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254. 254 消息 电脑响了两声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254. 254 消息 电脑响了两声(第1/2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顾师兄,在吗?帮我看看论文。”

    顾熠在啃苹果,师弟前脚还在微信问他,只过了几分钟,对方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门口。

    顾熠指着一边洗好的苹果:“吃吗?自己拿。”

    泡实验室久了,每天动脑,不吃东西根本扛不住。

    顾熠在学校就住博士宿舍,单人间,夏师兄在他楼上,平时有事找导师也方便,朱教授人只要回了京市,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

    顾熠自己平时也不爱出去溜达,就算在宿舍里,他一般也是看文献,师弟们要找他的时候,自然知道能在哪里找到他。

    师弟的论文上已经有了朱教授的修改痕迹,但他依然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来问了顾熠。

    顾熠很好说话,是他的师弟师妹们公认的。

    其实夏师兄也很好说话,但夏师兄这几天不在学校,这种情况下,顾熠通常是第一选择。

    两人一边看论文一边低声讨论,咬苹果的声音时不时响起来。

    一般来说,师弟们要么不来顾熠宿舍找他,一找就是几个小时,翻文献,查资料,偶尔顾熠还会给朱教授打电话——这活儿其他人不会干,顾熠和夏师兄最敢。

    “顾师兄,我这篇想试试《jacs》,你觉得可行吗?”

    顾熠点点头:“可以啊。”

    “那我到时候要投了,你再帮我看一看。”

    顾熠一口应了下来。

    他之前投给《nature》的那篇论文还没什么声响,他等着杂志方的回信,不过他手头已有的研究还不能停,这和论文能不能发关联不大,该做的研究还是得做。

    又过了一阵,顾熠又憋出一篇论文来。

    朱教授这下都挑不出顾熠的毛病了,以写论文的速度来看,顾熠在博士生里算是很快的了,而且顾熠并没有水论文的心思,研究都是踏踏实实在做的。

    只是相比前一篇论文,他这篇新论文的切入点很小,属于边边角角的研究,看起来像是民科论文,但读着读着,文章本身的趣味就体现出来了。

    顾熠在arxiv上先投了一遍。

    按这篇论文的体量,想发《angecs》都有些难度,但客观来说,这个想法本身还有点意思。

    arxiv上每天有无数篇论文,顾熠空闲时间不多,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登陆网站看一看最新的研究进展。

    对于研究者而言,arxiv起着宣传广告一样的作用。

    顾熠只负责贴,后续会有什么影响他并没有考虑,毕竟这篇论文只是他之前研究的衍生品,只不过一般人未必会考虑这个角度。

    ……

    一大早,朱教授泡了杯浓茶,打开电脑,先习惯性地打开了arxiv网站。

    相对来说,arxiv上天马行空的化学论文比物理学、数学论文要少许多,每隔几天,就会有人宣布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其中固然有数学界赫赫有名的学者,更多的结论缺来自民科。

    化学方面的难题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高,所以每天搜索一下arxiv,朱教授能看到不少有意思的研究。

    一些论文会被业内知名的学者评审,从而扩大知名度,在知名刊物上发表的可能性更高。

    其中一篇论文他看着挺眼熟,再一看作者,果然是顾熠。

    这篇论文他不建议顾熠投那几家影响因子高的杂志,投了对方也未必会收,知名杂志通常只考虑收那些改变世界的论文,顾熠这个研究太小,对方瞧不上倒也正常。

    但朱教授很快发现,顾熠居然被业内一位很有名气的同行评审了。

    对方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思、有独创性的研究,尤其在应用领域。

    这位同行的名气是世界性的,他的评审自然引发了一些关注。

    在arxiv上搜索顾熠的名字,有《angeture》的论文,在同一个研究领域,顾熠的论文并不是质量最高的,至少他暂时没有被《nature》审核通过。

    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领域,顾熠的研究往往是起步最早的。

    他提出了相关认知,这个认知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进而催生了更多的研究。

    只是顾熠出成果的速度很慢,似乎没有处处领先一步的想法,除了前几年出席的那场学术会议外,他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次数也不多,属于学术界的神秘派。

    但他通常会提出一些很有创造性的发现,尤其是他这篇论文,在那位鼎鼎大名的同行评审前,有不少浏览arxiv的学者都注意到了这篇论文,但因为它的探究看起来过于浅显,只看了标题和摘要之后,就令人失去了全部兴趣。

    大佬点评过以后,这篇论文立即身价百倍。

    顾熠试图发《nature》的那篇论文也被更多人注意到了。

    递给顾熠的学术邀请函慢慢多了起来。

    而华国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则默默开始搜索顾熠这个名字。

    最先出现在百度百科的,是一位国内鼎鼎有名的明星,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就算是刚刚归国的学者,也在自家学生的朋友圈或是某个广告牌前见到过这个明星。

    尤其开巡演的时期,当地的地铁站和公交站台必然是会有相关宣传的。

    明星顾熠把博士顾熠的风头压得死死的,不信邪的学者们默默在顾熠后面加上京大这个标签,出来的却是百家号和各种营销号的八卦。

    《娱乐圈高学历明星评点》

    《这些明星竟然是隐藏的学霸》

    学者们:“?”

    搜索了许久,到最后,看着顾熠的百科,他们才确定,这个明星顾熠和发表论文的京大顾熠是一个人。

    教授们未必清楚,他们的学生却再清楚不过。

    “我导师最近长着一张恨铁不成钢的脸,恨不能我现在去拍戏然后自己拉研究经费回来。”

    “笑死,我导师他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还给顾熠导师打了电话——他自己还去看了《亡国之君》,都不知道主演其实和他是同行。”

    “早上开会他还在说什么娱乐至死,人人都知道明星,没人知道科研工作者为研究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大家顾着他的面子没好意思说,只有最小的00后师妹笑出了声。”

    “师妹很勇,导师很尴尬,就开始批评顾老师当演员这事阻碍了他在学术上的进一步发展。”

    “顾老师没有受伤害,但是我先受伤害了。”

    顾熠在化院这事关注娱乐圈的网友都清楚,毕竟顾熠不管读研还是读博都引发过关注,也有不少人对他的研究进行过质疑。

    但在学术圈,老师教授们关注娱乐圈的不多,顾熠之前在《angecs》的论文引起过一阵注意,但作为学者,成果通常是持续性的,顾熠一段时间没有产出,学界对他的关注度自然会下降。

    而不管顾熠在娱乐圈做出了怎样的成绩,在学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