦子。

    三蹦子体积不大,可以很便捷地在热闹的街区中穿梭,运输面包正正好。

    确定好代步工具后,她又顺道招了一个配送人员。

    一切问题解决,很快,三店正式开业。

    三店开业,孟箬还是按照惯例搞了个为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